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乾隆選擇平庸嘉慶繼位背后的皇家悲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1796-1820年間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此前,清朝經過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 ?琰本名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犁赣H魏佳氏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后,因此,永琰繼承皇位的優勢本來并不突出。而且,在永琰出生的時候,父親乾隆皇帝已經五十歲了,難道在此前的幾十年間,乾隆帝就沒有考慮過繼承人的問題嗎?  到底是哪些因素使這位看起來并不出眾的皇子最終成了皇位繼承人呢?  在乾隆帝立儲的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變呢?  開筆嘉慶,庶出皇子  鞭炮聲逐漸稀疏,空氣中彌漫著火藥的氣味,新年來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初一日! ∏』实塾^看完乾清門廣場上除夕夜的焰火表演,在太監、宮眷的簇擁之下來到養心殿東暖閣,太監捧來盛滿屠蘇酒的“金甌永固”杯,燃起明燭高香,展開灑金朱箋,蘸好御用毛筆,請皇上“開筆大吉”--寫幾句吉祥話。  往年皇帝大多寫一些“宜入新年,萬事如意”,或者“三陽啟泰,豐年為瑞”之類的套話。今年與眾不同,皇帝興致高,揮毫寫下了一首詩,詩的最后一句是“御繪歲朝圖志語,有以迓新韶嘉慶”。  “嘉慶”!這真是個吉利的字眼,眾人交口贊嘆。乾隆帝一言不發,他端詳一番,然后擱筆,接過太監奉上的屠蘇酒,一飲而盡……  這年十月初六日丑時,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兩三點鐘,在北京西北圓明園的綺春園,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熘,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緊”的速度傳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蘭圍場。五十歲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裝,駐馬聽完他的第十五個兒子出生的報告之后,并沒有顯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簡單幾句問答,然后揮退報喜的兵部專差,又策馬投入到緊張的圍獵活動中去……  幾天后,乾隆皇帝給這位小皇子賜名永琰! ≌l能想到,幾十年后,永琰成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主宰中國命運二十多年。  而且,他的年號恰恰就叫“嘉慶”!  清朝史官往往把這一巧合神秘化,認為是天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并渲染乾隆帝對這位幼子如何器重,似乎還沒出生就注定了后來君臨天下的命運。  其實,在佳麗如云、皇子成群的的皇族家庭里,這位小皇子并不顯眼,地位也不突出! ∮犁鞘觯赣H魏佳氏的身份很低,當年進宮的時候僅僅是個“貴人”!百F人”是清朝皇帝妻子中很低的一個等級,低到什么程度?這個等級都不“定編”,只要皇帝不怕麻煩,娶多少個“貴人”不受禮法的限制。而且,乾隆帝對魏佳氏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偏愛。可能是考慮到她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兩個閨女,算是給皇家立功了,所以,后來升為貴妃。乾隆六十年,永琰被冊立為皇太子,母親被追封為皇后,這時她已經死了整整二十年了,死的時候,永琰才十五歲。  為什么要介紹永琰的媽媽呢?老話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就是說在妻妾成群,子孫滿堂的大家族里,孩子的地位的高低取決于他母親的地位的高低;當然,等孩子大了,母親老了,母親的地位又要靠孩子的身份來定。永琰的媽媽死后二十年晉封為皇后,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貴”,但是,當年幼小的永琰因為母親地位的低微,在皇子眾多的皇族家庭里,不會擁有十分顯貴的地位。  讀者朋友可能奇怪,永琰是庶出,母親地位很低,排行又很靠后,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個兒子,永琰排行第十五,那么,最后皇位怎么就輪到他坐了?而且,他出生的時候,父親乾隆皇帝已經五十歲了,難道乾隆在此前的幾十年間還沒考慮過繼承人的問題?  明君擇儲,家庭悲劇  事情得從頭說! ≈袊弁跎吓_之后,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修陵寢,雖然皇帝被稱為“萬歲爺”,但實際上一點信心也沒有,說不定哪天就死了,所以,先預備好陵寢,放那兒,以備不時之需;第二件事,由于不知道哪天就死了,所以就要立太子,拿今天話說,就是確定“接班人”,以保證自己死了之后,政權能順利、和平地交接! ⌒蘖陮嫴⒉浑y,只要經費到位,工程建設人員到崗,慢慢修就可以了,反正也不急著用,慢工出細活。比較起來,立太子那可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 〉谝粋頭疼的因素是立誰! ≈袊弁跻话阋⒑芏嗥拮,在此,我必須糾正一個長期以來的誤解,以平民之心度君主之懷,往往認為這是為了滿足窮奢極欲的私生活。