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少年通武,本系漢武帝時朔州人聶壹的后代,因避仇而改姓,幼時為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他武力過人,召以從事,讓他帶兵至京都,又從何進。何進派他到河北招募軍隊,何進敗,張遼以兵隨董卓。董卓被呂布殺死后,張遼又投呂布帳下為將,呂布占領徐州,很倚重張遼。后呂布在下邳被曹消滅后,張遼隨歸曹操。由于戰功卓著,被任命為中郎將,賜爵關內候。
張遼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后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杰并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張遼不僅勇猛過人,有膽有識,而且精于用兵,善于謀略,建安20年(公元前215年),張遼駐守合肥,孫權乘曹操進兵漢中之機率領十萬大軍來取安徽,雙方在合肥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張遼率手下強兵將士800人沖鋒陷陣,連殺敵兵無數,直沖到孫權帥旗之下。孫權大驚失色,部將聞風喪膽,不戰而逃。后來發現張遼部下僅幾百人,才又返回,把張遼包圍起來,面對重兵圍困,張遼毫無懼色,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進殺出包圍圈數次,竟無人能夠阻擋。孫權圍城十幾天未果,只好撤軍,張遼又乘勝追擊,連打勝仗。這一次激戰,張遼打出了魏軍的軍威,也顯示了自己杰出的軍事才能。曹操聞訊,非常贊賞張遼的膽略和才識,遂拜他為征東將軍。
張遼是三國時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征戰。黃初3年(公元222年),張遼病逝于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曹丕得知這一消息,痛哭流涕,為失去一員大將難辦過至極。謚張遼為“剛候”,讓張遼的兒子張虎繼承了張遼的爵位。
大將張遼
張遼——字文遠
四處為官——
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曹操(個人理解為尋找明主之路)
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于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招降昌?——
與夏侯淵圍昌?于東海,數月糧盡,議引軍還,遼謂淵曰:“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譯文:數日以來,我每次去到城周圍的時候,昌?總是一直給我眼神。又看見他射的弓失更加稀少了,這一定是他有所猶豫,所以沒有力戰。我要前去與他對話,說不定可以勸降。)”乃使謂?曰:“公有命,使遼傳之!?果下與遼語,遼為說“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歸附)者受大賞”。?乃許降。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家,拜妻子。?歡喜,隨詣太祖。太祖遣?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曹操認為這樣不好,這里看得出曹操還不是很信賴張遼)”遼謝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張遼奉圣旨,?必不敢害故也。(這里顯示出了張遼的自信)”
歷歷戰功——
從討袁譚、袁尚于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
從攻袁尚于鄴,尚堅守不下。
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復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被曹操重視了),以遼為蕩寇將軍。
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穎,封都亭侯。
從征袁尚于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智平叛亂——
時荊州未定,(曹操)復遣遼屯長社(地名)。臨發(出發前),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全軍一片混亂)。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譯文:別慌,這不是全部的人馬***,一定是幾個人帶頭的小叛亂,想要用火燒造成混亂罷了)”乃令軍中,其不反者(不**的人)安坐。遼將(親自率領)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有頃定(不一會),即得首謀者殺之。
勇登峻險——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發生叛亂),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牛蓋等討蘭(分兵兩路討伐)。(梅)成偽降禁,禁還(于禁個笨蛋,就這樣撤退了)。成遂將其眾就蘭(兩隊叛軍合二為一),轉入?山。?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險狹,步徑裁通,(陳)蘭等壁其上(據險而守)。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边|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譯文:這就是所謂的一對一,勇者才能向前)!彼爝M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
重點推薦:合肥激戰——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將守衛合肥)。太祖征張魯,教(注釋:教:諸侯王公的文書,這里可以理解為錦囊)與護軍薛悌(給護軍薛悌一個密封的文書),署函邊曰“賊至乃發”(在邊緣寫著:敵人到了才打開)。俄而(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看曹操的錦囊),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敝T將皆疑(兵力懸殊,出戰的話怎么能贏呢?)。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趕到),彼(孫權軍)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這是叫我們在他們還來不及合流之前襲擊他們),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英雄所見略同)。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壯士),椎牛饗將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戰。平旦(清晨),張遼被甲持朝(全副武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孫權麾下(身先士卒,直闖本陣)。孫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孫權被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襲嚇得夠嗆,大家連忙保護孫權撤退到一個土山之上,用長戟守衛)。遼叱權下戰(張遼:豎子孫仲謀,下來應戰!),權不敢動(孫權暗忖:如此猛將,如何可奈何!),望見遼所將眾少(突然發現張遼的人數不多),乃聚圍遼數重(包圍戰法)。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雖有重重包圍,奈何張遼當世之猛將,硬是殺出一條血路),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然而還是有一部分人馬被圍困。。。)遼復還突圍(好一個張遼,回馬又殺了進去),拔出余眾(全員脫出!)。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孫權雖然人多勢眾,卻無人能阻擋張遼之鋒芒)。自旦戰至日中(從白天大戰到中午),吳人奪(奪:喪失)氣(吳軍喪氣),還修守備(張遼領軍回城修筑守備工事),眾心乃安,諸將咸服(全軍上下心悅誠服!)。權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孫權攻不下合肥,撤退了)。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張遼不愧亂世之青龍,竟然還敢引兵追擊,甚至幾度差點擒獲孫權)。太祖大壯遼(曹操這才意識到,張遼不是普通的猛將!),拜征東將軍。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對當日的戰斗依然感慨不已)。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其他事跡——
曹丕嘆服——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睘槠鸬谏,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賁。
