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歷史上唯一因節儉而誤國的皇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富有四海的皇帝一旦崇尚節儉就會被史書記錄在冊并大加頌揚,但是一生節儉的道光帝卻被人揶揄,因為他不是節儉而是摳門,而且生前娶的三位皇后也是夫唱婦隨。

清朝在經歷了康乾盛世之后,到了中期就走了下坡路,開始走向衰敗,尤其是道光皇帝當政期間,曾經強盛的大清朝逐步走向衰落且毫無回轉之勢。因為各種原因,道光帝并沒有顯赫的功績,但也算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可惜這位皇帝有個致命傷??摳門。作為個人摳門,有利有弊;可是作為皇帝摳門,這就有可能誤國了。

勤儉過日子的皇帝

皇帝自古以來就是榮華富貴的代名詞,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富有四海的皇帝一旦崇尚節儉就會被史書記錄在冊并大加頌揚,但是一生節儉的道光帝卻被人揶揄,因為他不是節儉而是摳門,而且生前娶的三位皇后也是夫唱婦隨。

當道光還是皇子的時候,隨著嘉慶帝去盛京(今沈陽)祭奠先祖時,被祖上節儉的生活深深觸動,回京后立即派人清空了房間里除了床鋪桌椅等基本家具以外的所有陳設,每天下午四點前后打發小太監出宮買燒餅,因來回路遠,買回的燒餅又冷又硬,道光夫妻倆就沏上一壺熱茶,等啃完燒餅馬上上床睡覺,這樣連燈油錢也能省下來了。

這樣的節儉做派可不是偶爾為之,而是一以貫之。根據史料記載:道光帝只用普通的筆、硯,每頓飯只吃四個菜,除了代表國體的龍袍之外別的衣服破了都打上補丁接著穿。不僅如此,道光帝還把宮廷經費從每年40萬兩降到了20萬兩,于是進宮不再是吃香的喝辣的了,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在非節慶日不得吃肉,嬪妃們平時也不準用化妝品,更不能穿錦繡的衣服。

道光登上皇位之后,迅速把他的節儉風氣推而廣之,要求所有官員也一起節儉。每次上朝議事,他看見衣著光鮮的官員就生氣,于是規定六品以下的官不能穿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于不愛節儉的官員,道光帝處罰起來毫不手軟,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里大宴賓客,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而他對于堅守節儉信條的人獎賞起來也很大方,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冬檢閱京城禁衛軍時,他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當場高興地允諾給幾位主管官員各升一級。

有人提撥款立即變臉

如果道光帝在生活瑣事中摳門也就罷了,不過是讓宮里的妃嬪們陪著皇帝過過苦日子而已,但是道光帝治國也秉承摳門的準則,一旦要討論諸如海防、邊務、河患治理等用錢的問題時,大臣們一提撥款,道光帝立即面露不虞之色。

道光初年,新疆地區發生張格爾叛亂,數萬清軍遠行萬里、征戰多年,終于平定了叛亂。但叛亂平定之后,在張格爾地區布防的問題上,邊防將軍們因為道光的摳門而與皇帝出現了分歧:原本將軍們考慮到道光帝的本性充分精簡人數之后,呈報了1.8萬的邊防人數,但是道光帝還是嫌兵多、軍餉多,硬是砍去了三分之二的人數。將軍們認為6000士兵根本無法勝任張格爾地區的布防任務,于是向皇上提出只守新疆東部、讓西部自治的方案,道光帝又大罵他們膽敢放棄防守國土,居心叵測。關于到底派多少士兵既能布防又能節省銀子一直懸而未決,于是張格爾布防事宜拖了好幾年,最后折中出各省裁兵、將省下的餉銀充作新疆布防經費的方案。

此后,又發生了鴉片戰爭,其實道光帝最初對待鴉片的態度就是強硬的“禁”,不僅發布禁煙法令,還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道光帝終于還是從主戰派倒戈到主和派里去了,因為不僅大英帝國船堅炮利,清朝連吃敗仗,損兵折將,更重要的是打仗是要花大錢的,眼見得大把銀子花出去,清軍卻接連失敗,損失慘重,這可把道光帝心疼壞了。在收復被英軍占領的浙東三鎮的戰事以失敗告終之后,道光帝徹底喪失了武力戰勝敵人的信心,因為這次對抗,清朝征兵11500人,募鄉勇22000 人,用餉銀1645000兩,這種規模的“大出血”完全不符合道光帝節儉的作風,考慮到如果對抗還將繼續往里面填銀子,道光帝堅決要求妥協。

道光帝的節儉根本對緩解大清的經濟危機毫無用處,治理國家需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而不是舍本逐末、錙銖必較的摳門。道光帝在位時期,有心治國但不得其法,終致清朝由盛而衰,逐漸走向沒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5566.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