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令人震驚!哪位開國大將擁有兩位美麗的妻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時,設有大將軍銜,被授予大將軍銜的共有十人。他們的排名順序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開國十大將在中國革命戰爭中的資歷、威望、戰功、素質、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被評為大將是眾望所歸,尤其是粟裕被評為元帥亦不為過。同時,十大將每一點成長和進步,都是解放軍輝煌歷史的縮影。

在解放軍的十位大將中,張云逸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一個:授銜時已六十三歲,年齡最大,比毛澤東還大一歲多;工資級別最高,是惟一拿著元帥級別工資的大將;資歷最長,參加過同盟會,一九二六年加入共產黨時已是國民革命軍的少將參謀長。

張云逸,一九一一年四月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后加入革命軍,充當炸彈隊隊長,參加攻打兩廣總督府。一九二一年任粵軍香山護沙營營長。一九二四年任廣東許崇智部旅長。率部先后兩次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作戰,屢立戰功。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脫離了國民黨部隊。

更讓人稱道的是,張云逸不僅有著輝煌的革命經歷,而且他的婚姻和情感生活也極具傳奇色彩:張云逸同時擁有兩位賢惠美麗的妻子。

十七歲,張云逸在廣東陸軍小學堂里秘密加入革命組織同盟會,成為最年輕的同盟會會員。一九一四年畢業后被派到部隊任連長。不久,他結了婚,妻子王氏是一位十分厚道賢淑的同鄉。

結婚后,一邊是張云逸戎馬倥傯,家里難得著邊;另一邊卻是妻子王氏常常忐忑不安,成親好幾年了,她只生養了一個女兒叫張瓊,卻等不到一個兒子光顧他們的家庭,沒有兒子成了妻子的一塊心病。舊社會的婦女講究三從四德,海南島的婦女尤其為甚,她們認為不能生兒子續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和缺憾。因此,王氏自作主張決定給丈夫納妾。

人生旅途上常常出現許多機緣。有一次,王氏帶著女兒到理發店剪發時,認識了一位叫韓碧的小同鄉。她一打聽,原來韓碧出生于海南文昌縣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自幼隨父母沿街乞討,嘗盡人間疾苦。幾年后,父母先后病逝,她便跟著一位遠親離開故土,到廣州闖蕩。先是在一家工廠當童工,由于不習慣囚籠似的工廠生活,加上聽不懂也不會說廣東話,苦惱之下,便開始學習理發。

她憑著心靈手巧,很快就掌握了一手漂亮的理發技術。于是,她離開工廠到理發店打工去了。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來我往之后,她們覺得很有緣,彼此怎么看著怎么都覺得順眼,常常無話不談。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間更加了解了。終于有一天,張云逸的妻子向韓碧傾訴了自己的那塊心病,并非常誠懇地要她嫁給張云逸“做小”。 韓碧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請求,十分驚訝和恐慌,她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當時她沒有給王氏明確答復。韓碧一直過著飄零動蕩的生活,她何嘗不希望自己有一個安定的港灣呢?那幾天,韓碧一直處在矛盾之中。

過了一段時間,王氏又來到理發店找韓碧。她把韓碧拉到一邊悄悄問道:“我上次提的那個事,你考慮得怎么樣了?”“我替他做主了,他不會反對的。”王氏笑著拉她坐下,“你又年輕又漂亮,人又這么好,娶過來為他生兒子,他還能不同意呀?我想問的是你,你到底同不同意嘛?”

韓碧禁不住王氏的再三游說,只好含羞地答應了。見韓碧有了那個意思,王氏覺得自己終于了卻一件心事。

也許是王氏太喜歡這位漂亮聰明的小妹了,她當真不給張云逸捎個信就迫不及待地娶親過門了。在娶親這一天,她不聲張,不擺宴席,只是選定了良辰吉日,讓自己七歲的女兒一手抱著一只大公雞(代表著張云逸),一手與韓碧各牽著一個紅色的繡球,由她本人當主婚人,舉行完再簡單不過的拜天地、拜祖宗、夫妻互拜的婚禮儀式,吃完象征喜慶的婚宴,韓碧就算娶過門走進洞房了。

那一年是一九二三年,韓碧剛滿十九歲,張云逸三十一歲。終于有一天,張云逸因患風濕性關節炎,腿腳不靈便,只好返回廣州看病。他一進家門,便看見一位陌生的年輕女子在家里做飯。妻子王氏趕緊把他拉到一邊,向他說明原委。

張云逸聽后,覺得此事做得太荒唐,于是勃然大怒訓斥道:“什么!這么大的事,你竟然就背著我替我做主了,你簡直是太糊涂了!明天一早,你把她送回家,我不認這門親事!”

