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世人大驚:毛主席一生中最警惕的人是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56年蘇共20大曾經震撼了全世界。蘇共20大重要的內容是打開了否定斯大林的大門。赫魯曉夫做為蘇共領導人,是批判斯大林的核心人物。

在22大上通過一個讓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瞠目結舌的決議:“大會認為在列寧墓中繼續保留約.維.斯大林的水晶宮是不適宜的,因為斯大林嚴重地違反了列寧的遺訓,濫用權力,大規模鎮壓正直的蘇維埃人,以及在個人崇拜時期的其他行為使他的靈柩在弗.伊.列寧墓中成為不可能。”

資料圖:赫魯曉夫

資料圖:赫魯曉夫

很快,斯大林的遺體從列寧墓中被拉到火葬場焚燒。從此,赫魯曉夫成了毛澤東眼中最壞的人。在毛澤東看來,赫魯曉夫這樣在領袖生前好話說盡死后鞭尸批判的人是十足的兩面派、野心家,是必須引起他高度警惕的。從此毛澤東開始警惕“中國的赫魯曉夫”。為了防止赫魯曉夫式的人物隱藏在黨內,毛澤東發動了wen hua ge ming 上下一起尋找“中國的赫魯曉夫”。

李敖:目前許多人有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導致中國大陸的發展落后于同期的日本和"四小龍"。這是當今最大的謬誤。

首先,日本和"四小龍"的起點與中國不一樣。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就開始了工業化,到二戰時,日本能夠年產上萬架飛機,而中國連一架飛機都不能制造。許多人以為德國和日本經過二戰,變成了一片廢墟,其實戰時德國和日本的工廠都隱藏到地下或者分散,美國的飛機根本奈何不得,否則美國根本不需要扔原子彈和拉攏蘇聯出兵,用飛機將倭國工廠統統炸光就行了。手持木棍的日本兵還抵擋美國人嗎?

李敖:目前許多人有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導致中國大陸的發展落后于同期的日本和"四小龍"。這是當今最大的謬誤。

首先,日本和"四小龍"的起點與中國不一樣。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就開始了工業化,到二戰時,日本能夠年產上萬架飛機,而中國連一架飛機都不能制造。許多人以為德國和日本經過二戰,變成了一片廢墟,其實戰時德國和日本的工廠都隱藏到地下或者分散,美國的飛機根本奈何不得,否則美國根本不需要扔原子彈和拉攏蘇聯出兵,用飛機將倭國工廠統統炸光就行了。手持木棍的日本兵還抵擋美國人嗎? 日本到1945年7月仍有月產上千架飛機的能力,比1942年的飛機月產量還高,說明其工業基本完整無損。何況日本擁有一支宏大的科技隊伍,以及一支熟練技術工人大軍,這是舊中國根本無法比擬的。因此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日本實際要領先中國80年。

即使是臺灣和韓國,由于它們曾經成為日本的部分領土(殖民地),整體水平也要領先中國大陸50年(誰如果不信這一點,可以去閱讀著名作家蕭乾在1946年寫的《冷眼看臺灣》一文)。

而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城市,以整體水平來衡量當然要比中國大陸(大多數地區是農村)發達得多。何況它們還是英國遠東殖民地的兩大中心城市,英國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財富都集聚到這里,所以中國大陸與它們的出發水平不同。

經過毛澤東時代的短短三十年,中國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偉大工業強國的歷史性跨越。中國實行的是趕超戰略,即瞄準西方先進的工業水平,別人有的我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到毛澤東去世前夕,幾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國都有了。天上有噴氣式飛機,地下有汽車、火車和輪船,衛星、導彈、原子彈樣樣俱全。而"四小龍"能造什么?

它們是典型的殖民地經濟,只能造服裝鞋帽之類。它們趕上了冷戰時期的好時光,那時西方殖民地各國的反帝獨立斗爭風起云涌,對西方來說,只有在美英刺刀保護下的"四小龍"才是安全的,因此投資都集中于它們,造成了它們的短暫繁榮。

但它們沒有發達的制造業和核心技術,繁榮根本長不了。20世紀初期的阿根廷靠養羊也曾富得流油,但現在如何呢?冷戰結束后,"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很快陷入困境,而中國卻仍在高速前進,因為中國有自己的制造業,幾乎什么都能夠制造。而中國的工業化基礎正是毛澤東為中國人民奠定的。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與西方強國的經濟差距飛快地縮小著。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稱毛澤東時代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臺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國的現代化》一書中認為,新中國取得了其它任何國家都沒有取得過的成就。但是近20年來卻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謬論,認為1960年中國的GDP與日本相同,1980年則降為日本的1/4,到1985年更降為日本的1/5。

