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曹魏募民屯田的舉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

關于曹魏屯田的興辦,本書第三章已經提及,這里再進一步探討如下:

曹魏屯田,頗為史家重視,唯其中一些問題,迄未取得一致意見,因之在敘述時,便不能不按照自己認為穩妥的想法陳說。屯田制度固完善于曹魏,其淵源尚可追溯到漢代以前。我先民自古即注重農事,操國柄者皆知戰勝或御敵,都離不開軍糧供應。故晁錯《論貴粟疏》引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吧褶r”雖非真有其人,但假托者至少亦為戰國時人,則可相信。秦孝公時,商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于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復三代,無知兵事,而務本于內,而使秦人應敵于外”。像商鞅這樣給移民以國有土地而今其耕作,再以所產糧谷供應軍食的策略,已與曹魏募民屯田有類似的目的與情況。《竹書紀年》載:“魏襄王十七年(前302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以西);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斥逐匈奴后,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河套一帶置四十四個縣城。以上兩種措施顯系移民墾殖,以供軍食而固邊防!稘h書》卷64上《主父偃傳》載主父偃對漢武帝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逼渲小皟仁∞D輸戍漕”語,無論對秦對漢都同樣適用,如果說秦始皇置縣移民,原無就地產糧供軍以省從內地運糧的用意,未免低估古人?梢韵嘈磐吞飶膽饑鴷r已見端倪,至秦而完成。

晁錯在其著名的《守邊備塞疏》,即吸收了前代移民實邊的經驗而發揚完善之。其要點為使移民有配偶、室屋、土地、田器;還建立伍、里、連、邑組織,于農暇進行軍事教習,并修筑防御工事。疏中所言安置內地移民諸措施,如“審其土地之宜”;“居則習民于射法,出則教民于應敵”;“使遠方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虜之患”。都與曹魏屯田相類似。其淵源關系不言而喻。漢武帝時,隨著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和西域的開通,漢在河西、新秦中等地屢興屯田。東漢初年,隴西太守馬援在苑川(今甘肅榆中縣大營川地區)興辦之屯田,將收獲物與田戶中分,為屯田收租開一新法,而為曹魏所沿用。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徐州牧陶謙表陳登為典農校尉,“登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稻豐積”。陳登屯田時間較曹操在許屯田早三年。

所有以上事實,表明屯田之制,并非曹操獨創,而是商鞅變法以來長期積累演進的結果。至于曹魏屯田規模與作用之大,則為前代與后世所不及。

曹魏屯田的興辦,陳壽在《三國志》卷1《武帝紀》只有極簡短的敘述:

是歲(建安元年),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裴注于此下引《魏書》言:

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并起,無終歲之計。饑則寇略,飽則棄余,瓦解流離,無故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贏。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公曰:“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笔菤q,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資治通鑒》卷62建安元年載:

中平以來,天下亂離,民棄農業,諸軍并起,率乏糧谷……羽林監棗祗請建置屯田,曹操從之,以祗為屯田都尉,以騎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軍國之饒,起于祗而成于峻。

從以上三處已載看:裴注引《魏書》把屯田的創辦,歸功于曹操本人,未提誰曾向操建議屯田之事。《通鑒》則引用了《魏書》對當時諸軍普遍缺糧的敘述,可是只字未提操本人原來對興辦屯田有何想法,同《武帝紀》一樣突出棗祗的屯田建議,而只言操從之。我以為《魏書》所引操鑒于“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日定西域”而積極主張屯田之語,必有所本。從《曹操集》看,操素有“三年耕為九年畜”和“為戰士愛糧”的農戰思想;他自幼熟讀兵書,對足食強兵之道,早有借鑒:且生死攸關的軍食需要也必定使操產生興辦屯田的意圖。操起兵后,屢遭敗?,兵少糧單,時而因糧盡退軍,時而不得不吃人肉脯,直到建安元年在往迎獻帝途中,仍不得不令士兵食干椹充饑。因此,操本人不能不產生修農畜糧的強烈要求。故當操破汝穎黃中時,得到許多耕牛農具,恰恰正是屯田所需,因之在操召集的“大議損益”會議上,棗祗首先提出興辦屯田,正與操意同,于是屯田遂得以創辦。我們知道,一個軍政領導者在有所作為時,往往先召開會議,廣泛聽取群下意見,然后決定取舍。假若先拋出自己的主張,然后交群下討論,就會挫傷群下主動思維的積極性,也不利于觀察群下的識見和才能。我們講興辦屯田時,既肯定棗祗的首倡之功,同時也要肯定曹操善于借鑒先代良式和擇善而從的識見。

棗祗不僅是曹魏屯田的最早倡議者,也是興辦屯田的領導者,建安元年棗祗在許創辦屯田成功,始廣泛推行于各地。因棗祗對屯田事業貢獻很大,他死后,曹操曾下令嘉獎說:

故陳留太守棗祗,天性忠能,始共舉義兵,周旋征伐。后袁紹在冀州,亦貪祗,欲得之,祗深依附于孤。使領東阿令。呂布之亂,?州皆叛,惟范、東阿完在,由祗以兵據城之力也。后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祗之功也。及破黃巾,定許,得賊資業,當興立屯田,時議者皆言當計牛輸谷,佃科以定。施行后,祗白以為僦牛輸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災除,大不便。反復來說,孤優以為當如故,大收不可復改易。祗猶執之,孤不知所從,使與荀令君議之。時故軍祭酒侯聲云:“科取宮牛,為官田計。如祗議,于官便,于客不便!甭晳汛嗽圃,以疑令君。祗猶自信,據計劃還白,執分田之術。孤乃然之,使為屯田都尉,施設田業。其時歲則大收,后遂因此大田,豐足軍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興其功,不幸早沒,追贈以郡,猶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過也。祗子處中,宜加封爵,以祀祗為不朽之事。

此令是有關屯田的第一手資料,在興辦屯田的具體措施上,棗祗力排眾議,確立了最能“豐足軍用”的“分田之術”。由于棗祗功效卓著,故祗死后,操特地下令表揚,充分顯示了棗祗在曹魏屯田中的突出作用。

在執行屯田任務中,任峻和國淵的貢獻也很大。棗祗興辦屯田成功后,曹操以任峻為典農中郎將,主管屯田事!度龂尽肪16《任峻傳》言“軍國之饒,起于棗祗而成于峻”。

國淵原為曹操司空掾屬,繼棗祗、任峻之后,典掌屯田事,“淵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豐實,百姓競勸樂業”。由此看來,操為司空時,總管屯田事業的乃是國淵,而非以往人們所說的大司農。

對曹操屯田有貢獻的人,還應提到袁渙!度龂尽肪11《袁渙傳》言:

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太祖從之,百姓大悅。

由上可知,剛召募人民屯田時,人民習慣于自耕自食的生產模式,一旦被強迫放置在國有土地上耕作,既疑慮谷物成熟后自己能否得到實惠,也厭惡軍事編制的嚴格束縛,因此便擅自逃亡。不屑說,典農官對待逃亡者的辦法是追捕和懲罰。這樣更加重了屯民的畏懼,甚至出現怠工情緒。袁渙向曹操建議變強迫為自由應募,既可使人民自覺自愿地參加屯田,也迫使典農官不敢過分虐待屯田民,從而有利于生產和積聚糧谷。袁渙的建議,得到了曹操的聽從,從而得到了百姓的歡迎。當然,所謂“順行民意”,也只能有限度地作到,但總會有所改善。所以說,曹魏屯田所以能成功,不僅歸功于倡議者和執行者,也應當贊揚使屯田得以順利進行的袁渙。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0696.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