韓碧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她只能躲在屋里,傷心地悄悄抹眼淚。“云逸,你聽我說,你阿爸死了,你的兩個弟弟也都死了,張家就剩你一個男人了,我又不爭氣,嫁給你這么多年也沒為你生個兒子!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你想絕后呀?你想我還不想呢!再說了,她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姑娘,她哪里還有什么家呀!”妻子說著說著竟然嗚嗚大哭起來了。

看見妻子哭了,張云逸沒話了,他一邊為妻子擦淚,一邊耐心勸導說:“我當然也想生兒子嘛,可生個女兒,也不錯啊,再說了,你生女兒我怪過你嗎?這又不是你的錯!”

張云逸思考了一下,又說道:“我是個軍人,隨時都有可能戰死在疆場,你把韓碧姑娘娶進家里,她還那么年輕,我要是戰死了,那就要拖累人家一生啊!”躲在房間里的韓碧聽著這一番話,她感動了。她在廣州也闖蕩了多年,三教九流,什么樣的男人她都見過,可像張云逸這樣正派,為別人著想的男人,她卻沒有見過。剎那間,她覺得自己應該把終身托付給這樣的男人,哪怕就跟他過上三年五載的日子也值得。

張云逸看到兩個女人都很傷心,只好無奈地不再說什么了。在廣州治病期間,在王氏的“精心”安排下,韓碧天天去給張云逸送飯送菜。這樣,兩人接觸多了,張云逸也了解了她的身世,對她既同情又佩服,開始喜歡她的干練和聰明。

張云逸的病好之后,就要離家了,他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也默默地接受了生米煮成熟飯的既成事實。

不久韓碧果真生了個兒子,那時張云逸又調回軍隊中當了旅長,全家人高興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擺喜宴,很是熱鬧地慶祝了一番?烧l知不久,兒子夭折了,韓碧哭得死去活來,張云逸和妻子輪番安慰她,慢慢地她的心才平靜下來。

一九二八年上半年,黨中央派他和一批共產黨員到蘇聯學習。于是,張云逸又告別妻小,離開溫馨的家,取道香港轉赴上海找黨中央報到去了。后來,由于國內形勢突變,黨中央又命他返回廣州。這時韓碧又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已好幾個月了。他回家后,給兒子取名為張遠之。

不久,張云逸就奉命去廣西組織百色起義。就這樣,一別八年,張云逸都未與妻兒見過面。韓碧和張云逸的結發妻子王氏則帶著兒女,冒著被“格殺勿論”的危險,隱蔽在廣州以理發為業,等待張云逸的消息。

十九歲那年,張瓊便出嫁了。這樣,王氏那顆善良的心就全用在了兒子遠之身上。韓碧早出晚歸地外出打工,張遠之的衣食住行乃至傷風感冒、頭疼腦熱一類事,就全包在王氏身上,以至孩童時代的張遠之,覺得最親最愛的倒不是韓碧而是王氏。

不幸的是,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一次日軍飛機轟炸廣州時,王氏在逃難中不幸被炸死。就這樣,韓碧獨自一人挑起家庭的擔子。

一九三七年上半年,時任紅一方面軍副總參謀長的張云逸奉黨中央之命,到香港開展華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在親友的多方幫助下,一九三七年底,張云逸才找到他們母子倆,而且知道自己的結發妻子死于戰火,他含淚把妻兒接到香港,韓碧則協助他做黨的秘密工作。

一九三九年七月,韓碧和張遠之奉命離開香港,到新四軍張云逸身邊工作。一行人到桂林之后,葉挺軍長接見了韓碧母子。在桂林稍作調整,他們繼續上路,直到九月份才到新四軍軍部。一到軍部韓碧和張遠之就穿上了軍裝,算是正式參軍了。韓碧和張遠之編在軍部教導隊,母子參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文化,接受抗日教育。

