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將李廣一生寫得悲壯激越,膾炙人口,李廣因此成了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贊詠:“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蓖蹙S的《老將行》感嘆:“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备哌m的《燕歌行》追懷:“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焙髞磉出現了曲藝話本《漢李廣世號飛將軍》。
人們詠嘆之余,不禁發問:在漢武帝開疆拓土、以封侯賜爵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史記 李將軍列傳》)戎馬一生,名揚塞外,為何終不得封侯?人們試圖解開這個“謎”,提出了種種看法。
一說為“殺已降”。李廣在世的時候,就對他自己沒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請教一位操望氣之業(相面)的王朔。王朔針對李廣自悔在任隴西太守時,曾殺過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說:“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边@個看法有第一手的文字資料為據,在日本史學界相當普遍。但因蒙上了一層唯心論色彩,國內持此說者卻不多見。
二說為“殺霸陵尉”。李廣曾因兵敗而丟了將軍職,一天夜晚回家路過霸陵亭,霸陵尉按規定不放行,李廣手下的人說情道:“這是過去的李將軍!本谱淼陌粤晡据p蔑地回敬道:“當今的將軍尚且不能夜行,何況過去當過將軍的人!”后來李廣復職,公報私仇,借故殺了霸陵尉。明人董份于是說:“廣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殺降也,亦淺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史記評林》引)此說似以小節論大端,難以令人信服。
三說為“治軍不嚴”。宋人何去非認為:“自漢師之加匈奴,廣未嘗不任其事,而廣每至敗衄廢罪,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瓘V之治軍,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頓舍,警嚴管攝,一切馳略,以便其私而專為恩,所謂軍之紀律者,未嘗用也!
(《史記評林》引)所謂“治軍不嚴”,是與李廣同時代的一位將軍程不識治軍整嚴相對而言的。李廣領兵作戰不講“軍陣”;停宿駐留,不擊刁斗;幕府中那些表冊文書也大多省約。然而他對征戰大事還是肅審慎嚴的。司馬遷就認為他與程不識一樣是“名將”。所以,南宋葉適對此辯駁說:“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論之,固非矣。”(《學習記言》卷二《史記》)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船山在《讀通鑒論》中發展了他的觀點,認為李廣是“攻兵之將”,程不識是“守兵之將”,“非可一律論也”。
四說為李廣系“常敗將軍”。宋人黃震說:“李廣每戰輒北,因躓終身!(《史記評林》引)司馬光也認為:“效不識(即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資治通鑒》卷十七《漢紀》九)既然如此,當然不能封侯。然而,現代學者表示懷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7931.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