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施瑯:施瑯,字琢公,福建晉江人。首先說此人一生反復無常。他自己都承認是“十七歲作賊”,最初在明總兵鄭芝龍部下任左沖鋒。1646年(順治三年),清軍進福州,施瑯跟隨鄭芝龍投降清軍,然后被撥歸嘉定三屠的屠夫之一的李成棟麾下,從征廣東,攻打南明兩廣政權,李成棟突然“反清復明”后,施瑯也跟著李成棟“反清復明”,又投入鄭成功部。鑒于他的歷史,鄭軍中不少將領對他并不信任。施瑯對此大為不滿,對鄭成功說自己心灰意懶,想去當和尚,借以探測對他的態度。
鄭成功并不為所動,只叫他另行募兵,組建前鋒鎮。施瑯見難以挽回,一氣之下真的剃光了頭發,不再參見鄭成功。
不久后就發生了曾德事件。曾德原先是鄭彩部下的將領,鄭芝龍降清后,曾德不大得志,在鄭成功軍中受施瑯節制。施瑯被削去兵權后,曾德為求出頭之日,利用過去在鄭氏家族軍隊中的關系投入鄭成功營中,充當親隨,即所謂“恃鄭氏親昵,逃于鄭所”。施瑯聽到消息后,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馳令勿殺”,施瑯卻悍然不顧,“促令殺之”。鄭成功見施瑯違令擅殺鄭氏舊將,遂命逮捕施瑯。施瑯被捕后,在一些舊親信部將的庇護下,竟然奇跡般地逃到大陸淪陷區,公開與滿清接觸。鄭成功獲悉后,怒不可遏,在七月間把施大宣、施顯(施瑯的父兄)處斬。施瑯得知消息后,遂死心塌地投靠滿清,一意同大明為敵。順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鄭成功率軍攻克臺灣,結束了荷蘭統治者在臺灣三十八年的統治,從此,鄭氏政權以臺灣為根據地,以金門、廈門為支點繼續堅持著抗清斗爭,166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籌快船一百六十艘,新募官兵三千人,日夜操練,準備進攻廈門。
施瑯大將軍:平定臺灣傳奇這時,荷蘭侵略者應清政府邀請,率領兩千五百六十三名兵士,裝備四百四十門大炮,駕駛十七艘巨艦,于七月底抵達福州港。荷蘭從“擇地長久貿易”出發,一則欲取臺灣,二則以圖通商,他們為了實現這一侵略目的,自愿力助清廷攻打金門、廈門二島。然后進兵奪取臺灣,要清廷將臺灣島以及該島一切事務交給荷蘭人。清軍在荷蘭船隊的協助下,于十月向鄭軍發起大規模進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3931.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