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蜀漢亡國的責任:后主劉禪昏庸誤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蜀后主劉禪畫像

人家說“敝帚自珍”,自己的東西連一個掃帚都會愛惜,何況是萬里江山?可既然劉禪自己都不愛惜,那就只好任人宰割了。而蜀國后期的歷史,和姜維密切相關。

姜維北伐。諸葛亮臨死時曾說:“我死之后,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后來蔣琬、費?都基本繼承了這個自守的國策,在姜維躍躍欲試的時候總是抑制其行動,每次都只給他不超過一萬的人馬。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在開歲首大會的時候,執政的費?不幸被魏國降將郭修刺殺。姜維繼任大將軍后,蜀國再次由守勢轉為攻勢。

姜維字伯約,本是魏國天水郡冀縣人,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年少時就希望功成名就,做事不同于常人。后為州從事,參本郡軍事。建興六年(公元228年)他被第一次北伐的諸葛亮收服。這個過程,《三國志》中有有趣的記載:姜維等隨天水太守馬遵外出巡行,馬遵聽說蜀軍已至而諸縣應蜀,就懷疑姜維等皆有異心,于是單獨夜奔上?。姜維等追至上?,城門已閉,不納,無奈只得投降諸葛亮。

姜維當時是被迫投蜀的,卻誰也不料后來對蜀漢最忠心的竟然是這個降將!姜維初投諸葛亮,諸葛亮即高度評價了他“其人,涼州上士也”,辟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27。巧合的是,他倆都是27歲出山助蜀。糧谷是軍之最要,這個任命足見姜維在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和期望。姜維后迅速遷中監軍、征西將軍,可謂少年得志。與在魏國受到的冷遇和猜忌相比,諸葛亮如此厚待,怎么不叫姜維肝腦涂地?

諸葛亮很重視鍛煉姜維,幾度出兵,都把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教授平生所學,使姜維深切感受到了諸葛亮公忠體國、鞠躬盡瘁的高貴品質,也使他的能力迅速提高。可以說,諸葛亮之待姜維,有師生之誼,也有父子之情??即使是親生兒子諸葛瞻,雖諸葛亮去世時才八歲,但也未享受到這種待遇。

姜維是幸運的,遇上了“天下智絕”諸葛亮的青睞,歷史給予了他廣闊的舞臺讓他得以盡情揮灑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的才情,最終青史留名;姜維又是不幸的??只為這如泰山般的相托遺言,北伐的重任漸漸壓上了他的肩膀,致使他和武侯一樣嘔心瀝血,把整個后半生義無反顧的交付給完成諸葛亮收復中原的夙愿上去了,死猶未已,讓后人扼腕。

《三國演義》中說他是“九進中原”,實際姜維參與北伐,共計有十一次以上。他最大成績是第七次,即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國毋丘儉、文欽反叛,司馬師病死的那一次。姜維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于洮西,王經眾死者數萬人。在諸葛亮手中,最好的也不過曾經是斬首數千人。但是,蜀軍也受到了不小損失,硬碰硬的戰法對國小民寡的蜀國是不利的。

次年的第八次北伐,是姜維遷大將軍后的第一次,這時他已經54歲了,最寶貴的青春早已經逝去,而他卻依然壯心不已。這次他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會于上?。但胡濟失期不至,姜維被魏國大將鄧艾破于段谷,死者甚眾。姜維自貶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的第十次北伐,姜維率眾出漢、侯和,為以逸待勞的鄧艾所破,只得還住沓中。此時,蜀軍多次徒勞無功,實力削減;而且宦官黃皓弄權,姜維只得在外屯兵,形勢轉為戰略防御。但姜維的北伐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而且決戰于魏地,蜀漢未受侵擾,就蜀漢弱小的綜合國力而言,成績也是優秀的。但對姜維的北伐,歷來貶多褒少,直讓人扼腕痛惜。

三路攻蜀。蜀國一旦停止進攻,魏軍就不請自來了。蜀國四周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更加上魏軍雖眾,但多年以來從司馬懿開始就有畏蜀如虎的“光榮傳統”,一直處于被動防御的地位,說滅蜀似乎是癡人說夢。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早欲仿效曹操當周文王,只是功業不顯,所以計劃滅蜀。但此時,唯獨沒有和蜀軍交過手,不知道蜀軍厲害的司隸校尉鐘會贊成攻蜀。司馬昭大怒,派主薄師纂威脅和蜀軍打了多年交道的征西將軍鄧艾,不愿去的鄧艾無奈才不得不奉命。于是司馬昭派十八萬大軍,其中鄧艾率兵三萬自狄道攻沓中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兵三萬到武街絕姜維歸路,鎮西將軍鐘會十萬多自駱谷襲漢中,同時還虛張聲勢,假裝做出造船欲攻東吳的模樣。大軍出發時,還有將軍鄧敦說蜀不可討,被司馬昭殺了祭軍。

