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背后隱藏的巨大企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一批留美學生赴美前合影  “半吊子”大躍進  師法日本的“事半功倍”,已經不僅僅適用于治國大政的改革,也同樣于適應于那些急于躋身先富(貴)起來者行列的年輕人。面對著洶涌的留學潮,日本人推出了雙軌制教育……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弦暗臋鸦漫的時節,望去依然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卻少了往日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那些頭上盤著大辮子,間或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的大清國天之驕子們,如同上年的落英般不見蹤跡! 1909的櫻花季節,東京突兀地少了這樣一道風景線。在1905-1906年間如潮水般涌來的清國留學生,也如同潮水般地迅速退去!笆澜鐨v史上第一次以現代化為定向的真正大規模的知識分子的移民潮”(美國歷史學家Marius Jansen語),在澎湃洶涌的前戲之后戛然而止,給時人和后人都留下了意猶未盡的無限悵惘! 鸦浔M后,7月28日,清國留學生的大本營、最具盛名的宏文學院(原名亦樂書院、弘文學院)舉行了最后一次畢業典禮。創辦者、日本著名教育家、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在典禮上黯然宣布:“本院最初系受中國之依賴而設,今日已無依賴之處,乃宣告停辦。本院應盡之義務,至此結束!薄 〖孜鐟馉幨『,在震撼和刺激下,大清國似乎找到了崛起和復興的榜樣,形成了向日本學習的高潮。1898年戊戌變法中,張之洞在那篇不無政治投機嫌疑的《勸學篇》中發出了到日本去留學的號召,被日本學者稱為“留學日本的宣言書”。而到日本留學的最重要理由就是“事半功倍”:除了路近費省、語言接近之外,“西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日本人)已刪節而酌改之”。這就是說,對于那些有點艱澀甚至危險如河豚般的西學,日本人已經幫我們試吃并拔毒了! 〈笄鍑奶厥馍鐣贫蕊@示了特殊的動員能力??  1901年劉坤一、張之洞提交《籌議變法謹擬采用西法》奏折,明確提出:“以后新派總署堂官、章京、海關道員,出使大臣及隨員,必選諸曾經出洋之員……若未經出洋者,不得開缺送御史、升京卿、放道員!币脒M大清國涉外部門,捧上公務員的鐵飯碗,你就得是個海歸! 1903 年,朝廷頒發由張之洞擬定的《奏定游學日本章程》,規定只要在日本的學校獲得學歷證書,就可以分別獲得舉人和進士等相應的頭銜,并授予一定的官職以示獎勸之意;隨即,學務大臣(教育部長)有《奏定考驗出洋畢業生章程》八條! 1905年清政府正式廢除科舉制度,將原先科舉做官的道路徹底堵死,留學成為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捷徑。7 月,光緒在保和殿主持首次留學生考試,14 名留日畢業生被分別授予進士、舉人出身,并賞給翰林院檢討、內閣中書等! 1906 年10 月,學部與外務部共同頒布《考驗游學畢業生章程》,確定每年10 月對海歸們考試兩場,擇優聘用……  師法日本的“事半功倍”,已經不僅僅適用于治國大政的改革,也同樣于適應于那些急于躋身先富(貴)起來者行列的年輕人。那些直接通向官場的學科,如法政、軍事、警察等,擠滿了求學者。  面對著洶涌的留學潮,日本人推出了雙軌制教育:為成年學生開設速成科,學制半年至一年,課堂上配翻譯,課程集中在最熱門的軍事、警務、師范等;為較年輕學生開設普通科,學制三年,提供日本學校的標準課程! ≡凇肮珓諉T資格”的指揮棒下,年齡跨度相當大的學生們,都蜂擁進了速成科。宏文學院從1902-1906年共招收1959名學生,只有129人進入普通科,占6.6%;日本法政大學開辦的法政速成科,從1904到1908年共開辦5期,接收清國留學生達1885人。1907年,清廷學務大臣在奏折中承認:“在日本留學人數雖已逾萬,而習速成者居百分之六十,習普通者居百分之三十,中途退學輾轉無成者居百分之五六,入高等及高等專門者居百分之三四,入大學者僅百分之一!