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1898年7月1日),清政府和英國政府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清廷同意將威海衛沿岸10英里的地方及海面租給英國,租期二十五年。同時允許英方構筑炮臺并進駐軍隊。威海衛由此成為英軍在遠東地區的海軍基地。當時統治威海衛的英當局決定仿照他們統治印度的做法,以華制華,招募本地人組建雇傭軍,擔負威海衛租借地的警務和防務。
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月,英國陸軍部先從上海和香港招聘一些號手、譯員等專業軍士,然后開始在威海衛組建“中國軍團”。當年底正式成軍,最終共組建了12個連隊,員額達到1200余名。“中國軍團”配制齊全,設有機槍連、長槍連、騎兵隊和炮兵隊,另外還有譯員、樂隊、衛生隊等。英軍軍官包耳(Colonel Bower)上校任該團團長,尉級以上軍官都是從英正規軍中調任而來。全團武器配備精良,一水兒的馬丁尼亨利式來復槍,甚至還有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馬克西姆機槍!爸袊妶F”經過嚴格的軍事集訓后,分駐威海衛各地,被威海衛當地百姓稱為“華勇營”。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英國駐華海軍司令兼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中將決定調用威海衛華勇營支援八國聯軍。英軍把華勇營原雇傭軍服裝換成英國陸軍軍裝,將華勇營以“英軍第一軍團”的名義編入作戰部隊系列。五月下旬,400多名華勇營士兵抵達天津大沽港口。他們與已經先期到達的英陸軍香港團(由香港“華勇隊”和香港印度雇傭兵組合而成)、香港皇家炮兵(以印度雇傭軍為主)合兵一處,成為八國聯軍中英軍的主力部隊。六月上中旬八國聯軍對天津城發起了大規模攻擊。六月初一日,“中國軍團”與俄軍協同,攻占了華北北洋兵工廠,摧毀了北洋軍火庫。六月十八日,“中國軍團”與日軍敢死隊一起炸開了天津城墻,成為英軍中“首先占領天津城的唯一代表”。此后,“中國軍團”奉聯軍命令征集船只!爸袊妶F”士兵以中國人的身份便利,就地征集到一百余艘大型船舶和一批船工,為聯軍沿著運河北上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為聯軍進攻北京立下了“汗馬功勞”。
進了北京城以后,“中國軍團”按照八國聯軍分配的區域,實施戰后管理。對管轄區內俄國軍隊的殘酷劫掠行為,他們采取了一定的抵制行動,并使該區域較早地恢復了市場秩序。“中國軍團”的戰時表現受到了英軍的褒獎。為了表揚他們的“勇敢善戰”,英國陸軍部以天津城門為圖案給他們設計了軍徽:城門的拱頂上是“天津”兩個字漢字,下面用英文拼寫著“中國軍團”。這是英國別的殖民地軍隊所沒有的榮譽。這種軍徽不僅被當作帽徽和領章,而且還鑲在紐扣上,印在茶具上、信箋上和明信片上。1902年,英國軍方還挑選了12名官兵代表華勇營到英國參加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
上述相關史料和本文中的圖片,大都來自當時英國媒體的報道,以及在華勇營任職的英軍中尉巴恩斯的回憶錄,國內權威史籍缺乏相應記載。1905年8月,英國與日本再次簽訂同盟條約,威海衛的防御壓力大減,華勇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光緒三十二年(1906)五月,這支風光一時的雇傭部隊被解散。華勇營盡管得到了英軍的認可和嘉獎,但在很多中國人看來,他們已經被打上“漢奸”的恥辱印記。之后,原華勇營的大部分士兵被英國人招聘赴南非參戰及充當金礦警察。他們之所以愿意背井離鄉,大概是和他們的經歷與心境有關。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最終客死異鄉,這段歷史也就像迷霧一般湮沒無聞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0803.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