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先后經歷了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這幾個主要的朝代,然而,他們卻都沒有跳出興亡周期率,在一番興盛過后都相繼滅亡了,幾乎,每個朝代滅亡的原因都因暴政,不得人心造成的,但其中,其滅亡的原因還有哪些重要的因素呢?
秦——統治殘暴,相權過大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來看,秦朝的統治是相當殘暴的,受商鞅變法的影響,統一后的秦朝依然是嚴刑峻法,稍有不慎便上酷刑,誅連九族,并且勞民傷財,修筑阿房宮,使當時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難免產生反抗的情緒,最終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滅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丞相權力過大,雖說是三公九卿制,但權利依然側重于丞相,人們都說是奸臣趙高滅亡了秦國,然而趙高沒有丞相李斯這個靠山,怎能讓自己的計謀一步步得逞?在自己當了丞相后更加大權在握,變本加厲,濫殺大臣,導致眾叛親離,使秦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漢——郡國并行,重用外戚
漢朝自統一后,漢朝也曾仿效秦朝實行郡縣制,但之后為了凸顯尊嚴,鞏固統治而實行了郡國并行制,實質上是郡縣制與分封制的結合,大肆分封諸侯,重用外戚,但其結果非但沒有鞏固中央集權,反而爆發了七國之亂,地方諸侯權利過大,嚴重影響了中央集權,在與諸侯的較量中,由于連年的征戰,耗損了國力,導致漢王朝走向滅亡。
唐——藩鎮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無論科技、武器、農業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朝的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藩鎮,唐朝統一后在全國設藩,將臣子封為節度使,去管轄各個地區,最終導致地方權力嚴重膨脹,引發了安史之亂,從此之后,唐王朝在一次次的動亂中(如:黃巢起義、王仙芝起義)風雨飄搖,最終滅亡。
宋——重文輕武,兵力不足
宋朝借鑒唐朝的覆滅,為防止藩鎮割據的重現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權,鎮壓勞動人民的反抗,以及防御遼、夏等侵擾,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包括職官、軍事、科舉、法律等制度,并實行三司制,使中國古代自宋朝中央集權完勝地方分權,地方分權再無力與中央集權相抗衡。宋朝統治者認為,要加強統治,就必須削弱武將的權利,為此實行收精兵,杯酒釋兵權,武將沒有了兵權,使得宋朝在戰斗中兵力弱小,兵與將配合能力差,在與夏、遼、金、蒙古的戰斗中處處被動挨打,一味求和,經過幾年的戰斗后終被打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3983.html
相關閱讀: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過秦論-賈誼
百里奚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