深得器重——遼還屯雍丘,得疾。帝(曹丕)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消息,道路相屬。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還屯。
孫權喪膽——孫權復叛,帝(曹丕)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英雄之死——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遼病篤,遂薨于江都。帝為流涕,謚曰剛侯。
官位——前將軍,內朝官,亞于車騎、驃騎和大將軍
張遼-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性別男
籍貫[并州]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前將軍晉陽侯謚曰剛
家族資料父親知
母親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張汛
子女張虎
相關人物丁原呂布曹操孫權關羽李典
曾效力過的勢力東漢魏呂布董卓|李?|郭汜
張遼-簡明歷史傳記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魏名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說降關羽白馬圍,降昌?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后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吳將呂范。黃初三年,遼病篤,卒于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三歲。
張遼-簡明演義傳記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曹魏名將。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為呂布部將,曾多番令曹軍陷于苦戰,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后呂布喪于白門樓,曹操經劉備、關羽勸說,待遼以上禮,張遼遂降為曹家將。從曹操以后,遼隨軍征討,多有戰功,曹操亦益待之如親信;又從勸關羽降于曹操。赤壁戰中,張遼親載曹操脫難,并射傷東吳名將黃蓋。赤壁戰后,曹操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后孫權果引軍入寇,張遼智激李典后三人一同出戰,自率二千余騎打敗敵軍十萬,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后來張遼于黃初五年隨曹丕征江東,為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營后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
張遼的歷史評價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度龂疚簳邚垬酚趶埿靷鳌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薄度龂緲愤M傳》
(魏文)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薄度龂緩堖|傳》
(孫權)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三國志張遼傳》
張遼-歷史年表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是聶壹(西漢武帝時商人,曾發動“馬邑之謀”,向匈奴進行誘敵戰,可惜失敗告終)之后人,為了避乖辟怨,遂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漢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遼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馀人。遼募兵尚未還,而京中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于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于騎兵隊長,地位略低于將軍)。<BR>后來,呂布為李?所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后至徐州。</P><P>東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領魯相,時年二十八歲。</P><P>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后曹操破呂布于下邳,張遼部領呂布軍馀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P><P>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圍的前鋒,擊破袁紹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及曹操擊敗袁紹時,別遣張遼鎮治魯國諸縣。</P><P>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于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數日以來,遼每次行于重圍外時,昌?都會特別看著我。而且其軍所發矢石越來越稀少,此必是昌?心內猶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戰。遼希望能挑試一他,并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下山,不是很好嗎?”于是命人向昌?說:“曹公有命,使遼為其傳達。”昌?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懷兼四方之眾,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賞”。于是昌?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于是支身上三公山,入昌?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見遼如此誠而無詐,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BR>曹操先遣昌?還東海,隨后訓責張遼說:“莽然支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睆堖|卻拜答道:“因為遼憑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必不敢加害,所以才會這樣做的!</P><P>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張遼從討袁譚、袁尚于黎陽時,咸有功勞,行中堅將軍。</P><P>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軍攻袁尚于鄴城,袁尚堅壁守疊,久攻不下。曹操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斗而先還許都,使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遷徙其民至河南。</P><P>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軍又再攻鄴,這次終于攻破鄴城,張遼奉命別巡趙國、常山,招降了緣山一帶的賊眾及黑山孫輕等。然后張遼又從攻袁譚。</P><P>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譚破后,又受命安撫海濱一帶,征破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與長廣太守何夔合兵討允平賊從錢等。曹操表漢帝,稱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笔諒蜄|萊諸縣后張遼引軍還鄴城,親自出迎張遼,更與遼共載一車,封遼為蕩寇將軍,其見任如此。</P><P>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張遼復又別擊荊州,平定江夏諸縣,率軍還屯臨潁,封都亭侯。</P><P>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其后從征袁尚于柳城前,張遼諫曰:“許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會。今公遠征塞北,若劉表遣劉備襲許,據之以號令四方,公之勢去矣!辈懿俨吲卸▌⒈肀夭荒苋斡脛洌炖^續出征。<BR>行軍中途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勸曹操即時赴戰,曹操壯其行為,親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張遼。遼遂引軍突擊,大破敵兵,親斬單于蹋頓于陣前。