其實,中國帝王娶很多老婆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生很多孩子,從而使自己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有一個大的余地?梢,帝王娶很多妻子,那是為了國家的前途。  ∮谑,帝王一般都有龐大的后宮群,于是,生出了很多的兒子,于是,難題就出來了--立誰?比較而言,漢族王朝處理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一些,那就是立“嫡長子”,就是正宮--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當然,第二個兒子也行,總之,即使不能保證是嫡長子,也盡量要保證是嫡出。清朝截止到這時選擇繼承人并不局限于嫡長子,凡是皇子,不分嫡出庶出,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于是,麻煩就多了;首觽儼讼蛇^海,各顯其能,皇子身邊趨炎附勢的人呼風喚雨,糾紛不斷?滴跬砟,就差點兒沒讓他那幾十個寶貝兒子氣死! 〉诙䝼令人頭疼的因素是一旦立了太子,皇帝和太子的關系不好處! 』实凼敲逼鋵嵉淖罡呓y治者,太子并沒有什么權力,但是,太子那是“潛力股”,升值空間無限。在太子周圍,難免要聚集起不少“燒冷灶”--也就是做長遠投資的人,以致形成另一個實力集團。如果皇帝立完太子不久就死了,那最理想了,但皇帝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也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也死不了,你說急不急人。太子,尤其是太子身邊的人,每天都盼著皇帝死,時間一長,沒有不透風的墻,能不產生矛盾?往小了說,父子猜疑,不可避免;往大了說,發生宮廷政變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线呎f康熙皇帝晚年差點兒沒讓他那幾十個寶貝兒子氣死,當然,氣死是夸張的話,最后氣出了一個辦法--秘密立儲。這個辦法正式確立于雍正朝,該辦法就是皇帝活著的時候用滿漢兩種文字寫一道密旨,上面寫著新一代君主的名字,再把這道密旨放在?匣里面,然后把?匣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面,一旦皇帝駕崩,群臣“公啟?匣,宣布立儲密旨”,擁立新君。這樣既能保證政權和平交接,又不會出現剛才說的第二個令人頭疼的因素。但是,第一個令人頭疼的因素還是不能避免,誰讓你娶那么多妻子,生那么多兒子,而皇位卻僅僅一個呢。  乾隆皇帝即位初年,豪情萬丈,年輕的他小瞧了立太子的困難,而且,他還想效法漢族立“嫡長子”的辦法,為大清朝皇帝統系增添光彩的一筆。于是,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立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 ∮拉I在乾隆帝諸子中排行第二,但是,他的生母是乾隆帝當皇子時的嫡福晉,即讀者較為熟知的富察氏,所以,永璉是事實上的“嫡長子”,而且,永璉聰明伶俐,氣度不凡,深得雍正皇帝--也就是爺爺的喜愛,所以,乾隆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永璉! ∪欢,乾隆三年,永璉就死了,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乾隆皇帝哭成了個淚人,公布了永璉的太子身份,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不過乾隆大哭一場之后,并沒有改變立嫡子的決心,他后來又立皇后生的二兒子永琮為皇太子,結果沒幾天,乾隆十二年冬,永琮也死了,死的時候才兩歲。這回,乾隆帝沒哭,根據《清史稿》記載,他沉痛地說:“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也。” 從此,乾隆帝基本上死了“立嫡”之心,但又不甘心在庶出諸子中選擇,從而左右為難,焦灼不安。  其實,兩個嫡子的死受打擊最大的是皇后,她就生了這兩個兒子,結果一個也沒有成人,作母親的該有多痛心。所以,小兒子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1748),她也撒手歸西。當時,她隨乾隆帝東巡,在濟南染病,乾隆帝與富察氏皇后感情很深,立即終止東巡,緊急返京,結果皇后死在途中。乾隆皇帝作詩追悔: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 ≡缰ё蛹嫱瞿,何必當初盼夢熊 。  在乾隆帝看來,這都是報應,是他癡心妄想的報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他的心碎了。從此,他多次南巡,不再進入濟南城,怕的是觸景生情! 〈驌艚吁喽痢! 』实蹘е屎蟮撵`柩乘船抵達了大運河的終點--北京通州,乾隆帝一眼看到前來接駕人群中的他的那幾個寶貝兒子,他看這幾個庶出的皇子越看越不順眼,加上此時用兵金川,進展不順利,不免心急火燎,所以,突然向二十一歲的長子發難!  斑@回你高興了!”  一身孝服的皇長子跪在地上打了個寒戰,國喪之中,何來高興,父親來者不善,話里有話!  澳悴桓吲d?你偷著樂吧?這回輪到你做太子了!”  大家立即明白了,乾隆帝認為皇長子幸災樂禍,覬覦太子地位?蛇@完全是推測之詞呀,人家皇長子規規矩矩的,一沒說過格的話,二沒做過格的事,憑什么誣人清白。但是,爹教訓兒子,別人不好相勸,更何況這個爹又是萬乘之尊的一國之君。  “你做夢!”  乾隆帝厲聲說:“太子永遠輪不到你,還有你!”  