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元960年 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此次兵變最后導致了后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陳橋兵變政變經過  

  公元959年(后周顯德六年),后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后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黃袍加身

  幾天后,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杰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并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于他外別無他路。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后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歷史

  陳橋兵變民間傳說  

  民間相傳,在陳橋驛的時候,發生了這么一件事:
  
  一天,元帥帳內,趙匡胤正一個人喝著酒,喝著喝著,他突然起身向掌書記趙普的營帳走去。
  
  來到趙普營帳,他隨意看了一眼帳內,問道:“趙大人,歇息的可好?”
  
  “多謝將軍關心。”趙普暗暗揣測著這位頂頭上司深夜造訪的含意。
  
  趙匡胤謙虛地說道:“我有一件事想請教大人。”
  
  “將軍請說,普一定知無不言。”趙普惶恐不安。
  
  “我一直想不明白漢高祖劉邦本是一市井無賴,為什么卻得了西漢兩百年天下?”
  
  “將軍,劉邦本人并無特別才能,只是他手下有一批人本事很大,劉邦的成功是他駕馭人才的成功。”
  
  趙匡胤詫異道:“哦?你說劉邦手下有什么人才?我讀書不多。”
  
  趙普道:“文有蕭何,曹參;武有韓信,張良。”
  
  趙匡胤道:“蕭何這名字倒挺熟悉的。”
  
  趙普道:“蕭何乃劉邦手下第一大謀士,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蕭何,劉邦就得不到天下,”
  
  趙匡胤看著趙普,突然發現了什么似的,嘴里連連說著“不錯”,最后留下了一句“趙大人倒挺像蕭何的”就走了。只剩趙普還在苦苦思索這句話。
  
  趙匡胤又接著來到了其弟趙匡義的營帳內。
  
  趙匡義道:“不知兄長駕到,可有何事?”
  
  趙匡胤一臉無奈,嘆道:“近來東京城內謠言四起,說點檢將做天子,這是滿門抄斬之罪。樾謸囊B累弟弟了。”
  
  趙匡義氣憤地說道:“這一定是有人陷害,咱們行得正,沒什么可怕的!”
  
  趙匡胤又嘆了一聲:“唉,當今新主年幼,太后又是女流,只怕他們聽信讒言,趙家就要多災了。”趙匡義看著兄長,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趙匡胤看在眼里,他說:“你有什么話盡管說,難道還有比殺頭更大的罪嗎?”
  
  趙匡義緊握雙拳,大聲說道:“干脆反了吧!咱們在前方拼命,他們在朝中享福,不僅不發兵餉,還要疑來疑去。況且點檢做天子也許是天意呢,我們不能逆天而行。”
  
  趙匡胤變了臉色,一把握住寶劍怒道:“住嘴!你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想我們趙家世受皇恩,萬萬不能有此想法,今天我要替家祖殺了你這個忤逆的子孫!”
  
  趙匡義急忙上前按住劍柄,說道:“兄長,現在情況緊急,心軟就是對自己殘忍,況且咱們無辜受死,趙家就會絕后,你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父親嗎?”
  
  趙匡胤聽了此話,好像呆了一樣,他突冉面向北方跪了下來,道:“先皇在上,臣趙匡胤一片忠心,日月可鑒,但是朝中大臣卻不容我,我該怎么辦啊?”
  
  趙匡義扶起他兄長,說道:“兄長放心,只要你點頭答應了,余下的事就交給我去辦,不會叫你為難的。各位將軍都對你忠心耿耿。”
  
  趙匡胤不置可否,他跌跌撞撞的走出營帳,回到自己帳里大喝好酒而睡。
  
  當夜,軍中起了一陣騷動,人人都在議論,軍糧斷絕,朝政被韓通把持拒不發餉。因主帥趙匡胤爛醉如泥趙普提議各位將軍一起召開緊急會議。
  
  第二天,當趙匡胤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忽被一陣“萬歲”聲驚醒,大將高懷德捧著黃袍,不由分說就批在了趙匡胤的身上,三軍高呼萬歲,響徹云霄。趙匡胤推辭再三,眾人以死相脅,最后趙匡胤依劉邦故事約法三章,大軍向東京進軍。城內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早已恭候多時,此二人都是趙匡胤的心腹。接下來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說的,趙匡胤逼使周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1]
  

 陳橋兵變影響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大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盤腿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先后擊敗李筠和李重進。李筠和李重進當時是后周境內兩個力量較強的藩鎮,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更感到無力與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這樣到建隆元年(960年)末,北宋在原后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歷史
  
