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印再次在邊境發生沖突,交火時間也短,但緊張對峙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印度軍隊被擊斃16人,受傷人數不詳。雖然具體情況不清楚,但陣亡的印度軍隊中有6具尸體是由我方交還給印方的,說明很可能是印度軍隊入侵我方控制區然后被擊斃的。
當時路透社援引印度的報道說是中國軍隊首先在一個有爭議的山口樹立五星紅旗,然后引發的沖突,印度軍隊在驅逐中國軍隊的途中遭到有預謀的伏擊,為避免事態擴大,印度軍隊撤離了交火區。我方損失情況也不清楚,不過看來印度又吃了虧。
1988年年初同越南發生過小規模的炮擊和海戰,起因是552號護衛艦派出7名官兵駕駛小艇登上永署礁,首次在永署礁上升起了五星紅旗,這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南沙群島的上空。越南當局發現我在南沙建立海洋觀測站后,企圖阻撓我建站計劃。
1月31日,越軍派出2艘武裝運輸船,妄圖與我爭奪永暑礁.結果我軍一人受傷的微小代價取得擊沉越艦2艘,重創l艘,斃傷敵60余人,俘敵中校以下40多人的勝利。東門、南薰、渚碧等三個島礁收回,這樣在南沙群島總共切實控制六個島礁,使我海軍在南沙有了立錐之地。
1994年10月下旬,美小鷹號航母艦隊從日本(倭)出發,先向東,后向南。中國潛艇對美艦隊實施了跟蹤,美反潛機又來驅逐中國潛艇,中國又派戰斗機驅趕美反潛機。10月27日,航母編隊行至距中國約400海里處,對我實施了大規模電子干擾。10月27日上午,駐山東等地的空軍雷達上發現了200多架飛機,飛行方向由東北至西南。
駐青島(不能真說)某基地緊急起飛了1架su-27和一架j-7前往公海攔截,另起飛了4架其他戰機以探虛實,起飛的飛機在空中都沒有發現大規模機目標。可笑的是,兩架前出較遠戰機中,su-27的雷達上什么也沒顯示,反而是j-7的雷達發現了一個空中目標,并且其飛行員用肉眼也發現了一個亮點,這個目標就是美海軍的電子干擾機。
從27日起,東、南兩個地區的幾個航空師進入一級戰備。28至31日,美艦隊繼續南行,30日(具體日子記不起來了),南京軍區空軍雷達上又出現了與27日類似的目標,這次有700多架,飛行軌跡仍是由東北向西南。這次空軍只出了兩架戰機升空觀察,在江蘇鹽城一帶發現一個空中目標,但未確認目標性質。
這次事件發生后,軍委和總部十分震驚,指定國防科工委進行分析和研究。經過軍內外專家18天的努力,終于弄清了干擾的機理,原來是利用主動雷達波的副瓣進行的干擾(將波幅和相位變換后再發射回去欺騙對方雷達)。
國防科委并研制了樣機進行驗證。析,發現30日確有一架飛行器入侵我國領空達50公里,飛到了江蘇鹽城地區上空。但時過境遷,提抗議已經太晚了,外交上十分被動。美軍雖然偷樂了一陣,但也沒有大吹大擂。只是美帝國的幾家報紙輕描淡寫的提了這件事。
這次事件,美國的目的是:找出中國固定雷達站的部署點位和發射特征,這個目的顯然是達到了。但中國的收獲更大:學會了一種干擾和抗干擾的方法。從此中國的雷達開始換代,新的干擾機研制成功,現在很可能已經裝備在每一架軍用飛機上了。
而且現在美帝國的F22A猛禽戰斗機的隱形特性已經被中國的雷達破解了,美國很緊張。由于美國的入侵卻換來了中國的技術的大換血,提高警惕,對于中國長遠看來可以是利大于弊的。
2003年由于伊拉克戰事提前熄火,美國原準備增援伊拉克戰場的從海軍陸戰隊三個師抽調的四千人特種部隊,分別以在泰國舉行軍事演習為借口來到泰緬邊境,并且和緬甸的反政府武裝力量勾結,(注2002年泰緬兩國發生邊界軍事沖突,所以泰國政府一直支持緬甸的反政府武裝力量)
并且強烈的指責緬甸的毒品泛濫直接影響到了西方社會的穩定,并出動特戰隊員進入緬甸,我國政府意識到美軍很可能就是想突入緬甸縱深,以打擊毒梟以及毒品基地為借口,推翻緬甸軍政府,扶持西方勢力的代理人昂山素姬上臺跟中國搞對抗。
