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蕭伯納與魯迅、宋慶齡等七人照的故事(附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和《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宋慶齡、史沫特萊、林語堂、伊羅生》這兩張歷史照片,是時任《上海晨報》攝影記者的毛松友拍攝的。

  上世紀90年代,我兩次赴京采訪毛松友先生,專門問起過《魯迅、蔡元培、蕭伯納》這張照片的拍攝過程。毛松友對我說,1933年2月17日午后,蔡元培先生派汽車到《上海晨報》館,接他到孫(中山)宅拍照。那天早晨,蕭伯納到達上海,近百名記者都在捕捉蕭伯納的身影,被宋慶齡安排在青年會等候,因為下午二時蕭伯納要到那里講演,并會見記者。毛松友之所以有單獨進入孫宅的特殊待遇,是由于他的恩師蔡元培先生為他提供了方便。

  次日,《上海晨報》就刊出了《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和《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宋慶齡、史沫特萊、林語堂、伊羅生》這兩枚照片。

魯迅、蔡元培、蕭伯納“三人合影”

  1983年10月號《攝影世界》刊載毛松友先生翻譯的加拿大攝影家尤索夫?卡施《為喬治?蕭伯納攝影》一文。在“譯者的話”中,他回憶起半個世紀前自己為蕭翁照相的經歷,寫道:“1933年2月,蕭伯納到了上海。當時我是《上海晨報》的記者,前往采訪。給他和魯迅、蔡元培等照了合影后,提出想為他單獨照張相。他同意了,并未限制我時間,隨即給他照了一張半身像。我用的是反光新聞鏡箱,相機雖然老式笨重,但從請求、同意到拍完,不過十分鐘。當年蕭翁已76歲了,身軀修長,站在一起高我一頭。他微俯著,瞇起眼,對我莞爾而笑說:‘你是一位高速攝影家!倚χf:‘先要感謝您允許我的請求。至于我們的工作,是以秒計算的,特點就是快!犃艘残ζ饋。握別后,我常常想起他那一把大胡子,豐潤的臉龐,慈祥的微笑,溫雅而風趣的話語,帶著老年人的愛撫……而今已過去半個世紀了,但蕭翁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給我留下崇高、美好的印象!

  有一種說法,那天在宋慶齡家里,史沫特萊女士拍“蕭、魯、蔡”的合影、楊杏佛先生拍那張七人合影。我想亦是事實,很正常,因為史沫特萊也是記者、楊杏佛先生喜歡攝影。況且,舊時攝影比較隨意,不像現在那樣,所有在場的大人物都要進去,還要“排座次”的。然而,從辦報和編輯圖片新聞的角度來說,次日要見報的新聞照片,一般都是由本報記者提供的,因為快捷,方便。記者拍好照片,報社有暗房,馬上可以洗印出來制鋅版。那時沒有數碼相機,可以網上傳遞。因而,非本報記者拍的照片,等到照相館洗印出來,再送到報社,要好幾天呢,新聞就變成了“舊聞”。我從事新聞工作大半輩子,了解報紙采用新聞圖片的規矩與程序。

  2003年11月,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冊《毛松友攝影藝術作品集》中,收有黑白照片134大枚,跨度長達61年,其中兩枚就是《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和《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宋慶齡、史沫特萊、林語堂、伊羅生》。前者之說明文字:“世界著名作家蕭伯納,1933年2月17日環球旅行到上海,在孫(中山)宅午宴后,與蔡元培(右)、魯迅(左)合影,當天乘原輪離開上海!焙笳咧f明文字:“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宋慶齡等七人合影!

  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政治”原因,“七人合影”配發在一些紀念魯迅或宋慶齡的文章中時,圖片上只出現魯迅、蔡元培、蕭伯納、宋慶齡、史沫特萊五人,林語堂和伊羅生被挖掉了,因為林語堂是“反動文人”,伊羅生亦被定性為“托派分子”。而且,不管“三人合影”或者“五人合影”,刊登時都未署作者姓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2969.html

相關閱讀: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朱德的故事五則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