乾隆帝又用手指向皇三子,剛剛十四歲的皇三子大氣不敢出,跪都跪不成個樣子,趴在地上直哆嗦。  乾隆厲聲說:“你們不孝,我看在咱們父子的情分上不殺你,但將來百年之后,你們二人斷斷不能繼統。”說到這里,乾隆帝一下子想到自己的父輩--雍正帝骨肉相殘的往事,頓時痛徹肺腑,突然變得歇斯底里,他高聲叫喊道:  “你們將來必至兄弟相殺,與其你們兄弟相殺,不如為父殺了你們!”  乾隆帝發瘋般地撲向身邊的侍衛,用力搶奪侍衛腰間的佩刀。侍衛哪肯放手,一擁而上,攔住皇帝,群臣起身相勸,現場哭聲震天,一片混亂! 』书L子受了這場打擊,又害怕,又委屈,很快就病倒了。一年之后,太醫向皇帝報告:長期醫治無效,已無生機。乾隆帝立即前去探望,畢竟父子情深,血脈相連,皇長子流著眼淚一聲接一聲地說:“兒子不能送父皇了!兒子不能送父皇了!”乾隆皇帝心如刀割,淚如雨下,在他看來,兩個嫡子死于他的非分之想,現在,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又讓自己給冤枉死了,這是為什么?不就是為了立太子嗎!  乾隆帝大哭了一場,封皇長子為定親王,以親王之禮安葬,然后向群臣宣布,今后,誰敢向朕提及立太子之事,朕就將誰正法!  群臣響亮地回答了一聲--就一個字:“喳”!心里說愛立不立,你們家的事,懶得管! ∽铀秒m多,成器者少  皇長子去世的十年后,永琰出生,他生于深宮,從小按皇家規矩教養。讀者朋友可能會想,乾隆最終選擇永琰做太子,永琰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對此,各位朋友絕對不要懷疑,永琰做皇子期間沒表現出特別過人之處,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子。您看各種史書中關于嘉慶帝的記載都是從他做皇帝開始記的,也就是說,乾隆六十年公開為太子之前,基本沒有什么事跡記載! ∧敲矗〉蹫槭裁淳瓦x擇了他呢?  我們接著說! 〈藭r的乾隆帝已經不再考慮立嫡了,他后來倒是又立了一位皇后,這位皇后也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但是,乾隆三十年皇帝南巡到杭州,皇后跟皇帝鬧翻,兩口子打架,別人也說不清個是非,皇后要就地出家當尼姑,這實際上就是要跟皇帝“離婚”,當然是辦不到的事情,不然皇家的臉面往哪擱;屎蟊痪芙^后居然自己削發,乾隆帝說她“突發瘋迷”,將她遣送回京,第二年就死了,她實際上被剝奪了皇后稱號,只是沒向全國公布,死的時候按皇貴妃規格辦的喪事。從此,乾隆帝再沒立過皇后,這樣一來,乾隆帝的兒子全是庶出,立嫡之說也就無從談起了! ∏斑呂艺f乾隆皇帝發誓不立太子,但那是氣話,其實,十幾年間,他一直在考慮此事,但是,他又不敢深想這件事,為什么呢?乾隆逐漸發現了一個規律,他想立哪個皇子為太子,這個皇子很快就死。已經立死了兩個嫡子,后來,他一度想立皇三子,就是前邊我說乾隆在通州揚言要殺掉的那個皇三子,結果這個念頭一出來,皇三子就死了,死的時候二十六歲。乾隆帝后來又動了個想立皇五子的念頭,結果,還沒拿定主意,皇五子也死了,死的時候二十五歲。白發人送黑發人,該是多么的痛心,乾隆兒子雖多,也經不起接二連三地死,乾隆帝不敢想了! 〉,不敢想也得想,轉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六十三歲了,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問題了,這個時候,還活在人間的皇子就剩下六人了,這六人中,還有兩個已經過繼給了兄弟,所以,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四人了。哪四人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這四個兒子全是庶出,乾隆帝已經不存什么嫡庶之見了,只看誰的品格、能力更強些。  這四人中誰的品格、能力較為突出呢?在乾隆帝看來,誰都不是理想的人選,沒辦法,只有采用“排除法”! ∽屛覀儊砼懦! ∠日f皇八子永璇。永璇的優勢一是在兄弟中居長,二是聰明絕頂,詩做得好,字寫得好,還畫得一手好山水。但是,永璇一副“公子哥”派頭,或者說一副“名士派”。當時,皇子們大多有差事,也就是說有工作,當然,不是一般的職員身份,大小管著一攤子事兒。有差事你就得按時上班,不,永璇是想什么時候上班就什么時候上班,想什么時候下班就什么時候下班,沒有任何組織紀律觀念。有一次,北方大旱,不下雨,不下雨就得向上天“祈雨”,先是百姓祈雨,老百姓面子小,當然求不來雨,于是,各級官員祈雨,還不下,再就是皇子出面祈雨,如果這還求不來雨就得皇帝親自祈求上天了,可見,這是一件與天神溝通的十分嚴肅的工作。永璇奉旨祈雨,這是個苦差事,烈日炎炎之下衣冠楚楚地站上多半天,帶有一定自虐色彩的程序一道接一道,永璇祈了一會兒,見老天不給面子,沒有一點兒要下雨的意思(哪有那么快,祈完兩三天內下雨就算靈驗了),索性不祈了,愛下不下,揚長而去。乾隆皇帝聞訊氣得個半死。另外,永璇還有一大劣勢--儀表欠佳,欠佳到什么程度?說是有足疾,是不是達到走路一瘸一拐的程度不得而知,要真是這樣,僅此一點就絕無入承大統的資格。乾隆帝又不是僅有他一個兒子,不到萬不得已,能選個瘸子當國家元首?所以,乾隆皇帝屢加訓斥,后來就懶得管了,死了心了,對他不寄與任何希望了! ∥覀兘又懦! ∠旅鎭碚f皇十一子永?! ∪绻f皇八子永璇是“公子哥”的話,這皇十一子永?就是“藝術家”,而且,可以說是“大藝術家”。他精通什么藝術?書法。他的書法造詣能達到什么程度?這么說吧,要說有清三百年書法第一可能夸張,但要說有清三百年書法家前五名,肯定有他。要知道,在中國文人都拿毛筆寫字的當時,做個書法家真的很不容易。附帶說一句,清東陵裕陵--乾隆皇帝陵前的神功圣德碑的碑文,就是他書寫的。