(注:現緬甸親華政府獲得來自于我國的政治、經濟甚軍事上的大量支持),由于事態嚴重我國緊急調動當時的武警力量和緬甸軍聯系,這樣中美在中泰緬三國邊界處發生局部沖突,結果我武警有2人死亡10多人負傷,美帝國特戰隊員5死20多人負傷(注其中美帝國特戰隊員有2人是被當地克倫民族聯盟殺害)
為此我國從中越邊境調兩個邊防團到中緬邊境,并從濟南軍區、北京軍區南調若干營組建新的邊防團,組成的邊防一線部隊,以輕武器為主,即刻接替武警防務;
在邊防團身后的二線,有駐云南的步兵三十七師的兩個團、步兵四十師的一個團以及換新裝不久的77169部隊由川入滇。從這以后,美帝國一直譴責緬甸,指責中國包庇柬埔寨和緬甸,柬埔寨,緬甸,老撾變成中國的地盤讓美國很惱火,這三個地方任何外國都不允許觸碰,否則就是跟中國做對。
從這以后,泰國開始走中間路線,越來越不買美帝國的帳,也不想多買美國軍機了,越來越向中國示好。這個中間路線知道09年還在動蕩,美國非常生氣。
2004年中國特種兵于進入塔吉克斯坦在該國政府軍的幫助下政府軍在消滅了一支東禿恐怖武裝分子(人員有二百多人,裝備精良),此次中國派遣特種兵一個連配備武裝直升6架、武裝吉普車9輛、裝甲車12輛,分三支隊伍在塔軍(一個團)的配合下對東禿武裝分子進行突襲。
戰斗總共進行了半個多小時,東禿武裝分子在戰斗中十分頑強,他們憑借著有利的地形及精良的武器裝配和聯軍進行戰斗,最后被聯軍全殲。結果我軍死亡19人負傷20多人,東突恐怖份子死亡89人,100多人負傷。
勿忘國恥: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20大事件
對一個國家來說,一個重大的打擊或是一次比較大的失敗,都可以歸納為恥辱的一頁。在中國近5000年的歷史歲月中,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進的國家。但與此同時,恥辱也時刻伴隨著我們。大部分的恥辱事件,都是由于外敵入侵導致的,但還有一部分,則是中國人自身內斗的惡果。透過這些慘烈的歷史,我們能從中得出歷史的教訓嗎?
1、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蠻族所滅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死,幽王宮涅繼位,這是一個昏庸無能的暴君。幽王繼位后,天災人禍紛至杳來,社會上呈現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
周幽王繼位的第二年,周王朝心臟地帶關中地區發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川源堵塞,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地震之后又遭旱災,寸草不生,土木枯萎,老百姓饑荒嚴重,對于危機日重的周王朝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周幽王仍倒行逆施,他任用善諛好利的虢石父為卿士,朝政昏暗,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周幽王酷愛美女褒姒,為博得褒姒一笑,竟將軍國大事視同兒戲。周幽王想盡法子引她發笑,她卻怎么也笑不出來。虢石父對周幽王說:“從前為了防備西戎侵犯我們的京城,在翻山一帶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萬一敵人打進來,就一連串地放起烽火來,讓鄰近的諸侯瞧見,好出兵來救。這時候天下太平,烽火臺早沒用了。不如把烽火點著,叫諸侯們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些兵馬一會兒跑過來,一會兒跑過去,就會笑的。您說我這個辦法好不好?
