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后的墓室一直帶有神秘感,那就是尸體不會腐爛,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是怎樣的呢?下面由本文帶領大家去解密下吧!日本投降那時候,東陵地區魚龍混雜,惠陵被盜掘。在盜掘同治帝陵墓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那就是同治帝的尸體早就腐爛了,化為了一把爛骨頭;而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的尸體卻沒有腐爛,面目栩栩如生,盜匪給她開膛破肚,腸子流了一地。
同在一個地宮之中,都在同一年去世,為什么皇帝尸體腐爛了,而皇后尸體卻沒有腐爛呢?我們查閱了大量史料,原因如下:
一是阿魯特氏腸胃里面沒有東西。這一點很關鍵,從目前發掘的尸體實物來看,無論是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辛追夫人,還是安徽出土的碭山女尸,之所以沒有腐爛,都是她們的腸胃里面沒有東西。
沒有食物就不會腐爛,這是很肯定的。那么,阿魯特氏為什么會空腹下葬呢?難道說她是有意的嗎?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做出了違反祖制的決定,讓同治帝的堂弟醇親王之子載??繼承皇位。
慈禧這樣做出于三點考慮:第一,載??僅僅4歲,年齡小,便于控制;第二,載??和同治帝平輩,慈禧可以繼續做太后,如果,在“溥”字輩中選擇,慈禧就成太皇太后了,就不能再臨朝稱制了;第三,載??是慈禧親妹妹生的兒子,和自己親上加親,更加便于控制。
可是,慈禧這么做,就把阿魯特氏置于十分難堪的境地。因為載??是自己的小叔子,叔嫂怎么相處呢?而且,阿魯特氏做不了皇太后,又怎么能抓住權力呢?
所以,阿魯特氏在同治帝去世之后,沒有了靠山,還要處處受制于慈禧太后,處境極為艱難。同治帝去世后75天,阿魯特氏便突然崩逝。她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大體有兩種說法:一是絕食身亡。
《李鴻藻先生年譜》和《清代后妃傳稿》等都持此觀點,但也有人認為是吞金而亡。所以,盜墓發生后,那些利令智昏的暴徒,居然給她開膛破肚,從她的腸子里面找那塊黃金。
二是阿魯特氏的棺材里面有大量玉器。古人認為“握玉以防腐”,所以出現金縷玉衣等玉器葬物。那么,阿魯特氏的棺材之中是否也有玉器呢?清宮檔案《宮中雜件·敬事房來文》中記錄下了阿魯特氏棺材中的大量玉器。
有玉戒指、玉鐲子、玉圈、玉佩、玉葫蘆、玉煙壺、玉鉗子、玉完器、玉墜等各種玉器,大約有300件。這些玉器,圍繞在阿魯特氏的尸體周圍,恒定著棺材內的一定溫度,對尸體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
此外,兩層的棺槨構造,隔離了尸體同空氣的氧化過程,也對尸體防腐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揭秘大太監李蓮英死后棺內為何只有頭無尸體?
1966年的時候,人們曾經打開過李蓮英的墳墓,人們確實在他的墳墓中發現了大量的珍寶,如象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寶珠,金子做的煙碟以及數不清的珍珠、翡翠、瑪瑙等寶物。不過令人吃驚的是,他的棺材里除一顆頭顱和一條長辮子外,沒有尸身。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李蓮英,說他是“有清以來太監中官品最高、權威最大、財富最多、任職時間最長的權監!弊鳛橐晃蝗绱酥拇筇O。李蓮英也給我們后人留下了許多疑案。人們不知道李蓮英是怎么發跡,也不知道他到底搜刮了多少錢財,更不知道他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據說李蓮英原名叫李英泰,是直隸河間府人大城縣臧屯鄉李甲村人。根據李蓮英的墓志銘記載,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年九歲入內廷充役使!鼻鍖m檔案的記載也證明,李蓮英是于“咸豐七年十月十一日由鄭親王端華府送進皇宮當太監的,但年齡是13歲。也許李蓮英在凈了身之后,沒有直接到皇宮當差,而是在王府當了幾年的差,才被鄭親王送進皇宮的。關于李蓮英的發跡史,歷來有很多種傳說,有人說李蓮英開始的時候并不是太監。而是一位專門做熟皮子工作的硝皮工,被人稱為“皮硝李”。
李蓮英做這個活實在做得膩了,心想這種活即使做一輩子,也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后來他聽說宮里要找一名會梳頭的太監。李蓮英一聽,自己機會來了。自己雖然沒有梳過頭,但自己整天和皮毛打交道,起處理毛發的功夫簡直是小菜一碟。于是他便來到地安門外的南磚胡同的凈身處,狠心將自己凈了身。
