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虞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秦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史稱名虞,一說姓虞,今沭陽縣顏集鄉人。該鄉境內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將臺、項宅等史跡。

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后期,項羽趨于敗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此際,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并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备枇T自刎,以斷項羽后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之斗志,希冀勝利突圍。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于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明崇禎年間,虞姬故鄉人民在顏集鎮西首建立虞姬廟,以祭祀這位巾幗英烈。清乾隆年間,鄉人吳九齡、葉祥麟等又為該廟建中殿、后殿,廟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裝塑像,顯示家鄉人民對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袁枚,曾任沭陽知縣,離任43年后重游沭陽時,特地再到顏集鄉憑吊虞姬,作有“過虞溝游虞姬廟”詩,并自注:“相傳虞故沭人也!逼湓娫疲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箲鹌陂g,因兵燹失修而圮毀。歷史悠悠,千百年來,沭陽民間關于虞姬的傳說佳話頗多;京劇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歷史悲劇??《霸王別姬》。

虞姬墓在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即當時垓下戰場的一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6017.html

相關閱讀: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百里奚
過秦論-賈誼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