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殺魏延?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后,被劉禪尊為相父的十幾年中,運用手中掌握的大權,采取一系列隱秘晦暗的手段,對魏延的多次建議和行動,進行掣肘與壓制,直至借機處之,究其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懷疑之心作祟,怕今后后主劉禪駕馭不了魏延而出亂子。
逝者如斯長江水,
浪花淘盡幾英雄。
可憐良將魏文長,
卻因反骨留罵名。
終南捷徑固可走,
奈何成敗兩皆空。
莫若淮南羽化去,
不與吳王陷紛爭。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道:劉備攻取長沙,降服黃忠、魏延后,諸葛亮對劉備說:“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贝苏f雖是小說家羅貫中之虛構,但也近乎寫實。諸葛亮對魏延多存疑慮,不予重用,且借機除之,以致最終被楊儀乘機以所謂“叛逆”之罪將魏延殺害。魏延是蜀漢舉足輕重的棟梁之才,遭此厄運,實在令人不平和惋惜。歷史是公正的,應當用史實為魏延正名。
敢于臨危受命的才將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漢,深得劉備依賴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領部屬隨劉備入蜀,想為光復漢室建立一番功績,因而屢立戰功而不斷升遷。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奪取漢中,封漢中王,遷治成都,需要一位將軍鎮守漢中。眾將皆以為非張飛莫屬,張飛也有心鎮守漢中;哪知劉備卻破格啟用魏延,提拔他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全軍為之震驚。對蜀漢來說,漢中和荊州是益州的兩翼,而漢中又居于門戶要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劉備選魏延鎮守漢中,足見魏延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有一次,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現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擔當?他慨然答道:若曹操舉天下之力而來,讓我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將十萬之眾來襲,讓我為大王吞之!的確,他“臨難受命,折沖外御,鎮保國境”,不辜所托。在鎮守漢中的6年里,連曹魏一流名將張頜、曹真也不敢正視漢中一眼。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又進拜魏延為鎮北將軍。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更以延為都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延西入羌中,與魏國名將費瑤、郭淮戰于陽溪,獲全勝。后主即遷其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獻“子午奇計”
魏延是一位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軍事奇才,卻受到諸葛亮的質疑和壓抑?梢赃@樣說,魏延的軍事謀略,關、張、馬、黃、趙有所不及。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領兵一萬,與諸葛亮分道出擊,諸葛亮始終未允許。更為遺憾的是,建興六年(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魏延獻“子午奇計”,諸葛亮棄之不用而錯失良機。當時,劉備已經去世。魏國輕視蜀漢,主要對付東吳,關中防御薄弱,鎮守關中的是庸才夏侯?。魏延綜合分析了當時敵我形勢和有利時機后提出:“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咸陽以西可定矣。”可是,諸葛亮以為此計甚險,不如從坦道,先取隴西。在出軍祁山時,“論者皆言”以魏延、吳壹作先鋒“為宜”,可諸葛亮“違眾拔謖”,結果招致街亭大敗,使蜀漢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大好時機。首次北伐失敗,卻驚醒“睡獅”,魏明帝立即把無能的夏侯?調走,改派曹真鎮守關隴,后又由諸葛亮之勁敵司馬懿統領抵蜀。從此,蜀漢攻取關隴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4522.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