永惺風雅多才,完全沒有了祖先游牧于白山黑水,躍馬橫刀的氣派了,相反,漢族士大夫的習氣很深。別看他是個書法家,但一般人求不到他的字。他給弟弟永琰,就是后來的嘉慶帝畫了個扇面,落款“兄鏡泉”三個字。夏天,永琰拿著這個扇子,讓乾隆帝看到了,乾隆帝奇怪,自己沒有一個叫“鏡泉”的兒子呀,你怎么會有一個叫“鏡泉”的哥哥?永琰回答“鏡泉”是永?自己起的字號,惹得乾隆帝大罵他沾染漢人習氣,附庸風雅,忘記滿洲尚武之風,實為忘本,下令皇子一律不得自署字號! ‘敃r王公大臣私底下猜測,永?未嘗沒有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因為永?成年后分府住在宮外,乾隆帝不時到他家里去,父子之間走動得較為頻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他越來越沒有信心了,為什么?他怪癖越來越多。  永?靠著爸爸是皇帝,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偏偏吝嗇得出格兒。一天他府里死了一匹馬,把他心疼得要命,不是心疼這匹馬,而是心疼自己財產的損失。他堵在王府大門口,死活不讓人把馬拉出去埋了,要吃馬肉,不僅自己吃,整個王府的人都得吃,為什么呢?這樣可以省下幾頓飯錢,您看他吝嗇到什么程度。說起來您都不信,他府中攢著幾十萬兩白銀,他領著大家每天喝粥度日。于是,永?逐漸成了王公取笑的對象,雖然貴為皇子,但漸漸沒有人相信他能成為未來的皇帝了。他死在道光三年(1823),臨終拒絕家人為他洗凈身體,理由是死后入土腐爛,比現在還臟,誰替我擦洗干凈?他就是這么個怪人! ∽詈,讓我們跳過永琰,說說皇十七子永?。在乾隆三十八年擇儲的時候,永?年僅八歲,拿今天話說,是個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皇位接班人,實際上是無法考察的。僅就目前來看,乾隆帝感覺他不愛學習。當然,對于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從永?成年以后的表現來看,他差不多是乾隆皇帝兒子中最不成才的一位。與他的幾個哥哥不同,永?可以說是個“游俠”一類的人物,經常出宮溜達,到哪溜達?就是光顧前門外大柵欄一帶的胡同,這個胡同,那個胡同,一共八個,游了個遍。他是乾隆的最小的兒子,乾隆也懶得管他了。不過,永?也不能說一無是處,他有兩個“長處”:一是平易近人,在前門外大酒缸與販夫走卒侃大山,沒有一點兒皇子的架子;再一個長處就是頗有自知之明,能達到什么程度呢?根據《嘯亭續錄》這部書記載,他曾說,即使皇冠像雨點一樣從天灑落,也淋(輪)不到我的頭上,沒戲 !  密立永琰,默禱蒼天  這么看來,皇位就只能傳給皇十五子永琰了! τ谟犁,乾隆帝也不大滿意,在乾隆帝看來,永琰的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什么突出的優點,最大的優點是沒什么突出的缺點,此外,要說其他優點也有一些,比如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不錯。在乾隆三十年,皇帝南巡走到杭州,六歲的永琰作了一首《詠龍井》的小詩,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乾隆帝十分贊賞,身邊的大臣也交口稱頌。此外,永琰成天把自己關在書房里,肯用死功,坐得住冷板凳,行為舉止也稱得上端莊大氣。但這畢竟不能算是十分突出的地方,自己英明一世,把江山交給這個并不十分出眾的兒子,他不甘心。  乾隆帝有時真是苦惱到了極點,自己英明一世,怎么生出了這么一幫犬子,遙想太祖時代,諸王都沒受過系統的教育,但個個都有入承大統的能力,自己的皇子自幼飽讀詩書,結果都教育成了這般模樣,他甚至招來上書房的總師傅,大罵一番。當然,總師傅是漢族人,又是國內知名的大學者,不能不客氣些,大不了一頓臭罵再加上罰俸,對滿族師傅就不客氣了,乾隆晚年,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滿洲鑲白旗人達椿,按今天標準來說,相當于*和文化部的副部長了,就被乾隆帝臭罵一頓之后,皇帝仍不解氣,又命侍衛打了四十大板! ∏⊥砟曜铉姁凼--和孝公主,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 當然,這不過說說而已,中國是一個男權社會,皇位傳男不傳女,但這句話反映出乾隆對諸子的不滿。乾隆帝甚至想跳過兒子,直接立孫子,他對皇子要求嚴格,動則斥罵,但對孫子十分喜愛,而且,一旦決定從孫子中擇儲,選擇余地很大。比如,當年冤死的皇長子的第二個兒子綿恩,才干超群,看起來似乎能成大器,但是,這個念頭一出現,內心中也不免波瀾起伏,中國皇帝是父死子繼的傳統,這個傳統一旦打破,會不會不利于國家的穩定?再則,父子之間畢竟是最近的血緣關系,舍近求遠,是聰明的舉動嗎?天下后世該怎樣議論自己呢?  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乾隆帝終于下定了決心,立十五子永琰為太子,當然是秘密立儲,他書寫了立儲諭旨,然后將諭旨藏在一個硬木匣子里,再命人將匣子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面,這樣一來,就完成了立儲工作。完成了這一工作后,他告訴了軍機大臣,當然,立的是誰他沒說,軍機大臣也不敢問! ∵@年冬至,乾隆舉行祀天大典,在南郊天壇,皇帝仰望烏云密布的蒼穹,默默禱告:  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愿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朕非不愛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計,不得不如此,惟愿為天下得人,以繼祖宗億萬年無疆之緒!薄 ∏〉鄣囊馑际钦埨咸鞝斣賻退寻殃P,看看永琰是不是塊當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請保佑永琰;否則,讓他短命而終。