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曾祖述律哥圖受成吉思汗封為八鄰部左干戶。伯顏祖父阿融承襲父職兼斷事官。伯顏父曉古臺從旭烈兀開創西域疆土,伯顏則在西域成長。公元1264年,伯顏受旭烈兀泗派遣入元朝大都奏事,世祖忽必烈見其貌偉,聽其言厲,遂留用在朝。公元1265年伯顏官拜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朝中難決諸事,其三言兩語可決之,眾人嘆服,贊為"真宰輔也"。
十一年(1274),復任左丞相,總兵分三路攻宋,與阿術統中路,取鄂州、漢陽等地,沿長江東下,次年取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地,大敗宋宰相賈似道軍于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今南京),尋進中書右丞相。十二月,下鄂州。命阿里海牙率軍鎮戍鄂州,分兵攻取湖南、廣西等地,自與阿術率大軍沿長江水陸東下,大敗賈似道軍于丁家洲,與取道淮西南下的合答、董文炳會合。
公元1275年在丁家州大敗宋軍13萬,進占建康。伯顏遣派大將阿術率兵駐瓜州,阻兩淮宋軍南援,并派兵攻克鎮江、常州、蘇州及廣德。等地,建立起以建康為中心的南進基地。南宋向元求和遭拒絕,乃征召諸路兵馬入衛臨安,調兵增援吳江、安和獨松關,并先后奪回溧陽、常州、平江等地。宋將張世杰、孫虎臣等率水師列陣焦山,與元軍決戰。元軍水陸配合,左右夾擊,以火攻俘獲宋兵萬眾人,獲戰船七百余艘。
這年冬,元軍分三路南下,參政阿刺罕率西路軍號稱十余萬,自建康經溧陽、廣德向獨松關進發;參政董文炳率東路軍號稱數十萬,以水師沿江入海,向海鹽、澉浦進發;伯顏親率中路軍萬人向常州、平江進發。他擊敗援軍,激戰兩天,破常州。無錫、平江守軍則不戰而降。元西路軍沿途斬殺敵軍二萬余,進克獨松關。東路軍直抵達臨安城下。張世杰等擁趙是、趙炳二王南逃福州,謝太后遣人奉國璽及降表請降。伯顏受降后又取太后手詔,通告未降州郡歸附。3月,他入臨安,命阿刺罕、董文炳繼續南攻,自攜所俘恭帝趙墨、皇太后全氏及南宋宗室等北歸大都。后又參加忽必烈與諸王之戰,盡平反叛諸王。
十二年三月,下建康(今江蘇南京)。伯顏以行中書省駐建康,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樞密院駐鎮江。五月,伯顏奉詔還朝商討大計,然后還軍。十一月,元軍兵分三路,進軍臨安(今浙江杭州)。行省參政阿剌罕為右軍,從建康出四安取獨松關;董文炳、張弘范為左軍,取海道經澉浦、華亭進擊;伯顏和行省右丞阿塔海為中軍節制諸道,從建康向常州進發。
十三年(1276)正月,三路軍會師于臨安;三月,南宋幼主出降。同年,宗王昔里吉、玉木忽兒等自阿力麻里舉兵叛亂,東犯和林,弘吉剌部只兒瓦臺等起而響應,漠南北震動。
十四年,忽必烈命伯顏率軍北上,平定只兒瓦臺叛亂,擊敗昔里吉于斡耳寒河(今蒙古鄂爾渾河)。
十八年(1281),十八年(1281),從皇太子真金撫軍漠北,益藤州四千丸百余戶為食邑。
二十二年(1285),代諸王阿只吉總軍西北。
二十四年(1287),東北的乃顏和諸王哈丹等發動叛亂,忽必烈命伯顏自別失八里移軍駐守哈剌和林,阻止海都和乃顏軍隊會合。又派他親至勝剌哈處,偵察敵情。
二十六年(1289),伯顏任知樞密院事,分院和林。二十九年(1292),進討依附海都的明里帖木兒(阿里不哥子),又獲勝。因有人讒言伯顏駐軍北方,保守無功,忽必烈遣玉昔帖木兒代總其軍,召居大同。
三十年,忽必烈病危,召伯顏入侍,與玉昔帖木兒、不忽木同受顧命。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同年,在諸王大臣參加的忽里臺上,伯顏、玉昔帖木兒推舉鐵穆耳即皇位(見元成宗鐵穆耳)。是年十二月,伯顏病逝。
事跡
伯顏取臨安之戰
