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和?的致命失誤:未曾想過“乾隆死了我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乾隆即位以后,在軍機處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無定員,由皇帝指定親信的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兼任。軍機大臣的值班房在隆慶門內的北側,軍機章京的值班房在隆慶門內的南側。

  軍機處的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后來逐漸演變為全國政令的策劃與執行的中心,地位遠遠高于內閣,因此日常事務相當緊張。軍機處的辦事程序,一般是:每日寅時(凌晨3-5點),軍機大臣及章京先后到崗,內奏事處太監發下經皇帝批閱過的奏折,軍機章京分送各軍機大臣翻閱,如無特旨,漢大臣只看漢字折,滿大臣只看滿字折,這就是所謂的“接折”。卯刻(早晨5~7點),乾隆皇帝晨起,進膳后批閱部院本章及各督撫折子,大約辰刻(上午7~9點)左右,開始召見大臣,也就是“叫起”。軍機章京事先把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另貯一黃匣,在“叫起”的時候交軍機大臣捧進去請旨,這就叫“見面”。軍機大臣和皇帝見面后退出,召軍機章京面授皇上旨意,分別交各章京起草繕寫,人各一通,如有字數過長或急需繕遞的,則由幾個人分紙速寫。旨稿繕寫完畢,交達拉密(領班章京)核校,然后貯進黃匣,送軍機大臣閱看,詳酌無誤之后,這才交內監傳遞送進,這叫“述旨”。內監們往往穿梭往返,絡繹不絕,相當繁忙緊張。

  當軍機大臣的,因為要當面奉旨,要快速準確地記下皇帝的指示,因此除了熟悉前朝、本朝各種律例之外,第一,頭腦反應必須敏捷,要求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第二,記憶力必須超強,要求具備博聞強記、隨問隨答的本領。這樣的官員,年紀太大,當然是很難對應的。

  乾隆三十八年的軍機處,幾個滿漢軍機大臣的年齡是:漢臣劉統勛七十五歲,劉綸六十三歲,于敏中六十歲,袁守侗五十一歲,梁國治五十一歲;而滿臣中,除阿思哈、豐額、索琳年齡不清楚外,舒赫德六十四歲,阿桂六十歲,慶桂三十九歲,明亮三十八歲,福隆安約四十歲左右,?蛋布s二十歲左右。這樣的年齡結構,對于政務繁忙的軍機處來說,已經不是“偏老”,而是已經“嫌老”,可能多數人都感到精力不濟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乾隆皇帝想要培養一批年輕、精力充沛、具有敏銳政治眼光、處事干練決斷,而且完全忠于自己的人,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和?恰恰就具有這樣的特長。那一年,和?二十三歲。兩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年,和?二十五歲。閏七月,值乾清門。十一月,擢御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就是正二品官了;再過一年,乾隆四十一年,和?二十六歲。正月,授戶部侍郎。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哦鶜q,就當上了戶部侍郎,這可是總管全國財政的從二品副部長級大官,還是“賞戴一品朝冠”的呢!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自己吹牛、靠皇帝賞識,恐怕是做不到的。何況所有這一切升遷,都是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實際上只在一年的時間中完成的。古往今來,還有誰比他升得更快?

  正因為和?知道有錢不會遭到皇帝的猜忌,“愛權”才會遭到皇帝的懷疑,因此,他終其一生,絕不拉幫結派,也盡量不和王公貴戚多來往。他只求自己的“一人之下”,安享太平富貴。

  和?終其一生,所犯的最大錯誤,就在于他沒想到“乾隆死了我怎么辦”。他十分明白,只要乾隆不死,他就不會倒臺。那是他的一把鐵桿保護傘。只要自己不和乾隆爭權,乾隆就不會下決心搞掉他。第一,乾隆還要依靠他,仰仗他,甚至離不開他;第二,他知道乾隆也不是一個卸磨殺驢的市井小人。但是,乾隆不可能長生不老,他一旦死了呢?

  和?當然不傻,他雖然不拉幫結派,但不等于他手下沒人,缺乏智囊,從來不考慮“下一步怎么走”的問題。問題正在于他不想參與王子們的皇位之爭?滴蹊b于皇位的繼承引起了手足相殘,定下了既不立嫡也不立儲的決策,雍正、乾隆也恪守謹遵,表面上看起來,宮廷內的皇子之間,像是一潭死水,波瀾不興,但是水面底下,實際上卻是暗流洶涌,從來沒有靜止過。面對這樣的局面,和?也感到十二分為難。讓誰當太子,并不是皇族或王公大臣們投票選舉產生,而是由皇帝經過考察一個人作出決定。以和?的所處地位加上他的聰明睿智,他不是不可能從乾隆的口氣中探索到皇儲的人選。問題在于:乾隆早就下了決心,要做六十年皇帝,那么,不言而喻,長子、次子等等,就不可能考慮了。等到乾隆退位,長子、次子也都六十多歲了,一個老太子登基,能做幾天皇帝?何況乾隆的長子、次子早都死了。所以,皇儲必然是年輕的皇子,倒是可以猜想得到的。問題就在于乾隆對諸皇子的考察非常細心,盡管他心中也許已經有了定見,可是第一還要繼續考察,第二不知道什么時候發生一件什么事情,已經決定了的人選,就有可能推倒重來。何況乾隆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在立儲這件事情上,從來不透露絲毫口風呢!因此,對和?來說,這也是一場賭博。找對了主兒,固然對自己的今后有莫大的好處;如果一旦押錯了賭注呢,不但自己將會成為宮廷斗爭中的犧牲品,全盤皆輸,萬一被乾隆看出來了,只會兩頭不討好,導致仕途的立刻終結!

  所以,和?權衡輕重利弊,作出了不投靠任何一個皇子、不參與奪儲的任何活動的決定。這也可以說是他聰明的決策。

  聰明人也有反被聰明誤的時候:當和?從乾隆那里得到將要傳位給嘉慶的確切消息,他還是沉不住氣,提前一天,給嘉慶送去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對嘉慶的擁戴。結果,馬屁拍到了馬腳上,嘉慶及其智囊,早就已經決定犧牲和?,從而解決大權旁落的問題和國庫空虛的難題;于是,和?這一舉動,反倒授人以柄,成了嘉慶扳倒和?的第一件口實:二十宗大罪中的第一件!

  古往今來,凡是被寵信的人,不外乎人才、庸才、草包這樣三種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5660.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