绷魧W日本成為最快戴上“海歸”頭銜從而進入大清政府機關的捷徑,如同外地的螃蟹在陽澄湖洗個澡后便成了大閘蟹,身價倍增! ∪毡旧倘搜杆傩袆,大量“野雞學院”紛紛涌現,學制一個比一個短,最夸張的是能在幾天內就拿到畢業證。湖南留學生楊度等在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當月即卒業。前東京高等商業學校校長寺田氏在1905 年指出:“自費留學者多為富家子弟,其消費金額也比其他官費生要多。教育清國人的私立學校之增加雖不是壞現象,但多數只是以利己或營利為目的!薄皩W店”之間展開激烈競爭,學費只要降低一元,就足以挖走別店的生源。而學生們為了回國后求職方便,到處周旋,使勁收集一張又一張的畢業證! ∪绱怂俪芍拢羧諏W生學業普遍低下,絕大多數無非混到了中學水準。日本法政大學總理梅謙次郎就曾指出,日本學生進大學學習法政一般需要3至4年,而中國學生還得先學習語言,然后才能開始專業學習,正常必需6至7年,卻在6個月就“速成”了,蘿卜快了自然沒法洗泥。  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就對這種速成科不屑一顧,他們為清國留學生只提供正規的三年學制課程。1905年9月,該校高管訪問中國,應答中國高官們很擔心留日學生的“危險思想”,一針見血:“回國后鼓吹極端危險議論的都是些不用功的學生!彼麄冋J為,努力追求學問的人,不會接受任何顛覆性的思想。如此論斷近乎武斷,但在此后風云詭譎的中國近代史舞臺上,更為活躍更能折騰的海歸們,的確都是那些不大重視學業、甚至沒在課堂上認真聽幾天課、連所在國的語言都還說不利落的學生領袖們! ∫庾R到“留學垃圾”問題的中日官方先后采取行動,全面收緊“野雞學!钡膶W生注冊和入讀,并取締速成科。清政府隨后選擇了五家日本學校,向他們提供津貼。中國學生無論公費自費,均需經過嚴格選拔,與日本學生同學習、同考試,一次不及格留級,第二次不及格就退學。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留日學生的質量得到了迅速提高,在1910 年秋的海歸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留日學生在考試合格的561 人中占到了516席,成效斐然。  在“留學大躍進”年代,多數拿著公款或私款在日本吃喝嫖賭、不學無術的半吊子們,儼然成為日后民族復興的“脊梁”。大清國正處在人才饑渴期,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些半吊子們至少能說一些時髦的改革術語,盡管他們沒認真看過(或許壓根看不懂)政治理論著作;至少愿意穿上筆挺的制服,踩著鏗鏘的馬刺,盡管他們或許壓根不會騎馬,也從來沒有放過一槍一彈。面對任何可能的質疑,他們只要用“大清國情”四個字便可輕松化解! ∨c半吊子人才一起從日本“事半功倍”地進口的,還有大量的被 日本“山寨化”了的半吊子西方理論。盡管在大清國領導人最初的制度設計中,日本只是學習西方而需要的一塊便捷的墊腳石,但實際上,很少有人再愿意或有能力踩著這塊墊腳石去直接接觸西方文化的本源。人才是速成的,理論也是速成的,西方理論無論魚蝦均被日本廚師加工成了生魚片,剔除了他們認為不健康的東西,再被更為粗放的筷子夾起來,送進了饑腸轆轆的中國肚子! W了點皮毛的庸醫們都自以為是華佗再世,救國救民的藥方漫天飛,如盲人摸象,互不相讓。傳統的黨同伐異包裹上時髦的日式語言,無論保守派、維新派還是革命派,骨子里都依然是權謀派,不擇手段,急功近利,在拉鋸折騰中消耗著大清帝國的最后一點本可用于民生、用于自強的精力。  浮躁、喧囂,半吊子們滿世界晃蕩,這就是1909年開場的宣統朝,一個櫻花爛漫的季節,卻永遠看不見枝頭的果實……  難產的“美國夢”  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崛起,比肩日本。留日生與留美生在中國歷史舞臺上不斷成為主角。做長線的美國與做短線的日本在中國體現了鮮明的對比……  燈市口左近的史家胡同,相當地寬闊軒敞,兩旁都是深宅大院,透著貴胄氣息。這條胡同平時并不嘈雜,但在1909年9月初的幾天卻相當喧鬧。  大清國第一次留美資格考試就在這里舉行,來自全國的640名考生云集京師。