總之,祖宗的江山社稷,國家的前途命運至關重要,為此,顧不上父子之情了。乾隆帝如此禱告,可見他對立永琰信心不足,而且,用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兒子頭上,在十分迷信的當時,實屬罕見,由此也可見他立永琰為太子的無奈! ∮犁涣榛侍樱珡奶拥降巧匣实蹖氉,這中間有漫長的道路要走,而且,這漫長的道路中布滿了荊棘坎坷,絕不意味著現在的太子就必然是未來的皇帝,一旦太子失勢,下場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永琰是中國歷史上做太子做得時間很長的一位,從這時起,到乾隆六十年,長達二十二年之久,這期間就沒有曲折波瀾嗎?另外,永琰真像他父親認為的那樣,是一個平庸之人嗎?  乾隆六十年,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乾隆皇帝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來的嘉慶帝,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 ∏槭裁匆x擇在他執政六十年的時候做出如此舉動?在這一舉動的背后是否有一種壓力籠罩著乾隆帝呢?在這千古罕見的權力交接中,究竟發生了哪些波折?  永琰終于通過了父皇乾隆帝長達二十二年的考察,最終登上皇帝寶座,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那么,在這漫長、苛刻的皇儲考察中,永琰是如何表現的呢?面對禪讓皇位的父皇乾隆,嘉慶帝該如何對待呢?而乾隆帝是否能默默無聞地退出政治舞臺呢?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二日,公歷是1795年1月22日,乾清宮內外花團錦簇,頂翎輝煌,樂曲悠揚。八十五歲的乾隆老皇帝設家宴招待前來拜年的家族成員和近支宗室。由于欽天監預報正月初一恰逢日食,于是,推遲到了今天舉行;首、皇孫、皇曾孫、皇玄孫濟濟一堂,依次向皇帝行禮拜年?粗訉O滿堂的盛況,遙想臨御天下六十年的歷程,乾隆皇帝感慨萬千! √O抬來了滿滿幾大箱銀元寶,乾隆帝要給子孫發紅包。領到紅包的人忙不迭地叩頭謝恩,還沒領到的人兩眼直勾勾地期待著。然而,紅包發完,唯獨一個人沒給,這個人是誰?您猜,他就是皇十五子永琰!  為什么不給我,本來應該人人有份,為什么偏偏落下了自己?永琰不敢質問,但一臉錯愕,楞在那里。大家也百思不得其解?磥硎枪室獠唤o十五阿哥的,不像是忘給了,這是為什么呢?  這時,乾隆皇帝不緊不慢地輕聲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你要銀子何用?”  “你要銀子何用”?這是什么意思?什么人有錢無處花?  短暫的沉寂,現場立即迸發出一片輕聲的驚嘆,大家明白了,皇帝留給永琰的“紅包”最大,堪稱是“超值大禮包”--未來大清朝的錦繡江山!
幾十年的秘密揭曉了,盡管現場的所有人對這個秘密都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一時刻到來的時候,大家還是心潮澎湃,尤其是皇子們更是說不清酸甜苦辣;另外,儲位歸屬本是皇家大忌,皇帝欲言又止,并沒有說得很透徹,大家都不知如何表態,永琰本人更是尷尬。  元年盟誓,帝王心結  我感覺,乾隆帝此時此地透露這個天大的秘密,很可能跟這次日食有關! ∽罱鼛啄陙,乾隆皇帝一直處在一個無法啟齒的巨大的壓力之下,這個壓力源于六十年前的一個誓言。  乾隆元年,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乾隆帝焚香默禱,禱告什么呢?他說:“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也就是說,希望能長壽,即使長壽也不敢打破爺爺康熙帝統治六十一年的記錄,就干六十年,到時候不死也退位! 〗裉炜磥恚窨滴醮蟮勰菢幽苤卫韲伊荒,堪稱奇跡,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乾隆跟爺爺康熙大帝關系十分親近,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歲的弘歷--對不起,在這里不能叫乾隆帝,拉著爸爸的手,走進了花紅柳綠的圓明園,第一次見到了爺爺康熙大帝。爺爺非常喜歡這個孫子,立即留在身邊,親自教養,教他讀書,教他使用火器,弘歷都是一學就會。一次,在避暑山莊,康熙的御舟靠岸,爺爺看見孫子,揮手相招;孫子看見爺爺,從山坡上連蹦帶跳飛奔而下。爺爺急得直跺腳,連呼“慢著!慢著!別摔著!”當然,弘歷與爺爺相處時間不長,多半年后,爺爺去世了,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往事了,但一閉上眼睛,就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弘歷后來被立為太子,也與爺爺的愛憐有一定的關系,而且,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雄才大略,功績卓著,孫子更是羨慕不已,他也希望做一個像爺爺那樣的君主,但是,無論如何,他不敢超越爺爺! 〔贿^,乾隆皇帝雖然表達了這個愿望,但對此并沒有多少信心。爺爺登基的時候才八歲,干六十一年,還不到七十歲;自己現在已經二十五歲了,干六十年,就八十五歲了。要知道,當皇帝與今天裝空調的工人一樣,都屬于高危職業(如果皇帝也算是個職業的話),他倒不必擔心失足墜樓,而是時刻提防別人謀害。吃飯得有人嘗過才敢動筷,出行要帶龐大的警衛隊,這個且拋開不談,當時醫療水平低,人們的平均壽命低,清代人均壽命三十五歲左右。當然,有人說皇帝在營養和醫療方面條件稍好,壽命肯定長,誰說的?當時沒有營養學知識,皇帝吃的都是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雞鴨豬羊肉。