烽火戲諸侯(資料圖)
后人把幽王的這場焰火晚會稱之為“烽火戲諸侯”,大概也是看成了“狼來了”的另一版本。據載,當冷美人褒姒看到二十多座烽火臺燃起沖天的煙火,臨近諸侯帶著士兵在黑夜里舉起火把,從四面八方趕到驪山腳下,前來勤王,那鼎沸的人聲、戰馬的嘶鳴,再加上無數條游動的火龍向焰火晚會中心集中之時的那種養病壯美景觀,真是大開眼界,聯想起這是寵愛自己的天子謊報的戰警,不由得莞爾一笑。但這一笑,卻讓西周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破壞宗法制度,廢正妻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妾褒姒為后,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興兵討伐申侯,欲殺宜臼,申侯大怒,聯合北方的游牧部落犬戎,呂(今河南南陽),繒(今河南方城)等國舉兵攻周,西戎真的打到京城來了。周幽王趕緊把烽火點了起來。這些諸侯上次上了當,這次又以為是國君在開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點著,卻沒有一個救兵來,京城里的兵馬本來就不多,只有一個鄭伯友出去抵擋了一陣。可是他的人馬太少,最后給敵人圍住,被亂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殺了,褒姒被擄走。殘留的大臣復立宜臼為太子,繼承王位,即周平王。平王后遷都于洛邑。從此,西周滅亡了。在與中央王朝的對抗中,游牧民族第一次占到了便宜。這樣愚蠢的王朝,滅亡了倒也活該。
2、焚書坑儒: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秦朝建立。由于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并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進言,說愚儒“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趨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于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于當年開始銷毀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于民間的《詩》《書》,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需要特加注意的是,從李斯的上書可知,當時帝國所有的書籍,包括明令燒毀的在內,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備份。朱熹也云: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則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但就算是這樣,仍然有相當多文化價值的古籍都被焚毀。
焚書坑儒(資料圖)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術士坑殺,即為所謂的“坑儒”。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雇傭的幾個術士,一直沒有煉出所謂的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后又逃出宮去。秦始皇一怒之下將咸陽400多名書生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最后將他們全部坑殺。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3、最軟弱的王朝結局:公元316年西晉悲慘地滅亡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馬鄴率領十多萬饑腸轆轆的臣民向兵臨長安城下的匈奴漢國大將劉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懷帝司馬熾一樣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殺。至此,西晉滅亡。距離開國皇帝武帝司馬炎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王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輝煌時刻,不過短短37個年頭,大統一就迅速演變成了覆滅悲劇。
西晉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松散、最無能的王朝。它始終都沒有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對外沒有鞏固國家的邊疆,對內沒有整治好各路諸侯。它亡國的速度之快,堪比秦、隋。但秦、隋都曾經為國家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滅亡以后的農民領袖都建立起了強大的帝國,開啟了漢、唐盛世,而西晉王朝的覆滅,卻使得剛剛結束漢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好不容易統一的中華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為慘烈動蕩的亂世深淵,中國歷史也隨之墮入了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漫長黑暗時期。
西晉當時的國土范圍(圖中黃色區域)
西晉上層統治階級荒淫腐敗,而下層百姓則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西晉的滅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苦了老百姓,在司馬鄴向匈奴投降后,長安城里的男人幾乎被匈奴人全部殺光,女人成了他們玩樂的工具。在那個黑暗的歷史中,鮮血染紅了華夏的天空。
4、王朝的喪鐘:公元612年隋軍遠征高麗的慘敗
公元611年,隋煬帝發動了遠征高麗的戰爭。此前雖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討過高麗,但慘敗而歸。隋煬帝決心吸取父親后勤補給不足的教訓,親自動員全國上下做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從全國一百九十個郡征集了大量糧食和武器,五萬輛運送物資的車排滿了道路。大運河中塞滿了幾萬只船,幾乎到了船首接連船尾,連水面都看不見的程度。大批征戰人員與物資都集中到遠征的根據地——位于大運河北端的話郡。
只可惜如此壯大的場面,卻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淚之上的。為了征收到足夠多的軍糧,強行收刮農民的口糧,此時在黃河沿岸與中國南方,頻頻發生天災,官員又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于不顧。而隋煬帝卻把大量物質和錢財都規劃到對高麗的戰爭中。在軍隊內部也沒有勝利的把握,厭戰情緒十分嚴重。這注定將是一場大劫難。
隋軍遠征高麗(資料圖)
隋軍度過鴨綠江,沒有遇到棒子的大規模抵抗。隋煬帝得意洋洋,認為棒子不堪一擊。殊不知這是高麗人的誘敵深入之計。隨后朝鮮北部下起了大雨,而高麗軍隊也開始了反擊。人生地不熟的隋軍亂作一團,死傷慘重,隋煬帝被迫下令撤軍。
此次遠征高麗,使隋王朝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嚴重損失,有10多萬人戰死。事后高麗人將隋軍陣亡士兵的尸體碼在道路兩旁,延綿達數公里之長,作為向中國人炫耀的勝利資本。對高麗的戰爭幾乎掏空了隋朝的國庫,6年后,隋煬帝被部下殺死,隋朝就像秦朝一樣,成為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5、靖康之難:“南京大屠殺”的翻版
