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位23年,勵精圖治,對內則整頓國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對外則擊敗北方強權東突厥,擴大了唐帝國對周邊國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響。以下分述貞觀之治在各方面的治績:
1.亡隋為戒
隋末民變,使太宗認識「民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亂,使二十七歲登基、英氣勃發的太宗時時引以為戒,叮嚀自我克制欲望,囑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致力糾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這是貞觀君臣共濟致治的基本因素。
2.君主賢明
太宗即位後,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湯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3.賢臣輔國
太宗為歷史上少有的英主,因有既往不咎的前提,群臣多為賢能之輩,勇於上諫。賢臣中尤以房玄齡、杜如晦最著,時人稱「房謀杜斷」,其他如李靖、魏徵、尉遲恭等,人才輩出,均名重一時。
4.吏治清明
太宗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并冗員,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5.平定四夷
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曾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天可汗」。由是國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太宗即位時年僅27歲,唐王朝在太宗統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發展,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治世。
政治方面
1.用人唯才(選用人才任賢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太宗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材濟濟。2.從諫如流(納諫方面)
太宗以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臣下直諫。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顏直諫,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納,又如王?、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
3.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視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齡省并冗員,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時政治清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4758.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