乾隆四十三年八月,朝鮮進貢海參二百斤,全是無污染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皇帝不識貨,賞給了太監,加上運動又少,很容易得心腦血管病。至于醫療條件,倒是有個皇家御用的太醫院,但太醫院治不了病是出了名的,為什么?大家知道,給皇帝看病的風險很大,差不多是個玩兒命的活兒,中藥材都有副作用,太醫們為了降低自己的風險,就得降低藥材的副作用,副作用沒有了,“正作用”也沒有了,怎么治?所以,清朝人一形容“有名無實”,往往不說“有名無實”,而是用“太醫院的藥方,翰林院的文章,八大胡同的婆娘”這一套嗑來代替。所以,乾隆帝的這個愿望實現的難度太大,當然,年輕人,理想遠大些總不是壞事。  不過,從乾隆五十年以來,他越來越感到了壓力。為什么呢?他已經接近八十歲了,身體還行。直覺告訴他,十來年內恐怕死不了。壞了!爺爺的記錄很可能被打破! 【S護爺爺的記錄,踐行諾言把皇位傳給太子,將意味著放棄皇權。一想到這一點,恐懼頓時襲上心頭。權力代表著榮譽、成功、財富和安全感,沒有權力,這一切也就沒有了,所以,中國帝王都實行終身制,沒有自愿交出政權,心甘情愿退位的! “凑f,打破爺爺的記錄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爺爺的在天之靈肯定不會怪罪他,哪有爺爺不希望孫子好的,古語說得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關鍵是向上天發過誓,古人把發誓看得很重,違背誓言就會遭天譴! ”緛恚@事兒只有天知己知,誰料想后來弄得天下皆知,那是乾隆四十三年的事,這年皇帝到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陽市祭祖,回來的途中,收到錦縣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上的一個請愿書,金從善請求他立太子、立皇后,居然質問皇帝:“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什么叫“以不正之運自待”,就是自己不拿自己當人,準確點兒說,自己不把自己看成一個合法政府。這話說得太重了,而且,潛臺詞等于說你不立太子,你想千秋萬代?你不立皇后,養著幾十個“情人”,就是嬪妃,想得到萬民的敬仰?乾隆氣得火冒三丈,殺了金從善,還不解氣,又詔告天下,說誰說我不立太子,早在三十八年就立太子了;誰說我貪戀皇位,我早在元年就發誓,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就自動退位,傳位太子。至于不立皇后,我都六十多歲了還立什么皇后,不怕天下人笑話?這一下,普天之下都知道皇帝大公無私。當然,這時離乾隆六十年還有十七年之久,所以,只圖一時痛快,張嘴就說,真沒想到,六十年轉眼就到了,一旦自食其言,上天不容,百姓又會怎樣議論這個言而無信的皇帝呢?  乾隆帝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經過幾年的思想斗爭,他決定踐行諾言,按時傳位。這不,時間的年輪剛剛過了乾隆五十九年,六十年的第一天就發生了日食,這不是上天的提醒或警告嗎?太可怕了,所以,皇帝決定透露一點兒,給上天一個交代。于是,在新年給小輩發紅包時漏掉了永琰,而且說了句“你要銀子何用?”的雙關語,是啊,當了皇帝還要銀子干什么,你到哪里去花?  韜光養晦,取信父皇  前面說乾隆皇帝本來對永琰并不十分滿意,認為他較為平庸,其實,永琰能通過乾隆帝二十二年的漫長考察,最終登上皇帝寶座,確有他的過人之處! 〈蠹抑,乾隆帝實行的是秘密立儲,那么,永琰應該不會知道他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但是,他能猜呀,畢竟就這幾個人選嗎。當時,大家私底下都在猜,猜的結果是乾隆帝如果傳兒子,基本上就是永琰;如果要是傳孫子,當年冤死的皇長子的第二個兒子綿恩的可能性最大! 【d恩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看的。既然乾隆帝對長子有一份歉疚,只好拿孫子補報,將孫子封為親王。要知道,乾隆帝封綿恩親王的時候,自己的兒子還沒有全部封王,而且,綿恩身材魁梧,儀表出眾,武功超群,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的領導,負擔保衛北京的重擔。乾隆帝那些皇子憑著父親的提拔,在中央各部任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連班兒都懶得上,這樣一比較,可見綿恩確實是個人才。當時,朝鮮國經常來京進貢,帶些半島的土特產,順便打探些宗主國的情報,回國后加以分析。他們曾認為,未來的主子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綿恩的可能性更大。順便說一句,綿恩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比他的叔叔永琰還大十四歲呢! 〉牵本┑耐豕是更傾向于把寶押在永琰身上,他們不大相信皇帝能繞過兒子,傳位孫子,這不僅不近人情,而且,乾隆帝以前談經論史,曾批評過明太祖朱元璋。批評朱元璋什么?批評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埋下了后來骨肉相殘的禍根兒。就此來看,永琰勝算更大。對此,永琰應該認識得到,他肯定知道他是熱門的未來皇帝候選人之一,這樣一來,怎樣通過父親苛刻、漫長的考察,他一定下了一番苦心,更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個智囊--師傅朱?! ∵@個朱?,是個品行端正,心眼也不少的人。關于師徒之間的關系,我們將在以后細講。朱?