其實這是某些經濟學家的錯誤計算。他們是用當年中國和日本的GDP各為多少美元進行比較,而忽略了兩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80年代前后,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使日本經濟出現了虛擬膨脹;而同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大幅下降,使中國經濟總量看上去似乎大大"縮水"。

因此,用美元總值進行的中日經濟比較,就與實際有很大的差異。事實上,正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的實際規模已經超過日本。還應該說明的是,所謂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也是日元升值使日本經濟憑空膨脹給人們的錯誤印象。如果比較當時蘇聯和日本的工農業總產量,日本較蘇聯相距尚遠。

例如,蘇聯解體前的最高年鋼產量和最高年發電量,日本至今也未能超過,而中國到90年代已經超過。今天,中國鋼產量是日本的3倍,年發電量是日本的1.5倍。目前中國的鋼、煤、水泥等許多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

誠然,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并不是很快,但這是為了籌集中國工業化的資金。西方工業化的資金來自殖民掠奪(英法)、剝削黑奴(美國)、對外征戰獲得賠款(德日)。而象蘇聯和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只能首先節衣縮食積累工業資金,將自己的工業發展起來,然后利用工業創造的財富享受美好生活。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首先建立了大量的礦山鐵路,然后是鋼鐵廠,再以后是機械廠。當機械工業初具規模后,就可以建立各種輕紡廠、自行車廠、電視機廠等等,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但毛澤東就在中國即將從積累時代轉向消費時代的時刻離開了我們,沒有看到人民生活獲得極大改善那一天的到來。這是他一生的遺憾。而許多不明道理的人,卻將毛澤東時代看成貧窮的時代。

令人遺憾的是,最近一二十年來,中國的某些經濟學家被四小龍的暫時發展所迷惑。在他們的鼓吹之下,中國一度采取了與四小龍相似的經濟發展路線,即追求的是賺錢而不是趕超。這些年來,中國利用外資建立了許多低水平的加工工業,賺了一些錢,卻沒有集中力量進行艱苦的技術趕超,導致中國的技術水平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毛澤東時代,中國曾經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而最近一二十年來,中國取得了哪些引以為傲的技術成就呢?也許只有飛船上天了,但這是靠毛澤東給我們留下的技術底子。如果當初我們按照毛澤東"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的先進水平"這句話指引的道路走下去,中國今天已經是與美國并立甚至超過美國的現代化強國。

有些人認為毛澤東是專制獨裁。他們不知道,西方民主制度的特點是一盤散沙,軟弱無力。美國也承認,凡是實行了美式民主的發展中國家,至今未有能夠在經濟方面取得成功的。20世紀初期德國和日本工業化進展最快,它們的君主專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因為強大的中央集權體制使它們能夠將資金集中于重工業。

戰后,日本和"四小龍"在它們的高速發展時期,都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而實際是專制國家(日本是自民黨長期執政,新加坡是李光耀家族掌權,香港是殖民統治,臺灣和韓國是軍人獨裁)。中國沒有在20世紀后半期實行美式民主,是中國的大幸?梢院敛豢鋸埖卣f,如果要阻止中國在21世紀成為世界首強,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行歐美式民主制度。

菲律賓近年光榮地實行西方式民主,選出的總統都是演員和美女。我們不難想象,如果在中國實行西方式民主,那么中國眾多的小燕子迷們就會將身穿日本軍旗裝的趙薇抬上總統寶座。當然趙薇的軍旗裝事件很可能只是無心之失,但如果被扶上去是另外一位為金錢不惜匍伏在洋人胯下的女明星,由這樣的人來領導偉大的中國趕超西方,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1959年,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在北京機場合影。記者和圍觀的人群包圍著雙手插兜的赫魯曉夫,此時,毛澤東和他相對著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氣氛有些尷尬。

赫魯曉夫,對于生活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期間,他三次訪華,與中國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既有對華友好的一面,也有結怨的一面。可以說,三次訪華的曲折經歷、是是非非,折射出建國后中蘇兩國一段特殊而又復雜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會見赫魯曉夫尷尬場面 對方雙手插兜

1954年9月29號,毛澤東、劉少奇、同赫魯曉夫

1954年9月29號,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同赫魯曉夫檢閱三軍儀仗隊。

1954年9月29日赫魯曉夫訪華參加中國國慶典禮。

1958年毛澤東會見訪華的赫魯曉夫。

1959年赫魯曉夫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周年慶典。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擁抱。

1959年赫魯曉夫最后一次訪華。在國慶宴會上毛澤東面無表情,一臉凝重。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

毛毛澤東與赫魯曉夫、胡志明舉杯。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握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0278.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