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1679-1741年)湖南永興鯉魚塘鎮人。父親早喪,家境貧寒,屢試不第,憤懣窮居,閉門授徒,人稱他為“蒲潭先生”。曾靜在鄉村教書,經常向學生揭露清人入關及統治漢人的罪行。雍正五年,曾靜在省城讀過呂留良的評選時文,對“其中雖有數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間”的詩句,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呂留良有皇帝之才,無皇帝之命。他派得意門生張熙去浙江拜謁呂留良。呂留良已經去世四十余年,他兒子呂毅中交給張熙呂留良的一批著作,有日記纂一本,詩集一本,日記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詩稿一束,其中有《呂子文集》、《備忘錄》等遺著。
曾靜研究呂留良文集后,樹立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不以夷狄入主中原為然。他寫了《知新錄》、《知幾錄》兩本書。在《知新錄》里,他說:“如今八十余年沒有君,不得不遍歷城中,尋出個聰明睿智人出來做主……”表達出強烈的反清復明思想。還集中列舉出雍正皇帝的“十大罪行”,即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任控等,說他是歷史上少見的暴君。曾靜闡述“華夷之分”理論,向群眾散布反清言論,鼓勵他們反抗滿族統治,光復漢業。
雍正六年,曾靜聽說川陜總督岳鐘琪兩次要求進京覲見,卻被皇帝拒絕,認為岳鐘琪是岳飛的后代,而岳飛是因女真犯宋而被冤殺的,所以岳家與滿族有世仇。曾靜便派學生張熙帶著他的書信和《生員應詔書》,到西安去找“天吏元帥”岳鐘琪,策動起兵反清,說“宋武穆王岳飛后裔,今握重兵,居要地,當乘時反叛,為宋明復仇”。
而岳鐘琪對清朝可謂忠心不二,根本不想造反。當曾靜向他投書時,岳鐘琪大吃一驚,因為前不久,有人誣告岳鐘琪謀反,被鬧得滿城風雨。這件事全被雍正皇帝一手擋了過去,他在御批中寫道:“數年以來,讒岳鐘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至謂鐘琪為岳飛裔,欲報宋金之仇。鐘琪懋著勛勞,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陜軍民受圣祖六十余年厚澤,尊君親上,眾共聞名,今此造言之人不但謗大臣,并誣川陜軍民!边@樣,岳鐘琪萬分感謝皇帝。這次張熙來勸岳鐘琪謀反,給岳鐘琪一個向皇帝效忠盡力的好機會,于是,他按照雍正的密旨,先對張熙秘密審問和誘供,張熙“甘死不吐”。后來,岳鐘琪用詭計騙取張熙的信任,方知曾靜是幕后指使人。岳鐘琪獲得真實情況,馬上向雍正作了奏報。由于張熙已說出內部情節,曾靜也無法隱瞞實情,交待了他們與浙江呂毅中、呂留良弟子嚴鴻逵等人的聯系。之后,雍正立即派出刑部侍郎杭欒祿、副都統黨羅海會同湖南巡撫王國棟,聯合拘訊曾靜。
呂留良何許人?早在順治十年(1653)就中了秀才,本是專門研究程朱理學,明之后,以操守自重,不仕清,而是招徒講學,很有名氣。他寫過“清風雖細難歡我,明月何嘗不照人”的詩句,明白地表示他的排清念明的思想。順治時,他參加過考試,后來歸隱山林。地方官幾次以“山林隱逸”要他出來做官,他都辭謝。呂留良號召人們要堅持漢民族立場,不要為夷狄政權服務。在他的語言和文字中,從未承認清政府是合法的政權?滴鯐r期,有人推薦呂留良做“博學宏詞”的考選,他也不參加。他從事著作,特別強調夷夏之防和井田制度,對清廷和時政表示不滿。最后,他終于削發當了和尚。盡管呂留良隱居山林之中,從事著書立論,但他的排清念明思想和骨氣,以及學識淵博,存留在大江南北,影響了大批后人,直到康熙二十二年病逝。
自從曾靜投書后,雍正帝下了圣旨:“將大逆呂留良所著文集、詩集、日記及他書,已經刊刻刷印及鈔錄者,于文到日出示遍諭,勒限一年,盡行焚毀!鼻宄賳T一邊在湖南逮捕曾靜、張熙,一邊在浙江迫害呂留良的家人。呂毅中和沈在寬(嚴鴻逵學生)被誅殺,連去世多年的呂葆中(呂留良之子)也遭到掘墓戳尸的處分。還將呂、嚴兩家直系家族凡十六歲以上的男丁全部處斬,十五歲以下的母妻姐妹不是奸殺,就是發配功臣家為奴,真是慘絕人寰。連刊刻呂留良之“逆書”的車鼎豐、車鼎賁,都是秋后執行斬首,孔用克、周敬輿私藏禁書,逃不脫“擬斬監候”的厄運。
曾靜歸順后,雍正帝將他與死去的呂留良嚴格劃分:“曾靜只譏及朕躬,而呂留良則上誣圣祖皇考之盛德;曾靜之謗訕由于誤聽流言,而呂留良則自出胸臆,造作妖妄,是呂留良之罪大惡極,尤較曾靜為倍甚者也!
