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關于孫承宗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孫承宗的傳奇典故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孫承宗,明末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

  一、外財不富苦窮人

  孫承宗小的時候,家里很窮。照理說讀不起書。但孫承宗的父親孫麒深知沒文化就不能成才,就省吃儉用,哪怕從牙縫里摳也要供孫承宗上學讀書。于是就送他到城西關學堂去念書。

  同學讀書的兒童內都是官宦富家子弟,他們瞧不起孫承宗。恰巧有段時間班級里經常失竊,不是丟東西就是丟錢。這幫富家子弟就懷疑上了孫承宗。于是他們就去到先生那里“告狀”。要求把孫承宗趕走。

  教書先生是個很有學問的宿儒。在他眼里,孫承宗雖說穿著破舊,生活貧寒,但聰明用功,品德優秀,便從心里十分喜愛,覺得孫承宗是可教之材,將來一定能成為國家棟梁。

  富家子弟們“學舌”說孫承宗偷東西,老先生根本不信。他搖著頭,笑嘻嘻地說“我敢擔保,孫承宗決不會做那樣的事!币恍⿲W生不服氣。老先生就出了個主意,說咱們試他一試。

  第二天清晨,老師拿了一錠銀子放在教室門口,然后和幾個學生躲在教室后面,隔著窗戶監視。

  孫承宗背著書包走進教室。一眼就看見了地上的銀子,便隨手撿了起來。同學們以為他要裝進自己的衣袋,但只見孫承宗嘆了一口氣,說了一聲“外財不富苦窮人”,就又把那錠銀子放在原地,坐到自己的桌前去讀書了。

  從此,學堂里的孩子們都知道了孫承宗的高貴品德,孫承宗成了大家的榜樣。

  二、大寺坑的蛤蟆

  在高陽縣,有一句只有本縣人才能聽懂的歇后語,叫作“大寺坑的蛤蟆??鴉雀無聲!被蛘呤恰按笏驴拥母蝮??干鼓肚兒發不出聲”。

  這個歇后語有點來歷。

  高陽縣地處九河下潲,原本是多水的地方。早年間,河流縱橫,洼塘遍地,到處是蘆葦水蕩。水多青蛙就多,那時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人們每天都在青蛙鳴唱中生活,有經驗的人,還能從蛙唱中聽出當年的年景。如果聽到蛙陣中傳出:“兒啊,苦啦,上船,走啦!”,那這一年定遭水澇,準備下船只木筏,外出逃荒要飯扛長活去吧。如果聽到的聲音是“一石,八斗,一石,八斗!”這一年就會風調雨順,穩獲豐收。連青蛙都預報產量了,一畝地能打一石八斗糧食,這在當時已經是難得的高產了。

  孫承宗小的時候,在縣城西關的學宮讀書。學校旁邊有一個大寺廟,大寺廟旁邊有一個大水坑,人們就管這個坑叫大寺坑。大寺坑邊上長滿了蘆葦,蘆葦里頭有無數青蛙。這些青蛙原來也和其他地方的青蛙一樣吃飽喝足了,整天鳴叫鼓噪。此起彼伏,陣陣不停。

  這一天,孫承宗正在學宮讀書,讀到緊要處,不禁掩卷沉思,思考書中的玄機和奧理,正有一股智慧的火花迸發出來,轉眼就會稍縱即逝之間,忽然從大寺坑傳來一陣討厭的蛙鳴。孫承宗的腦海頓成一片空白,奇思妙想倏爾無蹤,雅詞佳句再也難尋。承宗不禁大怒,覺得這一坑青蛙的鳴叫不但影響了自己讀書的注意力,也干擾了全學校同學們的學習。于是回過頭向大寺坑的青蛙們大喝了一聲:“別叫了!”

  說也奇怪,就這一聲,大寺坑的蛙鳴聲嘎然而止。只見那些青蛙,無論是碧綠小巧的“小青”,還是灰黃土氣的“老蔫”,也無論是肥碩壯大的“花包”,還是滿身疙瘩的“老疥”,全都干張著嘴,肚皮一鼓一鼓,就是不敢發出聲音,或者根本發不出聲音。從此,孫承宗和他的同學們有了一個非常安靜的讀書環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9948.html

相關閱讀: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