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為什么魏延在諸葛亮死后被殺:只有他敢用魏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魏延應該是三國時代頗具爭議的一位人物。在名著《三國演義》中,這位勇武過人的名將,只是因為同頂頭上司諸葛亮的北伐意見不合,最后被冠以謀反的罪名,落個誅夷九族的下場。那么,歷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義所言,身陷諸葛亮的黑手,落個身敗名裂?如若翻閱史料,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當然,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魏延的個人履歷:魏延早年只是劉備帳下的一名小兵,負責喂喂馬、帶帶小孩之類的散事(這和演義里戰文聘、斬韓玄的說法有些不同)。當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的理想絕不在于燒飯砍柴。后在,劉備部署入蜀戰役,魏延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奮勇臨陣,數有戰功。這一切,自然被劉備看在眼里,不久,魏延就被提拔為牙門將軍(一種較低級的軍官編制)。

  不久,劉備進位漢中王,政治軍事中心將要遷到成都,這時候,需要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軍事重鎮漢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必定是張飛,張飛也以為必定是自己。劉備卻破格拔魏延為都督,領漢中太守。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擔此邊防重任,一時間輿論一片嘩然。為了消除大家的誤會,劉備特地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會上,劉備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這次成功的媒體見面會,給魏延的公眾形象大大加分。

  從打雜小兵到鎮守一方的軍區司令員,魏延在短短數年之間就完成了自己事業的三級跳。當然,急劇地躥紅也使魏延的個人心態發生了微妙變化,權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不過,魏延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隨著“老板”劉備伐吳失敗,身死白帝城,蜀國的實權人物,也由劉備變成了諸葛亮。

  文人出身的諸葛亮,在魏延眼里無非是個學院派人物,按現在話講就是“磚家”、“叫獸”之流。不過,諸葛亮畢竟是頂頭上司,盡管心中不以為然,但也不太敢造次?勺灾T葛亮之下的一干同僚,魏延可就絲毫不給面子了(“延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三國志》)。這時,劉琰撞到了*口。這位劉琰同志,可是蜀漢政權的元老人物,早在劉備領豫州牧的時候,就已經隨之南征北戰(“先主在豫州,辟為從事”)。有趣的是,盡管久在軍中,可劉琰同志卻從不上陣殺敵,只是在后方做做心理輔導,搞搞文藝活動,豐富一下士兵的業余生活(相當于現在的文工團團長)。

  對于劉琰這位文藝骨干,軍旅出身魏延是很有偏見的:軍人的職責是殺敵,要跳舞回家跳去。有次劉琰在軍中準備文藝節目,恰被魏延撞見。一個大男人領著一干女子成天在舞臺上騷首弄姿,成何體統,魏延氣不打一處,破口大罵。中國人是很講究排資論輩的,一位政壇元老被一名后生面叱,肯定是很難下臺。不久,劉琰就在諸葛亮面前參了魏延一本(“與魏延不和,言語虛誕”)。其實,魏延平時的霸道作風,諸葛亮是有耳聞的,但奈何蜀漢后期將星凋零,魏延又是個人才,因此一直未有問罪(“憑魏延之驍勇”《三國志》)。劉琰的密本,讓諸葛亮左右為難。權衡再三,諸葛亮覺得北伐在即,搞娛樂應該讓位搞軍事的,于是給劉琰安了一個造謠的罪名,遣送回了成都(“亮責讓之,於是遣琰還成都”)。

  如此看來,正是諸葛亮這把無形的幕后保護傘,魏延得以躲過劉琰的“政治挑釁”。不過,魏延同志囂張的氣焰并未因此收斂,反而愈發目中無人,甚至連諸葛亮的秘書楊儀,竟也不能幸免。《三國志》有這樣一段記載:“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至并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雖然開軍事會議并非要求一味地斯文端坐,但拿刀在別人頭上晃,行為顯然有些不妥。楊儀是文人出身的,“小宇宙”比較脆弱,經此恐嚇,往往都是梨花帶雨(“儀泣涕橫集”)。每每遇此劍拔弩張情景,諸葛亮總會拉著委屈的楊儀,蹲在軍營外的廣場上喂一下午鴿子,不發一語,然后再回營吃飯,當沒事發生過。

  魏延若是只在劉琰、楊儀等一干文人面前耍耍橫,那倒也就罷了,可他卻把跋扈的作風帶到了軍隊,這自然引來了軍界同僚的不滿(“平日諸將素不同”《三國志》),王平就是其中最大牌的一位。這位王平同志,是蜀漢后期少有的將才,馬謖失街亭正是他的臨危不亂,才使得北伐隊伍不致潰不成軍。更可怕的是,在他的手下,還掌管著蜀漢精銳特種部隊“無當飛軍”。恰王平這人又“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三國志》),也就是性情狹隘,對輕視自己的人心懷怨恨。對于這樣一位權重人物,魏延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頤指氣使的派頭,王平苦于諸葛亮這把保護傘的庇護,也只能隱忍不發(后來楊儀能平息魏延的“叛亂”,正是得到軍方王平的大力支持)。

  更有意思的是,魏延的囂張行徑不僅在蜀漢軍政兩界引起“公憤”,甚至連遠在東吳的孫權也忍不住插上兩腳(在信息相對閉塞的冷兵器時代,魏延的離奇“事跡”居然風傳到了東吳,可見官員意見之深)。有次,孫權宴請蜀漢的外交使節費?,酒歡之余,忽然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魏延,牧豎小人也。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三國志》)。孫權的話講得相當有藝術:魏延是個禍害,應該盡早除之,不過,這是你們蜀漢的內政,我也就是借個酒興說說罷了。當然,對于孫權的這通“酒后胡言”,諸葛亮又一次充當了魏延的保護傘,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對其有所懲治。

  但是,世界上沒有一把萬能的保護傘,五丈原上諸葛亮終于大限將至。對于自己仙去之后魏延的命運,諸葛亮很是揪心。于是,秘密地招來長史楊儀、司馬費?和護軍姜維等人,開了一個通氣會:你們幾個趕快回去趕緊動員各部整裝退兵,魏延同志負責斷后,如果魏延不肯聽命,就隨他的便吧(這個語境有點類似當年毛主席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林彪如要叛變就隨他去吧)。此外,諸葛亮還擔心個性偏激的楊儀事后會對魏延進行政治清算,于是飛鴿傳書給成都的后主:退軍之后剝楊儀軍政權力,命溫和派領袖費?掌管政府事務。(“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為尚書令,儀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

  可以看出,充當保護傘的諸葛亮為保存魏延,可謂設下重重機關。如果事情順著諸葛亮的安排,魏延也許會得到善終的?墒牵T葛亮隕落五丈原,愚蠢的魏延天真認為自己展示才華的機會來了,居然打著北伐的旗號胡來。殊不知,他最大靠山已經倒了,沒有諸葛亮從中周旋,楊儀、王平終于開始秋后算賬,一刀拔了這個“眼中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2300.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