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元1181年 推行社倉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淳熙八年(1181)五月,嚴州、紹興府發大水,上萬家民居浸沒。江州、徽州也遭水災。七月以后,天氣干旱,久不下雨,包括臨安在內的許多地方都遭受旱災。宋廷派出專使到各地救災。并且下令減免災民賦稅。十二月,宋朝廷將朱熹所創的社倉法向各地推行。社倉的米一般來自官府和富人。由鄉紳、保正等人主持社倉事務,并且還規定:借糧的人每十家為一甲,每五十家推選一個社首,逃兵、無業的游民等不得入甲。社倉法對救荒產生了良好效果。但因為社倉事務由富戶主持,沿用久了,弊端百出。社倉糧食要么被挪用,急需時無糧可借,要么向老百姓強行攤派征收,與正稅毫無二致,這種賑濟災民的良好方法的功效很快就完全喪失了。
日趨成熟的造紙術
宋朝時期造紙技術達到了成熟階段。原料進一步擴大,出現了麥莖與稻稈紙,并開始將舊紙回槽,摻到新紙漿中用于造紙,稱為還魂紙。宋代已采用水碓打漿,并能抄造長三丈有余的巨幅紙,稱為匹紙。宋代發明了紙藥,即用植物(常用黃蜀葵或楊桃藤)粘液入紙漿中,作為漂浮劑。宋元時期紙的用途更加廣泛,除用于書寫繪畫外,大量用于印刷書籍及紙幣等;鹌鞯陌l展也離不開紙,當時用紙包裹火藥做成火箭及火槍上的火藥筒。宋代生產的名紙有謝公箋(謝景初造十色信箋)及金粟山藏經紙(浙江海鹽縣金粟寺)等。宋代已出現了記述造紙的專門著作。北宋蘇易簡在雍熙三年(986)著的《紙譜》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造紙的著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0102.html

相關閱讀: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