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藹齡(1889年?1973),因其曾擔任過孫中山的英文秘書,1914年與山西首富、孔子第七十五代孔祥熙結婚而聲名遠播。宋藹齡的名字,有的寫“靄齡”,有的寫“藹齡” 。
1931年7月,宋氏三姐妹的母親倪 貞病逝,宋在墓碑文上署名宋藹齡。1938年由文化抗戰社出版的《中國呼聲在亞美利加》一書中有自署宋藹齡的文章。 1948年10月月廣州出版葉夏聲著《國父民初革命紀略》一書中,都寫“宋藹齡”。
1904年春,宋愛琳陪其父親去拜訪九十七歲高齡的沈毓桂,這位老人曾任《萬國公報》主筆。” 當得知這位小女孩名叫愛琳時,沈說:“愛琳是洋人的名字,我們中國人嘛,應該有中國式的名字,不若改‘愛’為‘靄’,改‘琳’為‘齡’,‘靄’和‘藹’兩字通用! “從此,愛琳改名靄齡。隨著大女兒的名字更改,其他兩個女兒的名字也相應地改為‘慶齡’和‘美齡’了! 沈毓桂,號贅翁,生卒年不詳。1889年至1894年任《萬國公報》主筆。按上文所提,1904年沈毓桂為九十七歲,那么,他任《萬國公報》主筆時應為八十二至八十七歲這段年齡。1912年4月16日上!睹窳蟆房恰秾O前總統之行期》一文時,內有“孫君同行有汪精衛、胡漢民諸君及其男女公子并親愛琳女士也”句。1913年3月20日《民立報》轉載日本東京十九日特電:“孫中山先生夫人(指盧慕貞夫人)及宋愛琳女士等在汽車跌下受傷,已無大礙,宋女士傷勢最重。” 從以上兩則報道可知,遲至1913年,還稱“宋愛琳”,何來從“一九○四年春天”以后“愛琳”就改名“靄齡”呢?可見沈毓桂改名一說疑點頗多。
又比如 1915年10月,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結婚時,婚姻誓約書上的立約人仍用“宋慶琳”的名字。在1981年宋慶齡逝世前曾有人問過她,為何把“齡”寫成“琳”時,她說是因“琳”和“齡”諧音,又容易寫之故。在1992年上海版《宋慶齡在上!穲D集中宋慶齡1907年出國求學護照照片中有如下字樣:
“新字第叁佰貳拾肆號大清欽命監督江南海關道瑞
給發護照事茲有華人宋慶林……
本人姓名宋慶林……
右照給華人宋慶林收執
光緒叁拾叁年陸月 日在上海給發”
可見宋原名“慶林”,結婚時將“慶林”改為“慶琳”。
宋氏三姐妹的“琳”字何時改為“齡”,孫中山的外孫女戴成功曾有一說。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她與筆者談及關于宋慶齡原名為“慶琳”時說:據她外婆盧慕貞夫人說,以前的確名慶琳,后來經孫中山改為慶齡。戴成功長期與其母親孫婉、外婆盧夫人同住澳門,盧夫人逝世于1952年,祖孫共處三十余載。
因此可見,一定是宋藹齡先改的名字,才有慶齡這一改動。美國人埃米莉?哈恩著《宋氏家族》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出版英文本,1985年新華出版社出版中譯本。中譯本行文中均用“靄齡”名字。美國人羅比?尤恩森著《宋氏三姐妹》于1975年出版英文本,1984年中譯本面世,也用“靄齡”的名字。還有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宋家王朝》等中譯本都用“靄齡”名字,而且這些書流傳廣、影響深,是中國人較系統了解宋氏家族的傳記作品。這些傳記都用“靄齡”,難怪中國的書刊、圖集,甚至辭書也相繼沿用。其實“藹”指態度和氣、平易近人的意思;“靄”指云氣,兩者意義不同。宋愛琳改名宋藹齡是正確的寫法。藹、慶、美是一類詞匯,靄與之不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6726.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