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二十四孝故事:子路負米養親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春秋時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時候家里非常窮,他侍奉父母卻是極盡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盡所能讓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隨便吃些粗糧。有一次,家里沒有糧食吃了,卞州的糧價卻一路飛漲,家里僅剩的那些錢已無法維持下去。子路聽說百里之外的某地糧價較低,便不分晝夜地親自趕往那里買了米,扛著回 家?粗改赣帜艹陨舷銍妵姷拿罪,他心里樂滋茲的。

  兩位老人過世后,子路游學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隨從的車子都有上百輛,座位上的墊子鋪得特別厚,每次宴飲都是豐盛的佳肴,在當時聲勢極為煊赫。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面對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傷,嘆息著對人說:“我現在雖然高貴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雖然我還想吃粗糧,還想像當年一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原文·出處】

  子路見于孔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后,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蒴~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若過隙!笨鬃釉唬骸坝梢彩掠H,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孔子家語·致思》節選

  仲由“負米奉親”的故事提醒我們:侍奉雙親應當趁他們健在的時候,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足,都應當盡心盡力。如果想等條件好了再奉養他們,那時他們很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即使想再回到從前過苦日子也得奉養雙親的日子,也不可能了。

  后來人們就用“負米”表示外出求取俸祿錢財等以孝養父母。例句——宋·司馬光《送伯淳監汝州酒》詩:“惟知負米樂,不覺抱關卑。”清·錢泳《履園叢話·碑帖·家刻》:“乾隆五十三四年間,始出門負米,初為畢秋帆尚書刻《經訓堂帖》十二卷,又自臨漢碑數種!

  以“銜索”為不得孝養父母之典。例句——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泣風雨于梁山,惟枯魚之銜索!碧啤り愖影骸杜R?縣令封君遺愛碑》:“枯魚銜索,疾風過牖。匪降自天,誰執其咎!薄稌x書·孝友傳序》:“聚薪流慟,銜索興嗟。”《梁書·元帝紀》:“??黔首,路有銜索之哀;蠢蠢黎民,家有桓山之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5327.html

相關閱讀:朱德的故事五則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