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
黃道婆是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年輕時她曾流落到崖州(今海南島),在那里學到一些先進的紡織技術和棉花加工方法。成宗元貞年間(1295~1297),黃道婆遇海船返回故鄉,將在崖州學到的技藝傳授給家鄉人民,并由此在長江流域擴散,促使這一地區棉紡織技術出現了一次突飛猛進的發展。長江下游地區最初沒有踏車、椎弓之類的紡織工具,都是用手除去棉籽,效率十分低下,黃道婆就將造捍、彈、紡、織等一整套工具的制作方法及織布中使用的顏色搭配、綜線挈花等技藝悉心傳授。用她的方法織成的被褥、帶、?等的各種紋樣、圖案,如花草、鳥獸、棋局、字樣等,色彩鮮艷,就像畫上去的一樣。當地的棉織品遠近聞名,烏泥涇也就成了富庶之地。由此推知,她對印染技術,至少對染紗技術已經相當熟練。關于黃道婆所傳授的紡織工具,文獻沒有詳細記載。但據王禎(農書)所記載的一些資料推測,可能是木棉攪車、木棉彈弓和木棉卷筵3種。黃道婆的革新使棉紡織生產力大為提高,反過來刺激了棉花種植業的發展,松江一度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此后,棉織品逐漸普及人民的服裝材料。
元朝的四等人
元朝將各族人民劃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4個等級,并且規定這4等人在做官、打官司、科舉名額諸方面有一系列不平等的待遇。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國姓”。色目人繼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它主要指西域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漢人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兩省人,東北的高麗人也是漢人。南人為第四等。南人也叫蠻人,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
在上述4等人中,蒙古貴族最為高貴,享有許多特權;色目人是蒙古貴族統治人民的主要幫手,漢人中少數官僚地主被籠絡利用,而其余漢人與南人一樣處于被奴役的地位;南人處于最末等,其地位還不如漢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3994.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篤哇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