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或稱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 。關于康乾盛世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宣布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乾隆帝也宣稱:“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 此外,除了清朝最高統治者對此有專門論述之外,當時官員使用“盛世”一詞也較多,如:清政府在統一新疆全境后,戶部右侍郎于敏中賦詩稱頌乾隆帝:“覲光揚烈,繼祖宗未經之宏規;轢古凌今,覲史冊罕逢之盛世”。
“盛世”,“全盛”等詞匯經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現,并在乾隆時期的社會輿論中逐漸形成“盛世”意識!翱登⑹馈钡倪@種歷史記憶逐漸成形,也被文人學士廣泛接受,記載下來并流傳至今。
民國以來,學者對清朝多持批評態度。較早使用“康乾盛世”一詞的是鄧拓的《論紅樓夢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 。但當時及之后20年間的學者,大多都對“康乾盛世”這一說法持有否定態度。 認為是清廷御用文人和遺老叫出來的, 只是同時代的清史專家蕭一山卻對康雍乾三朝贊譽有加。
康乾盛世因為在乾隆帝時期走向頂峰,亦有人成為乾隆盛世,還有說法是清朝的經濟和人口的增加主要歸因于美洲作物番薯,甚至稱為番薯盛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4549.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