考試相當復雜和嚴格,共有15門功課。第一輪考試安排在9月4日、5日,只考中、英兩種語文。語文過關者,才能進入下一輪考試。第二輪從9月9日考試,第一天考代數、平面幾何、法文、德文、拉丁文;第二天考立體幾何、物理、美術、英國歷史;第三天考三角、化學、羅馬史、希臘史。監考者除了大清國外務部與學部的官員,還有美國使館的官員。最后的錄取率并不高,共47人,僅為7%,其中就有后來著名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 ⒖颊吲c監考者們或許并沒能完全意識到,他們正在參與的是一場將注定被中美關系史銘記的特別事件。這場特殊的考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中國、美國乃至世界。  1900年春夏之交,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華北、東北地區都爆發了義和團動亂。隨后八國聯軍入侵,大清中央政府流亡西安。經過復雜的臺前幕后折沖和激烈的討價還價,中國與14國共同簽訂了《辛丑條約》,按照當時全國人口平均每人1兩白銀計,向列強賠款白銀4億5000萬兩,史稱“庚子賠款”! ∶绹谋憩F在列強中相當特立獨行,它自始至終都拒絕將大清政府作為自己的作戰對象,而將自己定位為類似協助中國政府剿匪的角色。在《辛丑條約》的談判中,美國堅決反對列強向中國索要高額賠款,認為那將把中國逼向災難,影響列強的“可持續性”掠奪(或曰發展)。美國甚至要求將賠款數額提交海牙國際法庭仲裁,但因遭到其他列強堅決反對而作罷! ≠r款數額確定之后,正逢國際市場上黃金上漲,白銀下跌,列強認為中國以白銀支付賠款的方式將給他們造成巨大損失,要求改用黃金支付,而這樣一來,中國所承受的財政壓力更為巨大。這就是困擾晚清財政史上的所謂“鎊虧”問題。  此時,美國研究如何通過主動減少自己的賠款額,帶動列強共同削減賠款,以幫助中國“減負”。擔任美國國務院遠東問題顧問的柔克義,奉命在1904年底向國會提交一份備忘錄,建議美國可主動減少一半庚子賠款! 1905年1月,中國駐美公使梁誠與美方商討庚款支付方式,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表示:既然中國已經同意了向其他列強支付黃金,美國必須享受同等待遇;但為了幫助中國,美國考慮退還部分賠款。梁誠向國內提交的報告中認為,這筆擬議中的數千萬美元退款“合則見多,分則見少”,不應攤發給各省,給貪官污吏們上下其手的機會,“與其徒資中飽,起交涉之責言,何如移應要需,定樹人之至計”。這“樹人之至計”,就是在國內“廣設學堂”,向國外“遣派游學”。這樣,美國“既喜得歸款之義聲,又樂觀育才之盛舉”,中國則“以已出之資財,造無窮之才俊,利益損益己適相反”! ×赫\對退款用途的看法與美方一致,但沒有得到北京大員們的支持。當時正值大清國的“改(革)開(放)搞(活)”攻堅階段,資金缺口很大,新政的成本多靠攤派解決,因此形成了越改革越腐敗的惡性循環,甚至引發基層群眾對如此改革的暴力反抗。美國人在這個時候主動退款,不僅夠哥們,而且簡直是久旱降甘霖。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建議,應該將退款優先用于興辦路礦、發展經濟,再用所獲余利去辦學,那就是標本兼顧的兩全之策。袁的觀點代表中央的主流意見,但當時中美之間正因粵漢鐵路的贖回問題而關系微妙,中方不便對退款問題多加議論。隨后,又因為美國通過排華法案,在中國引發了大規模的抵制美貨運動,美國政府擔心此時退款會被中國的憤青們解讀為美國向中國屈服。如此遷延,直到1907年中美關系逐漸恢復了正常,兩國才能就庚款退款及用途展開正式談判! 〈藭r,東三省成為大清國的戰略焦點,為抵御日本和俄國在該地區越來越猖獗的掠奪,中國一方面將東三省作為改革特區,實行政策傾斜,加快“移民實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美國的支持,將美國作為開發東北、抗日拒俄的最主要同盟者。當日、俄、英、法在遠東結成一個松散的同盟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提議中、德、美三國結盟與其對抗,得到中國的積極響應。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希望以美方的庚款退款2000萬美元作為資本金設立東三省銀行,以東三省的財政收入和美國庚款退款為抵押在美國發行債券,東三省銀行的利潤則可用于派遣公費留學生前往美國。