</P><P>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那時候荊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張遼屯軍于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半夜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顧謂左右道:“不可驚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引起叛變之人,想藉此惑亂他人而已。于是傳令軍中,只要不是反亂者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于陣中。不久情況穩定下來,軍中隨即擒獲首謀者,并將其殺除,動亂亦告平定。<BR>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P><P>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盧江人陳蘭、梅成占據氐等六縣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又命張遼督領張?、牛蓋等討伐梅蘭。當時梅成詐降于禁,于禁引軍便還。不料梅成趁機會帶其軍眾往投陳蘭,二人轉入?山自守。?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約有二十馀里,道路險狹,陳蘭等眾避于其上,山下進軍難通。張遼意欲登山進兵,諸將皆說:“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睆堖|卻說:“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進)!庇谑沁M至山下安營,起兵上山攻擊,終于斬下陳蘭、梅成首級,盡虜其眾。曹操論諸將功勞,說:“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蕩寇將軍張遼)功也。”于是增其邑,假節。<BR>當曹操征孫權無功而還時,任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部領七千馀人馬屯守于合肥。</P><P>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與臧霸同為征濡須口的前鋒,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孫權都督公孫陽。</P><P>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孫權大將呂蒙奇襲攻下盧江的皖城,張遼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無奈被迫退軍。</P><P>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往征張魯,先教護軍薛悌,付其一書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張遼,上有字樣云“賊至乃發”(賊軍來到便拆信閱之)。不久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合肥諸守將乃共同拆信視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敝T將皆為此感到疑惑。此時張遼便說:“曹公遠征在外,待其救兵來時,敵軍必定已攻破我們了。所以曹公教我等眾將,待敵軍未合便逆(迎)而擊之,摧折敵軍鋒銳,以安眾人之心,然后方可堅守。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須疑惑?”<BR>而典亦與張遼持相同意見。于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于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立殺數十人,斬其二將,并于陣中大呼己名,然后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其眾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于是忽聚眾軍數重圍困張遼。張遼于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沖撞而開,張遼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但陣中尚有馀眾未出,皆號呼張遼道:“將軍舍棄我們了嗎!”張遼復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馀眾。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敢當張遼之將。<BR>自朝辰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魏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眾心方才安然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為均表嘆服。孫權守擊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于是還軍退師。張遼率諸軍乘勢追擊,差點可以再有擒獲孫權的機會。曹操聞此,大壯張遼的表現,拜遼為征東將軍。</P><P>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復征孫權。軍到合肥,曹操循行視察昔日張遼作戰的地方,贊嘆良久。于是增加張遼手下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P><P>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濡須口,孫權請降,留夏侯?、曹仁、張遼等屯居巢。</P><P>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曹仁于樊城,適時孫權稱藩于魏,不足為患,于是曹操召張遼及諸軍悉數回救曹仁。但張遼軍尚未至,徐晃已破關羽,曹仁之圍遂解。此時張遼與曹操會于摩陂。遼軍至時,曹操乘車輦視出慰勞張遼,張遼遂還屯陳郡。</P><P>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時,張遼轉封前將軍。朝廷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不久孫權又再叛變,曹丕遣張遼還屯合肥,并進爵都鄉侯。朝廷又給予張遼母親輿車,派遣兵馬送張遼家人到張遼軍屯之處,當張遼母親至時,張遼導領隨從出迎。張遼所督的諸軍將吏皆羅拜于道旁,看見此景的人均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后來文帝踐阼,張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并前二千六百戶。</P><P>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張遼朝圣于洛陽皇宮,曹丕便引張遼會晤于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張遼述說過后,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公?是與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齊名的東周大將。他因平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于是為其建造第舍,又特為張遼母親筑殿,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營、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皆為虎賁。</P><P>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孫權又復稱藩。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并令虎賁問其消息,道路上往來相繼不絕。張遼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迎接張遼就行在所,自己則車駕親臨,執張遼之手,賜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給御食。待張遼之疾稍可,遼即回還屯之處。正當其時,孫權復叛,曹丕遣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范。不久張遼病篤,竟逝于江都,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謚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P><P>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F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P><P>齊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1889.html
相關閱讀: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