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聞聯播”故事:片頭曲中山裝問候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到1月1日,《新聞聯播》走過了整整30年;到今年,《新聞聯播》的片頭曲也有20年的歷史了。

這首短短16秒的樂曲在1988年3月從作曲家孟衛東的手中誕生并被《新聞聯播》啟用為開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頻率在央視每晚的黃金時段播放,至今沒有更換過,孟衛東也因此被人們譽作“每天都能聽到他作品”的作曲家。

多年后,回顧自己當初為央視《新聞聯播》創作樂曲的經歷,孟衛東坦言:“首先應當莊重、大度,以保持‘國家級’形象。另外,旋律要優美,格調要清新,色彩要明麗,要有激情,還要給人以美感!倍潭桃欢16秒的樂曲,他竟先后寫了十幾段來反復比較淘選,只為了能“讓樂曲中的每一個音符都要與‘國家級’相符!

在業內人士看來,他的這次創作經歷足以被載入中國電視音樂史冊。事實上,除了這首樂曲之外,他還有其他無法被忽略的作品,就是那首著名的《同一首歌》。

聯:聯系

和《新聞聯播》有關的故事

關于衣著

“我們就像解讀密碼一樣看新聞聯播。”一位西方駐華媒體記者這樣說過。

上世紀90年代的一天,《新聞聯播》播音員張宏民一反常態,播音時沒穿西服,而改穿了中山裝。這一舉動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各國使館紛紛派人打聽其中緣由,因為他們認為,衣著的改變象征著政治氣候的變化。而實際上只是因為當天值班的播音員因故請假,張宏民被臨時拉來“救火”,由于時間緊迫,沒穿正裝的張宏民只好把同事的中山裝借來應急,沒想到竟引起海外的一番猜測。

關于問候語

最早時,《新聞聯播》的片頭問候語是“觀眾同志大家好”,后來為以示親切,改成了“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天,臺里接到一位領導打來的電話,建議仍應使用“觀眾同志”的稱呼;但不少觀眾認為,“朋友”的稱呼有著更廣泛的涵蓋面。經反復考慮,片頭語仍然采用了“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關于播音

在直播時,新聞稿中的文字會出現在主播正前方的電腦顯示器上了,主播眼睛看著顯示器,就好像在看著觀眾一樣。盡管只是照讀,但主播們長年來依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每次播音時都精神高度緊張。

羅京認為,《新聞聯播》主持人是一個“萬金油”式的人物,“主持人一心可以多用,經常是眼睛盯著提示器,嘴里播著新聞,手里挪著稿子,耳朵聽著導演的要求,還要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響!

關于形象

眾所周知,《新聞聯播》對主持人的形象有著嚴格的要求。

去年羅京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新聞聯播》的主播大多數時候都是穿著西裝,就連顏色也沒什么變化,包括發型都要保持一樣!扒皟商煳液团_長說,我得剪頭發。我說燈光師看了我的頭發害怕,怕把燈打穿了,出來影子要扣錢的。我是為燈光師剪頭發?墒桥_長不同意,說剪完了頭發,大家就不認識你了。”

除了形象一成不變外,主持人還要保持嚴肅、莊重和沉穩的形象。對此,羅京拿同為央視主持人的畢福劍作比較:“唱歌我比畢福劍強,可是即使在他的節目中我也不敢表現。我們節目的形式不同,決定了表現方式的不同。所以,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會說‘那不是羅京嗎’,可是沒有人過來。要是看見畢福劍,肯定很多人跑上去喊‘老畢’!