但此舉遭到美國政府的堅決反對! ⑼丝钔耆糜谵k學,幾乎是美國各界的共識,其中既有洋溢著美國精神的理想主義追求,也有著眼于美國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考量。在1905年的抵制美貨風潮中,中國青年高漲的反美情緒引起了美國上下的警覺。外交官(如美國駐日代辦亨廷頓?威爾遜)與學者們(如康奈爾大學教授精琪)都向總統發出警告,美國所接收的中國留學生太少,甚至遠不如歐洲小國比利時,美國將因此在精神領域內失去對整整一代中國人的影響力。  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提醒羅斯?偨y:“哪一個國家能夠成功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哪一個國家就將因此而在精神與商業兩方面收獲最大的回報。如果美國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國的留學潮流,并使其壯大,那么我們此時就能以最圓滿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那就是以知識和精神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边@位大學校長堅信,為贏得中國青年而付出成本和代價,即使從物質利益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的??“與軍旗相比,道義與精神將更有力地支配商業”! ≡诟鹘缤苿酉拢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向中國退還庚子賠款的議案,并授權總統全權安排。在美國政府的強勢導引下,中國也同意了將退款完全用于辦學。兩國商定:從開始退款之年起,中國政府于前4年每年遣送100名學生赴美留學,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選派50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直至該項退款用畢為止。當年10月31日,兩國又共同擬定了《派遣美國留學生章程草案》,對留美學生的資格、選拔、專業及其管理等問題達成基本協議! 〈藭r,東北問題更為尖銳,大清政府派出唐紹儀出訪美國,希望能為東北開發爭取更多的美國資金,而最簡便的莫過于將退款直接用于東北建設。但美國在此時選擇了放棄中德美三國聯盟的構想,轉而與日本妥協。美日兩國訂立了《羅脫-高平協議》,美國以承認日本在東北亞的特權,來換取日本對維護該地區工商業機會均等的承諾。唐紹儀的使命徹底失敗! ∶绹鴮ν丝畹氖褂脤嵭辛藝栏竦谋O督,并毫不掩飾地表達其對大清政府行政效率和廉潔程度的極端不信賴。美國國務院制定了嚴格的退款計劃,要求中國仍須按原額按期向美國繳納賠款,美國收到后再將退款轉交中國,設立專款賬號,專用于資助中國學生留美! ≡诿绹耐苿,有時甚至干脆是棒喝下,對提升GDP比對辦學更為熱衷的大清政府終于半推半就地跟上了步伐。庚款退款辦學迅速制度化,為了保證留學生質量而設立的預備學校后來成為大名鼎鼎的清華大學;留美學生的選拔,也居然在貪腐成風的大清國及之后民國,成為“一小撮”廉潔高效、公平公正的仁政之一! 拇,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崛起,比肩日本。留日生與留美生在中國歷史舞臺上不斷成為主角。吊詭的是,當大多數留日生連日文都說不流利時,留美生多數能夠學貫中西,涌現了不少泰斗級的人物。當大多數留日生熱衷“主義”與“革命”,為了“主義真”而“砍頭不要緊”(無論砍別人的頭還是砍自己的頭)時,留美生則更為關注“問題”,關心文教,支持改良,他們對待“同志”或許也能做到春天般的溫暖,但對待“敵人”卻基本難以做到寒冬般的冷酷無情,“革命意志”極其薄弱! ∽鲩L線的美國與做短線的日本在中國體現了鮮明的對比:從日本進口的各種速食“主義”、“思潮”潮起潮落,而從美國“進口”的“德先生”、“賽先生”成為日后持久的理想燈塔,盡管很多時候其光芒實在太過微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87404.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