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施瑯為何主張武力收臺:鄭家多次拒絕大陸善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施瑯(láng),字尊候,號琢公,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方集鎮。清初著名將領。生于天啟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他是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三年(1646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鄭軍的重要將領,積極參與海上起兵反清。后因微嫌與鄭成功發生矛盾,終于釀成父、弟被成功誅殺的大戾,施瑯再次降清。歷任清軍副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后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滴醵(1683年),施瑯率領清軍渡海東征,一舉攻克澎湖,招降臺灣鄭氏集團。他還針對當時清廷內部有人提出“宜遷其人,宜棄其地”的錯誤意見,上疏吁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

收復臺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奉旨專征臺灣,統帥福建舟師迅速攻取澎湖,爾后,利用有利的態勢,主動、積極地招撫臺灣鄭氏集團,促使鄭氏集團放棄抵抗而就撫。臺島不戰而下。

其時,清廷內部對臺灣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是否留臺存在爭議。施瑯站在維護國家的一統和安全,鞏固沿海地區的社會秩序和保護中國的海洋權益的高度,上疏力主留臺衛臺。在分管兵部的東閣大學士(宰相)潘湖叟黃錫袞的支持下,施瑯(乃分管兵部的內閣大臣潘湖叟黃錫袞的妹夫)的真知灼見打動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終于決定在臺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此后,臺灣除了在甲午戰后曾被日本侵占五十年外,再也沒有離開過祖國的懷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東南海疆寧靖,兩岸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文化得到長足的進步。

鄭經接替鄭成功后,由于內部陳永華(鄭克臧岳父)和馮錫范(鄭克?岳父)發生內訌。病中的鄭經把政務交由長子鄭克臧處理,克臧聰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條,從來沒有過失,也很受鄭經的寵愛和信任。鄭經病逝后,馮錫范毒死鄭克臧,立11歲的傀儡鄭克?為延平王,馮錫范專橫,貪贓枉法,大失人心。

1664年施瑯建議,乘他率兵攻取金廈新勝,“進攻澎湖,直搗臺灣”,使“四海歸一,邊民無患”。

1667年,孔元章赴臺招撫失敗后,施瑯即上《邊患宜靖疏》,次年又寫《盡陳所見疏》,強調“從來順撫逆剿,大關國體”,不能容許鄭經等人頑抗,盤踞臺灣,而把五省邊海地方劃為界外,使“賦稅缺減,民困日蹙”;必須速討平臺灣,以裁防兵,益廣地方,增加賦稅,俾“民生得寧,邊疆永安”。他分析雙方的力量,指出臺灣“兵計不滿二萬之從,船兵大小不上二百號”,他們之所以能占據臺灣,實賴汪洋大海為之禁錮。而福建“水師官兵共有一萬有奇,經制陸師及投誠官兵為數不少”,只要從中挑選勁旅二萬,足平臺灣。他主張剿撫兼施,從速出兵征臺,以免“養癰為患”。施瑯這一主張,受到以鰲拜為首的中央保守勢力的攻擊,以“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馳驅制勝,計難萬全”為借口,把他的建議壓下來。施瑯的議諫被束之高閣,甚至裁其水師之職,留京宿衛,長達13年,但他仍然矢志復臺報仇,堅韌不拔。在京之日,他注視福建沿海動向,悉心研究風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籌”,以俟清廷起用。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亂后,施瑯終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薦下,復任福建水師提督之職,加太子少保銜。他回到廈門后,便“日以繼夜,廢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練兵,兼工制造器械,躬親挑選整搠”,歷時數月,使原來“全無頭緒”的水師“船堅兵練,事事全備”。

1683年6月14日,施瑯督率軍由銅山出發,很快攻克了鄭氏集團在澎湖的守軍劉國軒部,此后,施瑯又一面加緊軍事行動,一面對占據臺灣的鄭氏集團施以招撫。在施瑯大軍壓境之下,鄭克?茫然的說:“人心風鶴,守則有變;士卒瘡痍,戰則難料。還是應當請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编嵖?畢竟是聰明的,聽從了劉國軒的勸告。

8月13日,施瑯率領舟師到達臺灣,劉國軒等帶領文武官員軍前往迎接。施瑯入臺之后,自往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開辟臺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自稱克臺是為國為民盡職,對成功毫無怨仇。(原祭鄭成功文:自同安侯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啟土,世為巖疆,莫可誰何。今瑯賴天子威靈,將帥之力,克有茲土,不辭滅國之誅,所以忠朝廷而報父兄之職分也。獨瑯起卒伍,于賜姓有魚水之歡,中間微嫌,釀成大戾。瑯與賜姓,剪為仇敵,情猶臣主。蘆中窮士,義所不為。公義私恩,如是則已!凹喇叄┈樳觳怀陕,熱淚縱橫。鄭氏官兵和臺灣百姓深受感動。贊揚施瑯胸襟寬廣,能以大局為重。冷靜處理公義私怨的關系,遠非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擬)。以上幾個方面顯現施瑯攻打臺灣不為私仇,而是為統一國家立下汗馬功勞。

施瑯一開始就堅決反對“遷界”。他說:“自古帝王致漢,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復割棄?”直到1683年他率兵占領臺灣后再“請于朝”,沿海遷民才“悉復其業”。于是被棄的民田“漸次墾辟”,從福建到廣東,沿!昂帖湣,“一望良疇”。人民無限感激施瑯,都異口同聲地說:“臺灣未平,此皆界外荒區。平后,而荒煙野草復為綠畦黃茂,圮墻垣復為華堂雕桷。微將軍平海,吾等無以安全于永久也!笔┈槒团_捷報抵京時,正值中秋佳節。康熙看到大明最后一塊抵抗根據地終于淪陷了,喜不自勝,即解所御龍袍馳賜,親制褒章嘉許,封施瑯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令其永鎮福建水師,“鎖鑰天南”?滴跞1697年),施瑯卒于住所,葬在惠安黃塘虎窟。此時康熙帝御旨追加贈太子少傅,謚襄壯,命官3次諭祭,并于泉州府學前建祠祀之。其是,“兩島八閩皆頃德”,紛紛為之樹碑揚譽。十九都有“靖海侯”坊,陽義輔立康熙制詩句“上將能宣力,南紀盡風流”,同安等地立“績光銅柱”、“澤普南天”、“勛高大樹”、“澤沛甘棠”等碑坊,表彰施瑯的豐功偉績。總而言之,作為一代名將,施瑯身上有許多閃光的東西,諸如大一統思想,海防和海權思想,不畏艱難險阻的意志和毅力,敢于據理力爭、知無不言的作風,還有他的文韜武略等,這一切都值得理直氣壯地紀念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6744.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