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朱棣的印象是不是都停留在叔叔不要臉奪取侄子天下上?雖然之后朱棣皇帝當得不錯,浚通大運河、遷都北京、派鄭和六下西洋(第七次是明宣宗時期)、安南戰爭、平定漠北、還有個特重要的,就是命解縉修《永樂大典》,作為一本文獻匯編為后人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篡位逼宮一點黑歷史夠黑一輩子。然而朱棣是真正的想要造反嗎?當他起兵反對自己侄子的時候內心想的是什么呢?今天子瑜帶你深度分析一下真實的朱棣。
洪武皇帝朱元璋剛剛龍馭上賓,建文帝朱允?繼位,《明史》的記載是“(朱允?)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詔行三年喪。”明實錄載:“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 太祖崩是夜即?七日而葬(辛卯日)皇太孫遂矯詔嗣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月始訃告諸王且止毋奔喪 ”。在朱元璋的死及埋葬日期在明史、明實錄上是一致的。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這是不得了的事情啊,在古代和平時期沒有比一個皇帝死亡更大的事情了,按照一般的禮儀講一個皇帝死了,尸體停殯宮中起碼要放將近一個月,這時被稱為「大行皇帝」(中國封建社會對皇帝死后且謚號未確立之前的稱呼),停殯期間舉行喪禮儀式。嗣皇帝、皇室成員、百官軍民服喪服二十七日,停止娛樂、婚嫁活動。
而建文皇帝怎么做的呢?7天就埋了,更有甚者朱元璋死了一個月才“訃告諸王且止毋奔喪”,為什么?!新皇帝在老皇帝大喪禮儀上的表現是非常大的事情,帝王行為是天下的表率。而建文的行為像一個仁孝之人所為嗎?他會不會對老朱做了什么虧心事?有人說朱元璋讓這么干的,個人認為不大可能,從史書上的記載看朱元璋是一個親情觀非常重的人,退一步講他即使不讓諸王奔喪,也不可能讓把死訊過一個月才告知諸王。
明太宗實錄上說建文是“遂矯詔嗣位”,有沒有可能呢?從老朱死后建文的態度和削藩的力度看,“遂矯詔嗣位”未必是空穴來風。老爸(老朱)死了一個多月后,才來信兒了,還不讓去奔喪!朱棣應該是什么心情?不讓就不讓吧,我讓兒子們去,朱棣把3個兒子都派去奔喪了。很多史家說到這段歷史的時候一般都說,朱棣這個老奸巨猾的家伙居然把3個兒子都派去奔喪了?墒菗Q一個角度看,這不得是一個孝子才能做出來的事情嗎?朱棣要是一門心思想造反,那么新皇剛登基時根基未穩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為何還要把兒子們送入虎口?
朱棣在平定北平之后,馬上給建文上書:“??柏桂?五弟不數年間并見削奪雖其皆有愆過未聞不軌之圖重可裁減護衛輕可賜敕誡勵則朝廷于厚親之仁懲過之義兩盡其美矣”諸王如果犯的錯誤大點的,你可以削奪他的護衛軍,小的你就下詔斥責,犯了多大錯誤你這樣連窩端。!我從張謝二人的口供里面得知,齊(泰)黃(子澄)是要謀我全家。
李景隆得知朱棣不在北平,立馬匯聚重兵猛擊北平,就在北平城的危機時刻,出現了一幫婦女向官軍扔磚頭的景象(北平據守對朱棣來講意義至關重要,要是北平失守朱棣就會變成喪家之犬,軍隊也會在在奔波和官軍圍堵中慢慢消減,婦女守城再一次說明其魅力),結果朱棣大軍殺到,大敗李景隆。但朱棣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繼續給建文帝上書給自己辯解;結果半年后李景隆湊齊了60萬大軍,又殺過來了,朱棣又大敗之,這回朱棣開始追著打了。在第一次打敗李景隆的時候,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在抓的俘虜里面有一部分居然是給朱元璋看墳的兵??可見朝廷要干掉朱棣的心有多迫切,又是多么的無所顧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4502.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