中國南宋德□元年(1275)至二年,元丞相伯顏率軍攻取臨安(今杭州),滅亡南宋的重要作戰。宋、蒙(元)交戰多年,雙方長期對峙。
元至元十二年,元軍攻占建康(今南京)、鎮江(今屬江蘇)等重鎮后,元世祖忽必烈重新部署滅宋戰爭: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帥宋都帶等取江西,以切斷南宋東西聯系;命中書左丞相阿術攻揚州(今屬江蘇),阻淮東宋軍南援;命中書右丞相伯顏率元軍主力直取臨安。
十月,伯顏于鎮江分兵三路南攻:參政阿刺罕為右路軍,率步、騎自建康經溧陽(今屬江蘇)、廣德(今屬安徽)攻獨松關(今浙江安吉南);同署行中書省事董文炳為左路軍,率舟師經江陰(今屬江蘇)、許浦(今常熟東北),由海路趨澉浦(今浙江海鹽南);伯顏與同署行中書省事阿塔海率中路水、步、騎軍向常州(今屬江蘇)、平江(今蘇州)進發,并節制諸軍,會師臨安。中路阿塔海率軍攻常州,宋知州姚?、通判陳?等協力固守。宋廷得知常州危急,遣淮將張全率兵2000救援,知平江府文天祥也派尹玉、麻士龍等率兵3000隨張全赴援。二十六日,麻士龍等于虞橋(今常州東南)戰死。尹玉部與元軍力戰,殺千余人,但張全隔河不援,遂敗。尹玉收集殘部500人在五木(虞橋東)與元軍鏖戰一晝夜,僅數人脫險,余全部戰死。元右路阿刺罕軍自建康出發,先后克溧水(今屬江蘇)、溧陽,破銀樹、東壩(今高淳東),俘宋守將趙淮,進至護牙山(今安徽郎溪北)又敗宋援軍,乘勝攻下廣德、四安鎮(今浙江安吉北)等地。左路董文炳軍占領江陰。宋廷大懼,急征15歲以上臨安民為兵,同時從平江調文天祥軍入衛臨安。十一月十六日,伯顏率軍至常州,與阿塔海會兵圍城。招降不應,伯顏令運土筑壘與城齊,上置火炮,連攻兩晝夜破城,姚?、陳?戰死,伯顏盡屠城民。常州失守,無錫、平江宋守軍不戰而降。二十三日,阿刺罕軍攻占獨松關,鄰近守軍望風而遁。十二月初五,董文炳軍進占許浦。二十七日,伯顏遣兩浙大都督范文虎會同阿刺罕軍攻安吉州(今湖州),激戰三日破城。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三路元軍會師皋亭山(今杭州北),進逼臨安城下。知臨安府文天祥、浙西制置副使張世杰請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出走海上,自率軍背城一戰。太皇太后謝道清不許,遣使奉傳國璽及降表向元軍乞降。駙馬都尉楊鎮等擁益王、廣王入閩中,張世杰等各率所部南走,繼續抗元。二月初五,宋恭帝趙(上曰下絲)率百官請降。伯顏受降后,又取謝道清手詔,招降未附州郡。三月,伯顏命阿刺罕、董文炳繼續南攻,自攜恭帝、皇太后全氏及南宋宗室等北還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
此戰,元軍采取水陸配合、分進合擊、戰撫兼施的方略,迅速進軍臨安城下,迫使南宋朝廷投降。(www.gs5000.cn)
伯顏自留后路
元代時有人告乃顏想要謀反,皇帝下詔令伯顏去偵察他的情況。伯顏知道自己此去兇多吉少,就做了精心的準備。伯顏發現如果要平安回來,逃回來時的交通是一個關鍵。于是,伯顏就帶上許多皮袍進入乃顏所管轄的地區。到了乃顏控制的地區以后,每到一個驛站,伯顏就把這些皮袍送給管驛站的官員,一路上交了不少朋友。
乃顏反心已決,對伯顏的來意也有所了解,他設下一個計謀,準備除掉伯顏。伯顏到了乃顏處,乃顏為他設宴,打算在宴會中把他抓起來。伯顏發現事態不妙,同他的隨從快步逃了出來,分三條道逃走,管理驛站的官員因為得了他皮袍,便爭著把健壯的快馬獻給他,于是他便逃脫了。
伯顏為元丞相,位極人臣,一生又多半在軍旅中度過,但喜吟詠,不僅能詩,還善度曲,他以得天獨厚的軍旅統帥生活為基礎,創作了不少內容充實,氣勢雄渾的詩歌及散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7654.html
相關閱讀: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