曾靜招認不諱,說出自己的反清觀點。雍正為讓曾靜、張熙作為活口人證,耐心“開導”、軟化,使曾靜從反清轉而竭力譴責呂留良,吹捧清王朝,并寫出《歸仁說》,從理論上陳述清朝統治的合法性,要世民“歸仁”于清。后來,雍正給曾靜以特別優待,不僅不打不罵,還要玉食錦衣地把他供養起來。命令地方官員安排曾靜到湖南觀風整俗使任職,又命奕祿帶他到江寧、杭州、蘇州等各省學府去現身說法,當眾認錯,并為雍正辟謠,宣揚雍正至仁至孝和勤政愛民的各種功德,以消弭全國文人的反清情緒。曾靜同時為自己誤信了呂留良的邪說,說什么“該死該剮的罪,盡是呂留良之說所陷”。誤解了英明君主,表示痛心懺悔。同時,又對雍正大肆歌功頌德,什么“皇上淵衷至仁,天性至孝,發慮至誠,修己至敬,而道德之純熟,學問之深淵,歷練之縝密,處事之精詳,則又一理之渾然”,贊美:“我皇上又如此道全德備,超越千古”,是“數千年而始生一大圣人”也。
通過審訊曾靜,雍正得知他弟弟允祀、允?等人的忠實隨從,在各地宣揚他用非法手段篡奪皇位的內幕,針對曾靜、呂留良及弟子嚴鴻逵的反清觀點,寫出關于清朝統治中國的合法性的辯論,并與曾靜的供詞及《歸仁說》,匯編成《大義覺迷錄》四卷頒發天下。這本書的書首為雍正的一篇萬言長諭,其后是訊問曾靜等人在獄中受審的供詞,最后附上曾靜的《歸仁說》一文。這部書是曾靜的文字獄的歷史記錄,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雍正在曾靜投書案結束后,親自編纂,刊刻成書,下令頒發,要求家喻戶曉,人手一冊,尤其規定學生必讀。
雍正十年,曾靜投書案以嚴懲允祀的追隨者及呂留良后人,寬釋曾靜、張熙而告終。雍正說:“朕治天下,不以私喜而賞一人,不以私怒而罰一人。”并下令說:“曾靜系朕特赦之人。”釋放曾靜時,雍正皇帝還說:“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究誅戮!闭l知他死后,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歷即位,重審此案,發現在《大義覺迷錄》中曾靜的供詞里,實質上列舉了雍正十大罪狀,無形中起了反清的宣傳作用,對清朝統治極為不利。因此,新君乾隆登基僅僅四十三天,就將曾靜、張熙處以磔刑,并嚴令收繳和銷毀《大義覺迷錄》,列為禁品。若是民間有人私藏或閱讀此書者,一律處死。之后,湖南瀏陽平民朱某、廣東學者屈大鈞、福建童生范世杰都是讀了《大義覺迷錄》,而遭受一殺二流三抄家的文字獄。
《大義覺迷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部至尊皇帝與平民囚犯進行大辯論的書,也是一本泄漏大清帝國宮廷的各種內幕,隱秘最多的御制國書。就是這部由皇帝欽編并刊布天下的第一大奇書,雍正為什么要大力推廣?它是歌頌清朝的武功文治,雍正的道德仁義嗎?乾隆為什么會加速禁毀?它是泄露清朝宮廷秘密和雍正殺兄屠弟、奪取皇位的暴行嗎?兩個皇帝背道而馳的做法,乃是千古奇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1897.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