此時蜀國全國只有十萬人馬,在前線的不過五萬左右。姜維得知消息后,上表劉禪諸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橋頭,以防患于未然。但劉禪誤聽黃皓的胡言根本沒有防御。

鐘會自己率領大軍直撲漢中陽安關,守將是傅僉和蔣舒,蔣舒本為武興督,在位無功,被派去助傅僉守關,因此懷恨在心,見到魏軍前來,就出城投降。胡烈乘虛襲城,傅僉戰死。

姜維一聽說鐘會大軍進入漢中,就率全軍向漢中轉移。諸葛緒的三萬魏軍早占據咽喉要道??陰平橋頭,姜維歸路被斷。不料姜維不愧是諸葛亮的高足,他使用調虎離山之計,做出一副抄魏軍后路的樣子。諸葛緒果然上當,后退三十里。其實姜維只入北道三十余里,一聞諸葛緒北上,就立刻還軍穿越陰平橋頭。等到諸葛緒知道上當,還師阻截,蜀漢已經通過陰平橋頭一天了。

姜維等退保劍閣,據險而守。此時魏軍發生了第一次內訌,諸葛緒不愿聽鄧艾指揮而靠近鐘會,不料正中鐘會下懷,借口他畏懦不前用囚車送回,還兼并其軍。鐘會勸降姜維不成,就猛攻天險劍閣,但無法攻克,而糧食將盡,士卒疲憊,只好準備“高興而來,敗興而歸”打退堂鼓了。

不戰而降。但是,鄧艾偷度陰平景谷道成功!他自陰平道走無人之地七百多里,其地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鄧艾帶頭以?裹著自己滾下山谷,將士魚貫而進。此時江油關守將馬邈主動投降,蜀國令代理都護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之子)拒敵,可他不是占據險要拒守,而是與得到休養的魏軍硬戰,先勝后敗,伏尸數萬,諸葛瞻等戰死沙場,其子諸葛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飛馬沖入敵陣戰死。

鄧艾又一鼓作氣攻陷雒縣,“黑虎掏心”威脅成都,蜀國無險可守,劉禪在譙周等主降派勸導下決定請降,北地王劉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可貪生怕死的劉禪不納。是日,劉諶哭于劉備廟,殺妻、子后自殺,左右無不涕泣。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李商隱《籌筆驛》)六神無主的劉禪派張紹(張紹竟然是虎虎生威的張飛次子!又一個虎父犬子!)和譙周等帶著降書去請降。鄧艾見天上掉下了“餡餅”,很高興地接受了。鄧艾一到成都,劉禪就忙不迭地率太子劉?及群臣六十多人面縛抬棺來到鄧艾的軍門投降,被鄧艾依東漢鄧禹故事,承制拜為代理驃騎將軍,蜀漢就此滅亡。蜀漢的滅亡,為晉的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論功,鄧艾是當之無愧的滅蜀第一功臣。

劉禪又派人去廣漢?縣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將士咸怒,拔刀斫石”,但無奈只得到鐘會軍中投降。做為亡國之將,姜維仍不失真正武士的風采??“(鐘)會謂維曰:‘來何遲也?’維正色流涕曰:‘今日見此為速矣!’”(干寶《晉紀》)鐘會也很驚奇他的話,對他另眼相看。

蜀國余音

“象牙寶帳無言語, 從此譙周是老臣!笔駠坪跻呀洔缤,卻還很精彩的掙扎了一下。

驚天巨謀。蜀國已滅,分贓不均的魏軍內部卻內訌又起。鐘會是魏軍總帥,卻因姜維之故,勞而無動,幾乎退軍,而鄧艾卻奪取了大功。鐘會是魏太傅鐘繇之子,家世高貴,瞧不起賣牛娃鄧艾;自己又稱“武庫”,卻功居鄧艾之下,論功行賞鄧艾當了太尉,鐘會只當了司徒(可嘆的是,結果兩人都沒有得到任命書),雖然都位居“三公”,卻是太尉壓了司徒一頭,鐘會更加忿忿不平。他本來就有不遜之志,欲圖做第二個劉備,他的想法,他親哥哥鐘毓早就對司馬昭說了。司馬昭一代梟雄,豈會不知道鐘會的厲害?但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為防萬一,他帶兵十萬以支援鐘會為名到了長安。

姜維利用鐘會、鄧艾之隙,決定拉鐘會下水。他想先借鐘會之手除掉鄧艾,誅殺魏國諸將,再殺了鐘會,盡坑魏兵,以恢復蜀漢。他還以密書給劉禪:“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對姜維的耿耿忠心,我們無法不給予高度的評價,但也只能說,一片熱血流錯了對象,流給蜀國尚可,流給劉禪實在是不值!