  雖然,趙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穩定了內部政局,但是在宋的轄區外,北邊有勁敵遼朝和在遼朝控制下的北漢,南方有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后蜀等割據政權。這一客觀形勢,不能不使趙匡胤深深感覺到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因此,一當政局穩定之后,趙匡胤就開始考慮如何把周世宗統一中國的斗爭繼續進行下去。起初,他曾經想把北漢作為首要目標,但文武官員卻不贊成先攻北漢,認為這樣做有害無利,后來趙匡胤就放棄了先攻北漢的打算。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趙匡胤和其弟趙光義走訪趙普共商國策。趙普聽了宋太祖試探他的話“欲收太原”之后,沉吟良久然后說,先打太原有害無利,為何不等到先削平南方諸國之后再攻打北漢,到那時“彼彈丸黑子之地,將何所逃”。這一分析正合宋太祖走訪趙普的初衷,使他大為高興。一個先消滅南方各個割據勢力,后消滅北漢的統一戰爭的戰略方針就這樣確定了,也就是后人歸納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方略。北宋的統一戰爭基本是按照這個方略進行的,對遼和北漢,在削平南方割據勢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勢,只在邊境適當顯示武力,并對來犯之敵適當反擊。同時與契丹互派使臣發展關系,力圖保持北方戰線的暫時安定。對南方各國則密切注視它們的政治動向,尋找時機,準備找到合適的突破口。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割據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死,其幼子周保權嗣位。盤據衡州(今湖南衡陽)的張文表不服,發兵攻占潭州(今湖南長沙),企圖取而代之。周保權為此一面派楊師?率軍抵擋,一面派人向宋求援,這就給北宋出兵消滅這個割據勢力制造了一個好機會。宋太祖抓住戰機,立即以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李處耘為都監,調兵以討張文表為名從襄陽(今湖北襄樊)出兵湖南。當時北宋軍隊挺進湖南,要經過荊南節度使割據的地方,這時荊南節度使已由高保融之子高繼沖嗣位,北宋早已清楚探明,高繼沖只有軍隊3萬人,且內困于暴政,外迫于諸強,其勢日不暇給。于是趙匡胤制定了以援周保權討伐張文表為名,“假道”荊南,一舉削平荊南和湖南兩個割據勢力的方針。乾德元年(963年),宋軍兵臨江陵府,要求假道過境,荊南主高繼沖束手無策,被迫出迎宋軍,荊南亡。接著宋軍繼續向湖南進發,擊敗抵御的守軍,擒湖南主周保權,平定了湖南。
  
  乾德二年十月,宋太祖以后蜀主孟昶暗中與北漢勾結,企圖夾擊宋朝為借口,命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率兵6萬分兩路向后蜀進軍。一路由王全斌、崔彥進率領自劍門(今四川劍閣北)入蜀,一路由劉光義、曹彬率領從歸州(今湖北秭歸)出發溯江而上,直入夔州(今四川奉節縣)。由于孟昶荒淫腐朽,不修軍政,蜀軍士氣低落,抵擋不住宋軍的凌厲攻勢。宋軍二路兵馬連敗后蜀軍的反抗,迅速進逼成都,乾德三年正月,孟昶投降,后蜀亡。
  
  繼后蜀被消滅的割據政權是南漢。開寶三年(970年)十一月,宋太祖命潘美為桂州道行營都部署,大舉攻南漢。南漢主劉?負隅頑抗,但由于南漢許多將領在統治集團內部的斗爭中,被劉?殘殺,掌握兵權的是幾個宦官,軍事設施皆毀壞失修,因而無法阻擋宋軍的進攻,只好向宋軍投降,南漢亡。
  
  滅亡南漢,北宋就加緊備戰消滅南方割據勢力中比較強大的南唐。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認為出兵南唐的準備工作已經就序,為制造進攻南唐的借口,要南唐后主李煜親自到開封朝拜,李煜懼怕被宋扣留未成行。因此宋太祖就于這一年九月派曹彬率10萬大軍進攻南唐,戰艦沿江而下,殲滅南唐軍主力,包圍江寧府(今江蘇南京),開寶八年十一月李煜在被圍困了近一年后才被迫出降,南唐亡。
  
  在削平南方諸國其間,宋太祖曾兩次發兵進攻北漢,均未獲克捷。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突然死去,他的弟弟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太宗繼承了他哥哥未竟的事業,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錢?和割據福建漳、泉二州的陳洪進納土歸降,兩浙、福建亦歸入宋的版圖。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初,宋太宗親率大軍北征,他采用了圍城打援的戰法,派潘美等率軍四面合圍太原,并擊敗了遼朝的援兵,北漢主劉繼元被迫投降。至此,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基本上結束了。北宋的統一,為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陳橋兵變典故

  
  陳橋兵變是一個典故,即趙匡胤策劃的奪取后周政權的軍事政變。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趙匡胤即回師大梁逼后周皇帝讓位建立宋朝。
  
  公元959年,后周顯德六年,后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后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幾天后,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就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杰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并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于他外別無他路。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后來的宋太宗趙□)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歷史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此次兵變最后導致了后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政變經過
  
  公元959年(后周顯德六年),后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后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黃袍加身

  幾天后,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杰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并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于他外別無他路。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后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8496.html

相關閱讀: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