第二年三月,韓碧帶著長子遠之和新四軍干部以及護送的戰士二十五人,行至安徽無為縣劉家渡時,遭到國民黨武裝部隊的包圍,并被無理扣押,送到無為縣襄安鎮的保安第八團。

這時,在重慶的周恩來出面,親自過問此事,向蔣介石等反復申明大義,要以國家民族為重,盡快釋放新四軍官兵家屬以利抗戰。直到這年九月,蔣介石才下令釋放了被扣押七個月之久的韓碧和十多歲的兒子遠之。

解放后,張云逸受命來到廣西籌建領導機構。韓碧則被任命為廣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長。在丈夫的鼓勵下,韓碧逐漸進入角色,把保育工作搞得有聲有色。但一九五三年底,眼看50歲的韓碧進入婦女更年期,她的生理和心理突然間出現明顯變化,對人對事常常感到煩躁不安,情緒波動特別大,這本是正,F象。

只是韓碧受過關押折磨和戰友慘死的精神刺激,解放戰爭期間一歲的女兒的死又幾乎使她精神失常,這些歷史因素使她更年期現象顯得格外突出。偏偏此時,她又收到文昌老家同胞弟弟的來信,他在土改中被定為地主成分。這一消息讓她驚呆了:不錯,她祖上確實是大戶人家,但到他父親一輩已經沒落潦倒,如若不是這樣,她也不會浪跡廣州去打工求生了。她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實在想不通,但又不想告訴丈夫,怕加重丈夫的病情。沉重的精神負擔折磨著韓碧,久而久之終于爆發了。

一天晚上,樓下正在舉行舞會,她瘋也似地從樓上奔跑下去,沖著正在跳舞的人大聲嚷叫:“別跳了,我受不了啦!”說完,就沖出樓外,向海灘跑去,邊跑邊在寒風中脫去衣服,跳進大海,向遠處游去……

等大家把她從海里拉上來,送到醫院檢查后,確診為精神分裂癥,原因是婦女更年期綜合癥加上過去的精神刺激所致。韓碧在醫院吃藥靜養時,組織上又專門從上海請來名醫,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她就回家了。然而,她的病時好時壞……

這件事發生之后,張云逸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一致主張把韓碧送到精神病院去,理由是:一可以抓緊治療徹底治好韓碧的病,二免得刺激影響到張云逸,保證他的身體健康。

為此,張云逸對工作人員說:“送到醫院,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她會感到孤獨,情緒恐怕會更壞。這種病,光靠藥物,我看不頂用。韓碧同志跟了我幾十年,實在不容易啊!她跟我長期分別,受苦受累受折磨,沒有過上幾天安穩舒心的日子,總是艱難曲折悲歡離合她是個農民,后來當了理發工人,后來又參加了新四軍,但到底沒有多少文化,為人忠誠厚道,可處事又十分認真。眼下如果送她去精神病院,離開我,離開兒子孫子,離開你們這些熟悉熱情的工作人員,她會失去親人的溫暖,失去更多的關心和體貼,不僅不能治好病反而還會加重她的病。”

就這樣,韓碧就留了下來。張云逸每天陪著韓碧去海邊散步,陪著她說話,帶著小兒子和大孫子陪著她玩耍。與此同時,醫生經常來家里給韓碧看病檢查,吃藥治療。漸漸地,韓碧犯病的間隙期越來越長了,情緒也相對穩定多了。

一九五四年,張云逸接到中央指示,帶著一家人調到了北京。也許是偉大的愛情力量在起作用,在張云逸的精心照料下,兩年后,韓碧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了。韓碧又重新穿起軍裝,被分配到總參管理局工作,后來一直擔任張云逸的生活秘書。從此,他們一直和睦恩愛地生活在一起。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傳奇將軍張云逸走完了戎馬生涯的最后征程。

一九八四年,韓碧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臨終前,她輕輕呼喊著張云逸的名字,她那份真情、癡心讓守候在床邊的所有人為之落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4866.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