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歷史上的關羽,在公元220年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到了事業和生命的終點。然而,他雖然死了,卻還活著,活在各種傳說、戲曲、小說里,中國人總要借用關二哥的神勇和忠義,表達自己的理想和訴求。
到了公元17世紀,關將軍都已經離世1400多年了,蒲松齡老師卻還在大作《聊齋志異》里屢屢祭起他的威名,去實現平民百姓的種種理想,F在,讓我們一起瞧瞧關羽在清朝的《聊齋志異》里都忙些什么?
三國名將在清朝
擔任科舉考官不拘一格錄人才
翻開《聊齋志異》的第一卷,在第一個故事里,我們就能看到關將軍在清朝從事的一份工作。故事名為《考城隍》,這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故事,表面上講的是幽冥世界,實際上是清朝科舉考試的一種神話式闡述。
蒲松齡說得有板有眼,故事主角是他姐夫的祖父,叫宋燾,有一回病臥在家,見有公差拿著公文,喚他去考試。他迷迷糊糊跟著去了,到了一座城市,隨后進入一個大考場,上面坐著幾位考官,大部分都很面生,但有一位很熟悉,那就是大名鼎鼎、威震華夏上千年的關云長,原文為“惟關壯繆可識”,關壯繆就是關羽,“壯繆”是關羽死后劉備給他的封號。傳說中的關羽長著一張明星臉——赤臉長須,宋同學當然認識他。
接下來是考試,命題作文的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有點玄乎,讓一般人摸不著門框。宋同學有能耐,居然寫得花團錦簇,字字珠璣,且有警句:“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鼻懊嬷v的是為善不要刻意,后面則認為要寬容過失犯罪。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理解的,反正,文化背景和宋燾同學相差一千多年的關羽讀懂了宋同學的作文,而且很贊賞,當場就錄取了宋同學并任命職位。
關羽的知識水平如何?能不能當主考官?我們看看依據,《三國演義》里說關羽好讀《春秋》,其秉燭讀《春秋》的故事流傳千古。而在《三國志》所附錄的資料里則提到,關羽熟讀的是《左傳》,基本上朗朗上口。這么看來,專修《左傳》的云長老師,還是有資格當主考官的。
蒲松齡虛構的“考城隍”,實際上是寄托了他的一個夢想:希望主考官能不拘一格錄取人才。蒲老師有才,科舉考試卻考得很辛苦,一輩子都沒考取?蓟枇祟^的他,最后是不是將錄取的希望寄托在三國人物身上?蒲老師的心思難猜啊。
而且,蒲松齡不僅請關羽當主考官,還請他老人家主持考場的公道呢。
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行為
被關羽發現并予以重罰
《聊齋志異》里的《公孫夏》也是一篇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故事,講的是科舉舞弊。河北保定的一位考生,在人世間考科舉不得意,于是轉戰幽冥界。
這位考生通過一個名為公孫夏的中介,送了五千緡,果然得到一個城隍的職位。此公大喜,志得意滿起來,想顯擺一番,“一道相屬,意得甚”。
然而,路上有突變,前面的人忽然戰戰兢兢,從馬上滾落下來,馬也停步不前。這時,很有鏡頭感的蒲松齡老師來了個漫畫式的場面:人都變得只有一尺來大小,高大的駿馬此刻變得只有狐貍大小。
這是為什么?因為來了對比,來了一位威武雄壯的大人物——關羽。前方的人員也驚呼:“關帝至矣!标P帝,就是關羽,清朝都稱關羽為“帝”。
這里,關羽的相貌和《三國演義》、戲曲里有很大區別,“須多繞頰,不似世所模肖者;而神采威猛,目長幾近耳際”,居然長著絡腮胡子,眼睛很長,都長到耳朵邊上去了。當然,不管長成什么樣,關二爺總是“神采威猛”。蒲老師肯定讀過《三國志》,《三國志》對關羽的外貌有簡略描寫:“羽美須髯”,就是說關羽的胡須帥爆了,但至于是不是長須飄飄,則不得而知,蒲松齡將他寫成絡腮胡子,也有他的道理。
剛上任的城隍很囂張,關羽很生氣,所以后果很嚴重。關羽讓此生重考,結果此生自然是一竅不通。眼中容不得沙子的關羽,當即取消其考試成績,還打得他皮開肉綻。
蒲老師在清朝科舉考場屢試不中,是不是因為考試的錄取不公?這個沒法推測。倒是蒲老師的朋友曾勸過他:老蒲啊,你將你寫“聊齋”的功夫和才氣用一點到考試上來,好不好?這么看來,似乎是文學創作拖了他的后腿。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公孫夏》這個看似荒誕的神話故事,折射的正是清朝科舉考場的弊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0570.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