肯定給永琰出了不少主意,師徒二人都知道,一旦永琰被秘密立為太子,他們必將處在乾隆帝的嚴密監視之中,所以,都很小心謹慎,為人做事也很低調,連話都很少說! ‘斎,能通過考察的關鍵是獲得乾隆帝的喜歡。永琰個性循規蹈矩,沉默持重。這是個缺點,也可以說是個優點。您發現沒有,在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英明統治者的繼承人,往往相對平庸一些,可見英明的君主并不歡迎同樣的英明的繼承人,這樣的例子很多。  為什么英明的君主不愿意選擇同樣英明的繼承人呢?我想,英明的君主一生都留下了很多業績,他需要下一代繼承這些業績,而不希望下一代君主上臺后今天撥亂反正,明天*冤假錯案,像自己那樣,一點兒不給祖宗留面子。相反,選擇一個忠厚老實的繼承人,也許能力差點兒,但肯定會按自己確定的既定方針辦,凡是老皇帝說過的,凡是先皇做過的,一概奉行不移。當然,乾隆帝兒子中也沒有什么英才,但小聰明還有幾個,乾隆帝一概不選,就選擇忠厚的永琰,不能說沒有深刻的考慮。
當然,僅僅忠厚也不行,還得顯示出一些其他方面的特長。怎么顯示呢?父皇又沒給自己什么差事,無法干出一番業績。乾隆五十四年,永琰被晉升為親王,名為嘉親王,依然是光桿兒親王一個,什么權力也沒有。于是,永琰在另一方面下功夫,什么功夫,就是一個“勤”字。沒有工作你勤什么勤?永琰只好勤奮學習。他起早貪黑,刻苦攻讀。大家知道,現在的教育體制都有個學習周期,學到一定程度就畢業了,永琰什么時候畢業?乾隆帝什么時候讓他當太子,他就什么時候畢業;乾隆帝什么時候讓他當太子?天知道,都七老八十了還沒病沒災,翹辮子遙遙無期,自己都三十多歲了每天還跟那些牙牙學語的皇曾孫、皇玄孫混在一起,連老師都懶得提問他,您說無聊不無聊! 〔贿^,乾隆帝看到他學習興趣濃厚,派給他個差事,就是讓他協助老師照看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的學習,拿今天話說,相當于班級里面的學習委員或班長一類的班干部,不算正式的國家干部,但永琰干得勤勤懇懇。我看《清高宗實錄》,發現這個“班干部”有時還向乾隆帝打老師的小報告,以示自己履行班干部職責的認真。比如昨天下雨,十個師傅來了七個,誰誰沒來;又比如哪幾位師傅要求不嚴格等。要是趕上乾隆不高興,這位師傅就倒霉了,輕者罰俸,重者降級;當然,要是趕上乾隆心情不錯,乾隆帝就讓永琰自己去規勸師傅。畢竟永琰的兒子也在上書房讀書,永琰也算個家長,老師有要求不嚴的地方,可以直接規勸! 〈送,永琰還不失時機地討皇帝的歡心。怎么討皇帝的歡心?機會不多。大家知道,乾隆帝是個閑不住的人,到處巡游,要是南巡、東巡,皇子們都打心眼里愿意去,但是,要是到東北祭祖,誰都找機會推辭,那地方人煙稀少,走上一天也看不到一個村莊,荒涼得很。此時在皇子心目中,“關東家”的概念已經淡薄,一次一個皇子向皇帝匯報本衙門官員的人選時,說某某是關東人,不開竅,不能用。乾隆帝大怒,說你以為你是北京人,你就是關東人,太祖、太宗都是關東人,你居然看不起關東人,簡直就是忘本!  永琰隨父皇到東北祭祖,時時表現出虔誠的態度。在昭陵(今沈陽北陵),乾隆帝跪在皇太極的墳前,朗讀祭文,淚隨聲涌,永琰也是熱淚奪眶而出,不禁失聲痛哭。到了撫順,永琰還做了首詩,獻給父皇:  守成繼圣王,功德瞻巍峨。  永懷肇造艱,克勤戒弛惰! ≡姷囊馑际遣煌孀趧摌I的艱難,勤奮工作,守住祖宗的江山。從技巧和格律上看,寫得未必十分高明,但乾隆帝看后贊賞不已,說立意高遠,格調健康,不忘祖宗,是太祖高皇帝的好子孫。又把其他皇子罵了一頓,說他們居然寫詩抱怨長途跋涉,即使到了祖宗陵寢前依然無動于衷,把上墳當成了游山玩水,簡直毫無心肝,等回到北京看怎么收拾他們。  這樣一來,永琰通過了乾隆帝的考察,太子地位穩固不搖。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二日,乾隆帝在家宴上透露了一點信息,這不是正式發布,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公開議論而已! 喑夹姑,欲立首功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黃昏,永琰居住的跟冷宮差不多的擷芳殿的大門被拍打得山響,幾個侍衛怒氣沖沖開門一看,頓時矮了半截,有的彎腰請安,有的飛奔上房,向永琰通報,您能猜到來人是誰嗎?  來人是乾隆皇帝的大紅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而且,和?的兒子是自己的妹夫,說起來也是親戚,所以,永琰趕緊將和?迎入客廳,請教此時來訪,有何貴干?和?笑而不答,撲到在地,連連叩頭,口稱主子大喜,又從懷中取出一柄玉如意,按宮廷禮節呈給永琰。永琰心里全明白了,大事已定,即將公布;和?搶在公布之前報喜,欲立擁戴之功。和?哪里知道,三年后,這成了殺他的一條罪名,什么罪名,拿今天的話說,叫泄露國家機密。確實,和?這一舉動有欠考慮,他提前一夜向永琰透露秘密,對永琰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反而讓永琰產生疑問:你是向我賣好,還是向我示威?你無外乎就是在顯示你的地位的優越嗎!你敢小瞧我,莫道幼主可欺!可見,和?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剛走,宮中太監便來通知:明天在圓明園勤政殿,皇帝召見。永琰哪里還有睡意,過了午夜,立即套車啟程,前往圓明園候見。此時夜深人靜,但出了城就發現在前往圓明園的御道上,鈴聲喧騰,鞭聲震野,一群群馬隊簇擁著一輛輛馬車,向西北奔馳,燈籠火把照耀得一路通明。原來皇子、皇孫以及在京的王公大臣接到通知,都在往圓明園趕。看來,要改朝換代了! ∏×昃旁鲁跞眨珰v是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匣,取出發黃的上諭,宣布永琰為皇太子,改名?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琰叩頭謝恩,表示謹遵圣諭,修身歷練,以期不負重托。  