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揭秘:美國宣布獨立后首都為何是華盛頓?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定都費城還是華盛頓

美國在1776年宣布獨立后首都起初設在費城,這里在當時是一座與紐約并列的大城市。1790年美國政府決定另建一座新城作為首都,但北方和南方的代表對新都的選址意見不一。

北方代表提出的方案是把首都選在特拉華河下游,因為這是個紀念地,獨立戰爭中大陸軍司令華盛頓曾在這里率軍過河,大敗英軍。

而南方代表則主張把首都定在波托馬克河地區,也就是后來華盛頓城所在的位置。經過多次協商,最終選定了這塊位于3個州交界處的平地作為新都的地點。

朗方的規劃

1791年,法國工程師朗方被美國總統華盛頓邀請來為未來的美國首都制訂城市規劃方案,當時朗方37歲。朗方的父親曾在法國王室當過宮廷畫師,因而他幼年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年輕時又在巴黎皇家藝術學院學習過。

1777年,朗方與一批法國志愿者來到北美,幫助北美人民抗擊英軍,并結識了華盛頓將軍。當華盛頓請他規劃新首都時,他以充沛的熱情投入勘察設計,去滿是雜樹和沼澤的現場考察,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初步的規劃設計。

朗方有自己的城市規劃理念,他在城內的顯要地點樹立了一些偉人像。這些計劃中的偉人像后來都擴建成了華盛頓城內的地標性紀念建筑。

朗方做規劃不是按慣例先規劃道路網,而是先規劃主要建筑物,然后在這些建筑之間設計“直接來往的大街”。他以國會大廈和總統府(后因被刷成白色稱為白宮)為中心,把這兩幢最重要的建筑安排在一條軸線上,即今天的賓夕法尼亞大街。

國會大廈的地勢居于中心位置,并位于華盛頓的最高處,高30米。他認為在山坡上建造國會大廈,“其默契程度就像紀念碑基座之于紀念碑一樣”,可借地勢體現立法權的優勢地位。

遙相呼應的總統府也是選在一個較高的地點。再以國會大廈和總統府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放射出若干條道路,通往一連串的紀念碑、紀念館、重要建筑和廣場。這些道路分別以美國獨立時13個州的名稱命名。

在放射狀的主干道之間,再填充次要的方格狀道路系統。而且以國會大廈為起點的東西軸線和以總統府為端點的南北軸線的交匯點計劃建華盛頓的騎馬雕像。他還規劃了一條400英尺(122米)寬、1英里(1.6公里)長的“林蔭道”。

根據他的設想,這塊場地應該是“游憩勝地”,建造劇院、學術機構以及“各種各樣可以吸引學者供人們休閑的地方”。

為體現美國憲法中三權分立的理念,朗方原先設想把國會大廈、總統府和最高法院分別安排在三個點上,形成一個三角區,遺憾的是他沒能在規劃中明確標明最高法院的位置,以致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才在國會大廈的東北建造了最高法院的大樓,沒能實現朗方最初的構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3066.html

相關閱讀: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