鄧艾的性格有巨大的缺陷,一是被困難嚇倒不敢攻蜀;二是在滅蜀后卻自覺功高頤指氣使,大吹特吹??“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遇上),故窮耳!北挥凶R之士背地里嘲笑。開始鄧艾還能約束部下,但自從他得到重賄免死蜀人恨不能食其肉的黃皓后,蜀人為之側目。他甚至忘乎所以到不聽司馬昭的指揮,為了穩定降地局勢,歷來征服者都是不允許投降者再居原地的,可鄧艾卻說宜權停留劉禪在蜀,甚至他還越權定計“以為可封劉禪為扶風王”。司馬昭得報大怒,派監軍衛?警告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笨墒青嚢啦换诟,觸動了司馬昭最為敏感的神經,動了殺機。

鐘會的父親鐘繇是大書法家,他的書法也非常出眾,仿書只是雕蟲小技。他利用司馬昭對鄧艾的不滿,在劍閣攔截了鄧艾的章表,并偽造了一封鄧艾的奏章,語句悖傲,以激怒司馬昭。他又毀了司馬昭的回書,親手作偽書以疑鄧艾。接著,又聯絡和鄧艾不合的胡烈、師纂等,誣告鄧艾欲圖不軌,司馬昭下詔派衛?捉拿鄧艾。鄧艾被捉時正夢周公,口吃的鄧艾如夢初醒,“有口難辯”,仰天長嘆:“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復見于今日矣!笨蓢@鄧艾至死是糊涂鬼,不知道自己因何而死!

鄧艾被捉送洛陽,鐘會實力大增,野心勃發。他已經把偽降的姜維當作腹心,密謀復國的姜維攛掇他利用郭太后國喪之機大殺魏軍將領。不料謀泄,鐘會、姜維等全部被魏軍所殺。姜維死后被剖,膽大如斗。鐘會死后,鄧艾的部下馬上去追其囚車。但衛?怕對自己不利,就令田續在綿竹殺了鄧艾父子。鄧艾的死無非是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名言再增加了一個故事而已。

劉禪出丑。滅蜀后,司馬昭為了穩定局勢,分益州為梁、益二州,次年三月還把劉禪給遷到洛陽,封為“安樂縣公”(這個稱號對劉禪來說倒是恰如其分的)。愿意跟隨劉禪的只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正、殿中督張通幾人,其中譙周到了漢中就因病不能前行了。

?正和姜維的關系不錯,他與黃皓只是周旋并不阿附,前后經三十年,黃皓從微至貴,操弄威權,?正既不為他所愛,亦不為憎,所以一直官不過縣令。在洛陽劉禪幸好有拋妻棄子的?正相導,《三國志》稱劉禪“舉動無闕”,可是我們通過“樂不思蜀”可知全然不是因為劉禪是陳壽曾經的君主,所以良史陳壽也不得不忍住亡國的悲痛為他粉飾。這時劉禪才慨然嘆息,恨知?正之晚。?正天天在內朝,那時劉禪干嘛去了?所以我們不能不罵劉禪的該死,“船到江心補漏遲,書到用時方恨少”,怨天尤人的人,只配這種結局。

好死不如賴活。這樣的“安樂”日子“安樂公”居然還過了七年,于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死于洛陽,終結了其“扶不起”的一生。

關于劉禪的故事還沒有完。他一死倒是徹底的無憂無慮了,可歷史還要戲弄一下他。作為匈奴人后裔的劉淵反晉,卻尊蜀漢為先,還把劉禪追謚為“孝懷皇帝”(可惜無人承認)。歷史老人的玩笑開得是越來越大了:匈奴人是劉邦的死敵,卻由匈奴人改姓為劉來繼承漢朝;他們也是榆木腦袋,尊誰不好,偏偏尊“二世寶”劉禪為漢懷帝?難怪這個朝代也是個只有十一年壽命的短命王朝!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4520.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