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悉數中國歷代皇帝,無論是文治武功,還是博才多學,康熙皇帝都算是數一數二的成功帝王了。8歲登基,在位61年更是此前沒有任何一位皇帝可以相比,如果說他的對知識的渴望在帝王中是鳳毛麟角,那么他所掠取內容幾乎到了無所不學、無所不及的程度。當然這還不足以說明他就是一個好皇帝,因為評價一位帝王硬性指標就要看他對歷史的貢獻有幾何,我們從康熙削平三藩,鞏固統治;統一臺灣;抵御外侵簽訂《尼布楚條約》;善治蒙古;興文重教,編纂典籍;吸納西學,學習科技。由此說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恐一點都不為過。他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康熙為此功不可沒。
康熙的人生經歷或許沒有劉秀那么傳奇,成長過程也沒朱元璋那么坎坷,但是他同樣歷經跌宕起伏的年代,只有8歲的他,沒有選擇的肩負起滿清入關后百廢待興的歷史使命,在孝莊的扶植下,康熙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轉變,在他的統治期內解決了長達8年的吳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戰爭,為國家的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接著又收復了被鄭經割據多年的臺灣,為華夏大統書寫了光輝的一頁;隨后又驅逐了占據我國黑龍江地區的沙俄勢力,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保證了大清江山北面漫長國境線長治久安;平定準噶爾部蒙古貴族分裂勢力的動亂,建立會盟制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制等,為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開創了新紀元。
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后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治理黃淮河流,獎勵墾荒,蠲免賦稅,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使中國在明朝永樂大明盛世之后再次走向強盛。保證了“康乾盛世”成為現實。
然而康熙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最糾結,兩度廢立皇太子,卻使得康熙三十九年后造成長達20余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斗,從而致使吏治懈怠,給朝中黨派林立,官場腐敗之風頗盛創造了機會,康熙此舉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設想康熙當初沒有做如此糾結的事情,“康乾盛世”會何等模樣,但是歷史又怎能假設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9528.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