然后,又到一些理發店學了一些來自南面地比較新的發型式樣,隨后便托同鄉得太監介紹進宮當了太監。因為他頭梳得好,很快便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從一個剛入宮的小太監提升到太監總管的位子。甚至還有人給他起了一個“小篦李”的外號。不過這種說法只不過是一種民間的傳言而已。實際上李蓮英從進宮當太監到坐上太監總管的位子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他進宮之初并沒有在慈禧太后身邊當差,更談不上體慈禧太后梳頭。剛剛進宮的時候,李蓮英像其他的小太監一樣被安排在奏事處當差。知道同治三年(1864年)李蓮英才被調到慈禧居住的長春宮服役。不過他只是仍然不過是一個打雜的小太監,連品味也沒有。此時在慈禧面前得寵的還是安得海,根本輪不上李蓮英這個小太監。后來安得海因為過于張揚,在南巡替慈禧置辦龍衣的時候,被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斬于山東。安德海死后的最初幾年中李蓮英也沒有在慈禧面前得寵。
但是,李蓮英為人乖巧圓滑,左右逢源,他工于心計,知道如何討主子的歡心。很快便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蓮英被賞戴六品頂戴。同治十三年,26歲的李蓮英又被慈禧太后任命為儲秀宮掌案首領大太監,光緒五年,李蓮英被慈禧賞戴四品花翎,這已經是清朝祖制規定的賞于太監的最高的品位了。但是,由于李蓮英實在是討慈禧太后的歡心,光緒二十年,又被賞戴了二品頂戴花翎。李蓮英就這樣成為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紅人。
但是,李蓮英在慈禧走紅之后,并沒有像前一任權監安德海那么得志便猖狂。他還是像以前作小太監時候一樣在主子面前老老實實的做人。無論是對宮外的王公大臣,還是對宮里的宮女太監。李蓮英總是拿出一幅寬以待人的樣子。正如他的墓志銘中所說,他做事“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李蓮英的這些做法也為他在宮里宮外贏得了不錯的口碑,慈禧太后也更加的喜歡他。據說,有一次慈禧派他隨醇親王奕匡一塊去檢閱李鴻章辦的北洋水師。李蓮英避免招搖,自己出宮之前還特意摘下自己的二品頂戴,換上平民的裝束。
一路上他也避免同外官接觸,而是老老實實的呆在醇親王的車里。對醇親王也是極其的恭敬,甚至還親自給醇親王打洗腳水。以至于回京之后,醇親王一個勁的在慈禧太后面前說李蓮英的好話。李蓮英不僅處事低調,而且還十分的細心縝密。就連歷來看不起太監的維新派人士王照也說,李蓮英穿著樸實,絕對不像一位得寵的大太監。
由于李蓮英很會做事,因此,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幾十年來換了好幾批,唯獨李蓮英她舍不得換。如《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所記載慈禧太后的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李蓮英都要親自服侍,每一道菜品他都要親自嘗過,才撿可口的讓慈禧下筷。有時慈禧悶了,他就親自陪慈禧到外邊遛遛,甚至同慈禧聊天聊到深夜。同時李蓮英留給光緒皇帝的印象也不錯。戊戌政變之后,光緒皇帝被囚于中南海瀛臺,每天幾乎連一頓可口的飯也吃不上。慈禧太后派人送來的食物不是餿的,就是陳飯剩菜。李蓮英知道之后,經常趁著向光緒帝請安的機會,給他帶些可口的點心來。使得光緒皇帝大為感動,甚至對外邊的官員說,“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
李蓮英在慈禧面前作了四十幾年的權監,真可謂是宮中少有的不倒翁。在這四十年中,李蓮英借著得勢的機會,收斂的大量的錢財。關于李蓮英到底積聚了多少錢財,歷史上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不過據說他曾經一次就收受過袁世凱二十萬兩白銀的賄賂。還有人說李蓮英在光緒末年,僅僅存放在京城各銀號中的白銀就有壹千六百多萬兩。同時李蓮英還收斂了大量的地產和無數的玉器珠寶。李蓮英到底積聚了多少錢財,具體的數目今天恐怕已經難以知曉,不過從當時的記載來看,李蓮英手中的錢財絕對是一個大數目。
盜陵案被報道后,舉世震驚,各地各界人士紛紛通電譴責,要求嚴懲兇首孫殿英,追回珍寶。蔣介石下令閻錫山查辦盜陵案。孫殿英將乾隆頸項朝珠中最大的兩顆朱紅朝珠送給戴笠,再托戴笠將一柄九龍寶劍送給國民政府領袖蔣介石;又將翡翠西瓜送給宋子文;將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宋美齡將夜明珠綴在了繡花鞋上。此后,孫殿英便逍遙法外,而慈禧的這顆世間罕見的夜明珠就不知所終了。
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究竟是怎樣一件珍寶?據記載,慈禧太后含于嘴中隨葬的夜明珠,是一塊近似球體形態、秤重為清代四兩二錢七分、相當于現在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于現時8.1億元人民幣。
這顆夜明珠的來源,很可能是失蹤已久的“莫臥兒大帝金剛石”,“莫臥兒大帝金剛石”最早出現在印度南部。清代乾隆朝于1760年鎮壓準噶爾叛亂,威震南疆。阿富汗亦向清臣服,于1760年與1762年兩度派使團向清廷朝貢。“莫臥兒大帝金剛石”便作為貢禮流入了清廷,一直傳到慈禧這一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7118.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