1913年的春節和往年不同:這已是這一年里的第二個“新年”了。一個多月前,中華民國剛剛慶祝了建國后的第一個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它被稱為“新新年”,以區別于傳統春節的“舊新年”。但這個“舊新年”過得有點亂……
臨近臘月,北京人想的是隨后而來的“忙年”,根本沒將官府定下的“新新年”放在眼里
1913年是陰歷癸丑年,原本該臘月二十三就封印的官府,卻在“舊新年”里遵命如常辦公;但在“新新年”那一日,則好好地熱鬧了一番:“北京自總統府國務院以下,外省自都督府民政府以下,相與懸旗結彩,脫帽鞠躬,歡呼民國萬歲者,何等興高采烈�!�
但除了官府外,北京城里并無多少過節的氣氛,普通人家的日子一如往常。元旦期間,《大公報》記者在街頭進行了隨機采訪,民眾對這個新年大多瞠目以對,“然起視人民,一若不知有新年也者,一若不知有元旦紀念也者”。臨近臘月了,北京人想的是隨后而來的“忙年”,根本沒將官府定下的“新新年”放在眼里。
之所以出現這般各行其是的局面,與民國元年突如其來的歷法改革大有關系。在1912年民國新政府成立的次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便頒布了命令:“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笨瓷先ィ匾u了幾千年的夏歷,就要被這一紙通令宣告廢止了。
報紙號召民眾過新“元宵節”,可看不到滿月、吃不上湯圓的元宵節沒有一點節日氣氛
為了使民眾了解新歷法,更為了確立“易正朔”的合理性,沒來得及在元旦大張旗鼓慶祝的南京臨時政府,決議于1912年1月15日補行慶典。
這個不倫不類的慶祝日該如何命名,才能讓百姓認同呢?如果依據常理推斷,既然元旦成了新年第一日,半個月之后便該是元宵節了吧?
果然,報紙上都在呼吁“大家來鬧新元宵”,1月15日那一天的所有慶�;顒右勒盏囊捕际窃澋牧曀住I虾8髦袑W都放了假,公共租界的會審公廨也停理讞政一天。入夜后一些城區還有提燈游行,引來無數路人旁觀,聲勢可謂不小。
可老天爺卻不按新歷法運轉,“元宵節”的夜晚沒有月亮,畢竟那天是陰歷的十一月二十七�?床坏綕M月、吃不上湯圓的元宵節自然也沒有什么節日氣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3526.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