新:新鮮

1日19時,央視《新聞聯播》準時開播。張宏民和邢質斌一如往常地為全國觀眾播報新聞。

如果不是特別關注,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忽略,1日正是《新聞聯播》開播30周年的紀念日。

經過30年的發展,如今的《新聞聯播》已成為全國人民獲得新聞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在國際上也有重要影響。從娛樂的角度來說,《新聞聯播》還是全國收視率最高的欄目。

“你給我每一天都是新鮮!弊哌^30年的《新聞聯播》看似波瀾不驚,事實上,改變和創新一直是這一欄目不變的追求。

《新聞聯播》發展史

1976年7月1日,北京電視臺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播出時間10~15分鐘,只有外景片,沒有播音間的口播。這就是《新聞聯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正式開播。

1979年9月1日,央視創辦新欄目《國際新聞》;1980年,隨著《新聞聯播》的改進編排,《國際新聞》逐漸并入《新聞聯播》。與此同時,《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增至30分鐘。

1981年春天舉行的青島會議作出兩項重大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臺都是央視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央視供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臺必須轉播《新聞聯播》!缎侣劼摬ァ酚纱藰嫿耸澜缬^眾群體最大的新聞傳播網。

1981年10月1日,央視開始在《新聞聯播》之后播送天氣預報。

1982年9月1日開始,將重大新聞的發布時間由原來的20時提前到19時的《新聞聯播》里發布,從而確立了這一欄目獨立新聞發布機構的權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聞聯播》第一個駐外記者站??香港記者站建立,蒙古族記者包拉白成為第一位駐站記者。

1984年~1987年,《新聞聯播》開始派遣駐外記者,并加強了國際新聞的報道。

1987年7月1日,《新聞聯播》播音員由一人主持改為兩人主持,節目結束時,打出編播制作人員名單。

1988年12月1日,中央臺新聞中心正式成立,確定了采、編、播“一條龍”的管理體制,通過體制創新來推動《新聞聯播》的發展。

1991年9月1日,《新聞聯播》通過國際衛星頻道走向世界,覆蓋全球。目前,《新聞聯播》在全世界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8個記者站(點),并與CNN等全球知名的電視機構建立了新聞節目交換合作關系。世界重大突發事件常常成為《新聞聯播》“本臺剛剛收到的消息”。

1991年12月19日,《新聞聯播》主持人開始使用新聞提讀器,大大增強了主持人和觀眾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央視在美國建立了記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聞聯播》直播了亞太一號衛星發射的情況,首次實現同步編排播出。

1996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由錄播改為直播。

播:主播

他們,天天見!

30年,有一群人陪伴著《新聞聯播》一路走過。

30年,他們見證了《新聞聯播》從稚嫩到成熟,而我們也見證了他們從青澀到穩重的改變。

最早的主播:李娟、趙忠祥

李娟:北京廣播學院第一批播音專業學員,1973年被選調入央視,1980年成為《新聞聯播》的第一代主播。

趙忠祥:是《新聞聯播》的第一代主播,也是建國后第一位進入白宮采訪美國總統的記者。

中途離開的主播:薛飛、杜憲、楊柳、賀紅梅

薛飛:上世紀80年代任《新聞聯播》主播,1992年赴匈牙利。

杜憲:上世紀80年代任《新聞聯播》主播,2000年受聘鳳凰衛視。

楊柳:1989年7月進入央視,現為《子午書簡》、《電視詩歌散文》主持人。

賀紅梅:曾是《新聞聯播》的“小字輩”。1994年4月1日,央視新聞節目大改版,部里就確定由她和康輝共同主持《世界報道》。

現任主播:羅京、李瑞英、邢質斌、張宏民、李修平、王寧

羅京:對全國觀眾來說,他就是《新聞聯播》最熟悉的面孔。

李瑞英:1986年至今一直在央視新聞中心工作,現任播音組組長。

邢質斌:進入央視主播新聞20多年,是《新聞聯播》節目組資歷最老的主播,被年輕的電視觀眾親切地稱為“邢奶奶”。

張宏民:1982年畢業后進入央視工作。

李修平:1989年由甘肅電視臺上調央視主持《新聞聯播》及各檔新聞節目。

王寧:1989年被選入央視任新聞播音員,與央視少兒節目主持人“金龜子”劉純燕是一家人。

新晉主播:海霞、李梓萌、康輝、郭志堅

海霞:2007年12月6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端莊的女主播”。

李梓萌: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漂亮的女主播”。

康輝: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穩重的男主播”。

郭志堅:2007年12月9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帥氣的男主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5945.html

相關閱讀: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