緊接著,乾隆帝又宣布了更為驚人的決定:  以明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至于皇帝和太上皇的分工,乾隆帝也作了安排,皇帝處理“尋常事件”,如果有重要軍國大事以及官員任免,由太上皇親自指導處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前謝恩。太上皇還有一個職責,就是每天要對皇帝進行“訓諭”! 〗刂勾藭r,乾隆帝統治中國六十年,除了乾隆帝以外,在場的人打記事起就使用乾隆年號,漫長的時光使人們習慣于乾隆皇帝的永存,現在,親耳聽到乾隆帝宣布他的時代即將結束,這個震撼力跟晴天霹靂差不多! 〔贿^冷靜一想,立即發現乾隆帝退位退得并不徹底,實際上大權未交,就連紫禁城里邊的天子寢宮--養心殿,乾隆帝也不打算騰出來,因為他說他住了六十年,一直很順當,不想搬家;而且,他說怕換個地方睡不著(乾隆有失眠的毛病)。那么,新皇帝住在哪兒?乾隆說還住在毓慶宮,可以把毓慶宮改個名,不叫毓慶宮。至于叫什么,現在沒想好,以后再說吧! 】磥恚?琰這個“兒皇帝”不好干! ?琰不能不出面表態了,他說他接受太子的地位,但不接受明年改元歸政的安排,因為自己一方面年紀還輕(三十六歲還年輕!古人三十而立,不像現在,三十歲還叫男孩兒、女孩兒);另一方面,雖然他這些年一直刻苦用功,但感覺還是學識有限,閱歷更少,所以,他愿意“謹當備位儲宮,朝夕侍膳問安之?,得以稟受至教,勉自策勵”?傊埜赣H把皇帝當到底,如果一定要歸政,也應該等到壽登期頤,什么是“期頤”?期頤就是一百歲,那個時候再傳位給他,他肯定不會推辭?傊,現在父皇才八十五歲,年紀不算太大,離一百歲還遠著呢,所以,絕對不能接受父親的禪讓 ! τ谇〉鄣耐宋,中央官員中除了和?集團以外,普遍發自內心地贊同。大家都感到乾隆帝執政六十年,難免日久懈怠,目前國家積重難返,問題成山,換個統治者可能會有一番新氣象;而且,乾隆帝已經八十五歲了,相比之下,國家部院大臣、封疆大吏差不多都是四十到六十歲之間的人。大家知道,老人跟老人談得來,年輕人跟年輕人談得來,總之,人和人的交往多局限在同一年齡段內,現在君臣之間年齡相差懸殊,隔著好幾條“代溝”,根本無法溝通,平時全靠和?上傳下達,經過他這一“傳達”,實際上皇帝不了解下情,臣子也難以領會皇上的旨意,結果就是和?一手遮天,這已經影響到國家機器的運轉! 〉,按照中國傳統,不管是虛情還是假意,你不能不客氣一番。于是,群臣言不由衷地紛紛上書皇帝,有的大臣勸乾隆帝順應“億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順著?琰的話說如果非傳位太子不可,也應該“俟壽躋期頤”再舉行歸政典禮。前邊說了,期頤就是一百歲的代名詞,乾隆能活到一百歲?你還別說,乾隆對此也有點兒信心。同時,蒙古王公、滿洲王公也上折懇請,一時聲勢浩大! ∶鎸Τ胺磳λ宋坏暮袈,乾隆皇帝是什么態度呢?  一諾千金,傳位太子  乾隆皇帝對太子和滿朝王公大臣的表態十分滿意,因為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心中的榮譽感,還可借此再向普天下表示一次自己的高風亮節。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他說:“若因群情依戀,勉遂所請,則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語轉為不誠,是實難以聽許,毋庸再行瀆請! 更重要的是趁機宣布:“歸政后,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總之,乾隆表示你們放心吧,我當了太上皇一樣管事,我把太子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完了,經過這一番折騰,?琰又降格為“實習皇帝”了! 〖螒c元年的正月初一日,公歷是1796年2月9日,清朝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一場千年罕見的傳位大典在紫禁城舉行。八十六歲的乾隆太上皇不靠攙扶,邁著穩重的步伐登上太和殿的寶座的臺階,就皇帝位。寶座前地上放著拜墊,寶座東側案上陳放著《傳位詔書》和皇帝玉璽,三十七歲的皇太子?琰立在西側,侍衛近臣分立太和殿內外,大殿前廣場文武百官按文東武西原則,分班肅立。暹羅、安南、朝鮮等屬國也派使臣前來朝賀,場面壯觀而又莊嚴! ∽谔偷罨实蹖氉希粗矍暗幕实塾癍t,乾隆內心波瀾起伏,一會兒,這一切就不屬于他了,六十年的時光如過眼云煙,他能坦然地面對這一切嗎?  根據《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這部書記載,此時的乾隆發了一場小孩兒脾氣,臨時決定不把玉璽授給?琰,說什么大事還是我辦,還是放在我這兒方便,給他他也用不著,一會兒把《傳位詔書》念一遍就得了。這可急壞了幾位大學士,因為這樣一來,典禮就不圓滿了,傳播天下,臣民怎么看乾。坑谑沁B哄帶勸,直到乾隆答應交出玉璽為止! ∥玳T上鐘鼓齊鳴,丹陛大樂奏響,頌歌在齊唱:  御宇六旬,  九有浹深仁。  勛華一家?福臻,  歲萬又萬頌大椿! ∥奈涫ド,  帝夏皇春 !  頌歌唱畢,萬萬歲!萬歲!如山呼海嘯般地響起! ∏〗舆^大學士奉上的皇帝玉璽,拿在手中,這是一方沉甸甸的盤龍青玉大印,上刻滿文,翻譯成漢語是“皇帝之寶”四字,玉質并非十分出色,雕工更是一般,但是,這是太宗文皇帝--也就是皇太極命人雕刻的,那時的大清還僅是東北地方政權,這方玉璽既是大清開國遺物,也是迄今為止五代皇帝一百六十多年權力的象征,堪稱是大清皇室的傳家寶! ∏【镁枚嗽斨@枚由他使用了六十年的玉璽,然后毅然俯身授向跪在腳下的皇太子?琰,?琰趕緊雙手高舉過頭,虔誠地接過玉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4640.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