公元1120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歸宋,其余國土歸金。后來金兵攻破遼中京,而宋朝二十萬大軍大敗。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金滅遼之役嚴重暴露宋軍的腐敗。金國統治者認為宋朝的防御力量不堪一擊,決心趁勝追擊,南下攻宋。
公元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于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后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并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靖康之難(資料圖)
在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北宋軍隊兵敗如山倒,一路潰敗。1126年12月,金軍前鋒已經抵達開封城下。1127年1月,金軍攻破外城。2個月后,金軍攻入內城,北宋宣告滅亡。金兵開始大肆搶劫財物,屠殺平民。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4月20日,金軍大肆搜掠后,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后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金人在開封犯下的暴行,堪稱又一次“南京大屠殺”的翻版。
6、第一次被外族統治:1279年南宋滅亡
1234年,金國被蒙古所滅。次年,蒙古人揮兵南下,但被宋軍阻擊在長江北岸。1267年,登上大汗寶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來。1273年,襄陽失守。1276年,蒙古軍隊攻占南宋都城杭州。此后,南宋殘余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杰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香江《今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杰戰船沉沒。
1279年3月19日,走投無路的南宋殘余勢力在廣東崖山被蒙古軍隊包圍。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8歲的趙?跳海自殺。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自殺。十余萬具尸體浮海。張世杰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后人為主,再圖后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的死訊在后亦赴海自殺,張世杰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杰在大風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勢力宣告瓦解。
1279年南宋滅
至此,中國已經全部淪陷。蒙古能夠占領整個中國,與其說是蒙古騎兵有強大的戰斗力,倒不如說其實是宋朝與西夏、遼國、金國相互惡斗的結果。在面臨外敵時,中國人不能團結一致,才導致蒙古人有機可趁,進而影響世界格局。這個慘重的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7、領導人被俘的最大恥辱: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
蒙古被趕出中國后,逐漸分裂成了瓦剌和韃靼兩部。韃靼主張與明朝修好,而瓦剌則希望重現蒙古帝國的輝煌,不斷侵擾明朝邊境。
1449年2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余人貢馬,向明朝政府邀賞,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并減去馬價的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制造釁端。遂于當年7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決定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
土木堡之變(資料圖)
7月17日,明英宗和王振帶著50萬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出發了。出發前只把北京交給弟弟朱祁鈺留守,也不管敵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戰方略,連后勤保障都沒安排好,簡直把親征當作小孩子玩游戲一般。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隨征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后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
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土木堡地高無水,將士饑渴疲勞,倉猝應戰。瓦剌軍四面圍攻,騎兵蹂陣而入,揮長刀砍殺明軍,明軍死傷慘重。
明英宗與親兵乘車突圍,后來被俘。隨征大軍幾乎全部戰死,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以棰棰死。明朝50萬大軍,死傷過半。這次戰役,明史上稱為“土木之敗”。這次大敗影響深遠,成為明王朝由初期進入中期的轉折點。這也是中國軍隊在與外敵軍隊戰斗中失敗最慘重的一場敗仗,連最高領導人都被活捉了。
20、1966-1968年的文革暴亂:一段黑暗歷史
前段時間陸續看完了古華的《芙蓉鎮》和楊絳的《洗澡》,聽到老者前輩敘述這段歷史及其部分自己的個人經歷,再加上以前所了解的一些史實,越發覺得那是個動蕩的年代。
古華的《芙蓉鎮》描繪了“文革”的大動亂。一些自食其力的農民勞動者在小集市擺攤正當的賺了些錢,被劃分為新富農,沒收了財產,鬧得家破人亡;全鎮公認的好人谷燕山也被安上了偷竊國家財產、勾結資產階級等罪名;還有很多的無辜的好人也被打擊。而有些不勞而獲的卻被說成擁護黨、擁護共產主義的好干部,經常還給他補貼物資。社會進步了還主要依靠貧農雇農,孤立富農等階級,使這本是和諧,鄰人和睦相互熱情的小鎮變得家家閉戶,相互冷漠封鎖的蕭瑟小鎮。人人都變得不可靠,反而那些“壞”分子待人友好,這兒都變得是非顛倒了!
楊絳的《洗澡》雖然不是寫“文革”時期的,但在“文革”前的一段時間,對“文革”是有直接影響的,也算是前奏吧!這個時期,知識分子已經被打擊了,個個要檢討自己,給自己“洗澡”。知識分子得知自己要“洗澡”,并看到別的人“洗澡”的全過程,個個都心驚膽顫,敢怒而不敢言。可笑的是他們還拼命找自己的及祖上的罪惡;自己的背景越糟越好,意圖越壞越好,這樣更容易通過檢討;講的實話反而認為不誠實,遭到攻擊。這是逼著知識分子講不實的“實話”,社會已經黑暗。
文革時期
“文革”期間,到處亂哄哄的,揪斗老干部,打倒了很多軍功卓著的貢獻很大的干部,社會秩序混亂。人們不敢向黨提出批評建議,只要覺得黨有些事做的不妥就是反革命分子,對社會主義攻擊。人們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達到了頂端,毛澤東所說的話“句句是真理,字字是真理”,“兩個凡是”思想盛行,人手一本“紅本本”,這“紅本本”象征對毛主席的忠誠。但人民的生活每況愈下,大批人才被埋沒,社會停滯不前,大大減慢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文革”,是一段黑白顛倒的黑暗歷史,是一個動亂的年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5674.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