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北京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朝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該廟的景德崇圣殿內,供奉著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乾隆與歷代帝王廟有著不解之緣,他曾經六次親祭帝王廟,并且重修殿宇,在廟內留下四座石碑。這些碑文記錄了乾隆對入祀帝王的評價,同時也反映出他治理國家的心路歷程。

  乾隆三年(1738年),28歲的弘歷第一次到歷代帝王廟祭祀。據《清史稿》記載,這一年水災、風災、旱災、雹災、蝗災頻發。十一月寧夏、甘肅發生特大地震,地震又引發火災、河堤決口。乾隆緊急調撥蘭州庫銀二十萬兩,并且派專員去賑濟,次年他還免去了災區的所有額賦。親祭帝王廟之后,乾隆作了一首《禮成紀述八韻》。詩中寫道:“志曾希舜禹,心?作君師!庇纱丝梢钥闯觯⌒膽汛笾,但是對于如何駕馭這個龐大的國家,他還有些惶恐不安。

  乾隆九年(1744年),34歲的乾隆第二次親祭歷代帝王廟,這次祭祀沒有留下什么感言。為了修繕帝王廟,乾隆從二十七年開始,將景德崇圣殿的頂瓦換成黃色琉璃瓦,并且將主體建筑的外立面換成金龍和璽彩畫,從而將正殿的規格提高了。完工后,乾隆于1764年第三次親臨致祭,并且寫下《歷代帝王廟瞻禮詩》和《重修歷代帝王廟碑文》,鐫刻在石碑上,立于帝王廟西南碑亭。

  這一年是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一年。1644年甲申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開始了大清王朝的統治。巧合的是,這一年也是甲申年,只不過時間已經過去120年,正好兩個甲子。是年乾隆54歲,而這一階段也是他統治的巔峰時期:先后平定準噶爾叛亂、大小和卓,并且在新疆設伊犁將軍。此時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疆域遼闊,乾隆本人也是躊躇滿志,頗為自得。

  《歷代帝王廟瞻禮詩》開頭便說:“三皇五帝道功崇,歷代君王懋建中。雖是乘除撫人世,莫非兢業代天工。”其意是說三皇五帝的功德崇高偉大,其他君王也都有勉力建業之功。雖然世事消長引發朝代更替,但是帝王們沒有不兢兢業業、代天職事的。這首詩既是對古代帝王的歌功頌德,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在《重修歷代帝王廟碑文》中,乾隆強調要“觀德”!坝^德”一詞出自偽古文《尚書》中的《咸有一德》篇:“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乾隆認為,“觀德”并不是單純的歌功頌德,而是觀察并且引以為戒。他舉例說:周人曾經被商王朝監管,一旦周滅了商,就稱自己是正統,而把商叫作“勝國”,就是被滅之國,這種朝代的更替能不讓人警惕甚至害怕嗎?所以乾隆說,如今把各個朝代的帝王聚于一室,不僅僅是為了效法,還要從朝代的興衰更替中吸取教訓。“觀法之所存,即知戒之所寓”,這才是乾隆的“觀德之意”。

  乾隆四十年(1775年)農歷二月, 65歲的乾隆第四次來帝王廟祭祀,并且寫下《躬祭歷代帝王廟禮成有述》。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他對古代帝王有了新的認識。他在詩中寫道:“圣惟吾法庸吾戒,法者實稀戒實多。”意思是說:我要效法那些圣賢之君,對那些昏庸之君則要引以為戒。然而縱觀廟里入祀的這些帝王,值得效法的實在太少了,要引以為戒的卻實在太多了。相比上次祭祀提出的“法、戒并舉”,這次乾隆更強調“戒”。

  乾隆于四十八年(1783年)農歷三月,第五次來帝王廟祭祀。此時乾隆年逾古稀(73歲),他寫下《癸卯暮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詩的大義說:“我擺出供品請帝王們饗用,史書記載的朝代更迭則讓我心生畏懼。祭典完成之后起駕回宮,我還頻頻回首,思緒萬千。”此時乾隆已經暗下決心,要對帝王廟進行改革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4981.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