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戰國奇人張儀三騙楚懷王的故事:胸有南子一身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春秋戰國時代的眾多“士”中,張儀是相當厲害的一個人。蘇秦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六國,組成一個松散的軍事同盟對抗秦國。張儀卻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齊楚燕韓魏親近秦國,組成了反方向的合縱組織。

  張儀的這個成果來之不易。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秦趙楚齊是強國,是“發達國家”。要說動他們中的三個國家向同一序列的秦國俯首稱臣,談何容易,但張儀辦到了。他和蘇秦一樣,都是戰國時代的奇人。

  如果由此認為張儀是個天才,那就大錯特錯了。張儀剛出山時表現很不理想,方向不明,目標不清,備受挫折。

  這也不奇怪,任何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結束學習走向社會后,都要經過一番摔打,不可能一開始都是滿堂彩。

  經過幾年的摔打,張儀開始成熟了。他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他知道其它諸侯國都不是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只有雄心勃勃的秦國才能為他提供政治舞臺。

  張儀的機遇也很好。

  這時秦國的國王仍是秦惠王,就是殺掉商鞅的那位太子。蘇秦前幾年去見他的時候,秦惠王拒絕了蘇秦。而現在張儀去見他時,他卻很痛快地接受了張儀,授他以官爵。

  為什么會有這個變化呢?其實張儀和蘇秦一樣,對秦惠王推銷的都是一套東西——連橫,即拆散其它大國的聯盟和合作,各個擊破,兼并天下。秦惠王之所以否秦而留儀,應該是基于戰略的考慮。

  蘇秦去見秦惠王時,秦惠王剛剛殺掉商鞅。商鞅被殺了,但商鞅變法仍然在秦國實行,這說明秦惠王在進行政策調整。商鞅變法實行有十幾年了,秦國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總結經驗,即進行調整鞏固提高發展這些必不可少的國策梳理,蘇秦去得不是時候。

  張儀去時情況不同了。秦惠王通過調整明確了國情,制定了戰略方向,現在需要的是人才。張儀去了,正中秦惠王下懷。現在,該是張儀展現自己才華的時候了。

  張儀到秦國以后的建樹甚多,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他三騙楚懷王。一個堂堂的楚國國王叫張儀騙得團團轉,其中滋味足夠讓人品咂。

  秦惠王已有十五年沒有派大軍出函谷關了,F在,戰略調整期結束,秦惠王頻頻對六國用兵。

  秦惠王要對齊國用兵了。齊楚訂有軍事合作條約,秦軍攻楚,齊國要出兵支援;秦軍攻齊,楚國要派兵支援。齊楚兩國都是“發達”國家,聯合對秦國作戰,秦軍取勝的把握不大。

  要攻齊,必先使齊楚交惡,廢除軍事合作條約。這事可不容易辦到,齊、楚兩國好好的,為什么要交惡。

  張儀主動請纓。他保證,不費秦國一糧一彈,不用秦國一兵一卒,就可以使齊楚兩國立即變成仇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8749.html

相關閱讀: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