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賜姓朱,名成功。因此后人也多稱其為“國姓爺”。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亦商亦盜,最后官至福建總兵。鄭芝龍早年旅居日本平戶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婚,生下鄭成功。鄭成功7歲時從日本返回中國,開始接受儒家教育。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南明永歷皇帝冊封鄭芝龍為南安伯,福建總鎮,負責福建全省的抗清軍務。次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鍵為帝,年號隆武,鄭芝龍被冊封為南安侯,負責南明所有軍事事務。清軍進軍福建之時,鄭芝龍降清,隆武政權也隨之滅亡。鄭成功得知父親要降清,曾苦苦勸阻。眼見父親執迷不悟,鄭成功氣憤之下單獨跑到南澳島,召募了幾千人馬,堅決抗清。清王朝幾次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成功拒絕。
鄭成功強大起來后,與抗清將領張煌言聯合起來,率軍分水陸兩路進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中了清軍假投降之計,兵敗退回廈門。鄭成功回到廈門后,開始籌劃攻占臺灣,以此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恰在此時,在荷蘭軍隊里當過翻譯的何廷斌,趕到廈門求見鄭成功,勸鄭成功收復臺灣。何廷斌還送給鄭成功一張繪有荷蘭侵略軍軍事力量布置的臺灣地圖。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派他兒子鄭經帶領一部分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25000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大軍越過臺灣海峽后,在澎湖休整,準備直取臺灣。
荷蘭侵略軍為阻止鄭成功軍隊進攻臺灣,將軍隊集中在臺灣和赤嵌兩座城堡,并在港口沉船,以此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鄭成功在何延斌領航下,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臺灣島。經過激戰,荷蘭侵略軍慘敗,龜縮在兩座城里不敢應戰。他們一面派人到爪哇島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試圖以十萬兩白銀換取鄭成功軍隊退出臺灣。鄭成功斷然拒絕了荷蘭侵略者的要求,并且采用切斷赤嵌城水源的方式迫使盤踞在赤嵌的荷蘭人投降。對盤踞在臺灣城的侵略軍,鄭成功決定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他們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后,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投降。公元1662年初,鄭成功將荷蘭侵略者趕出了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不久,卻突然暴病而亡,年僅38歲。關于鄭成功的死,有這樣的說法:鄭成功在收復臺灣的同時,也接到兇信,說他父親被家奴伊大器告發,伊大器稱鄭芝龍和鄭成功之間不時有書信往來,圖謀不軌。清朝廷震怒,將鄭芝龍全家處死。鄭成功聽到消息后,捶胸頓足,望北慟哭道:“你要是聽我的勸告,怎么會招來殺身之禍?”
不久鄭成功又得知,叛將黃梧在自己家鄉挖了鄭氏祖墳,鄭成功更是捶胸拍案,整天哀傷慟哭。他咬牙切齒發誓說:“人活著結下怨恨,與死者有什么關系呢?要是有一天我領兵打回去,我不一寸寸地將你碎尸,我就枉作人間大丈夫了。”鄭成功的愿望在14年后實現,鄭經攻陷漳州時,也挖了黃梧的墳鞭尸,替父親雪了恨。
公元1662年4月,南明兵部司務林英削發為僧,從云南逃到臺灣見鄭成功,向鄭成功哭訴道:“皇上(永歷帝)聽信奸相馬吉祥、逆戚李國泰之話,避居緬甸,F在吳三桂攻緬,緬王已將皇上獻給吳三桂,聽說已經被吳三桂殺害了。”鄭成功聽罷,更是痛哭不已。
原文載于《歷史密碼III:千古之謎終結解讀》,文裁縫編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6127.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