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主要得失一是軍事斗爭與外交斗爭相互配合,斗爭有理、有利、有節。面對沙俄軍隊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不斷侵略和蠶食,康熙帝本著先禮后兵的原則,曾多次與沙俄進行交涉,堅決要求沙俄軍隊停止侵略行徑。當外交手段未能奏效時,才使用武力驅逐入侵者。
待軍事上取得勝利之后,又通過外交手段來鞏固軍事斗爭的勝利成果,使這場捍衛領土主權的斗爭開展得有理有利有節,最終使沙俄不得不撤出雅克薩,承認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主權。由于這場斗爭的性質是正義的,因而得到了黑龍江流域地區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善于把握戰機。沙俄侵占雅克薩,正是清廷忙于平定三藩之亂,無暇顧他之時,于是康熙帝暫時放棄使用武力,轉而采取外交手段解決。待三藩平定后第2年,康熙帝即將以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的問題提上議程,并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先后兩次出兵雅克薩,對入侵者給予了嚴厲的懲罰。后來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叛亂,清廷為避免兩面作戰,及時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從而結束了戰爭,以便有精力對付噶爾丹叛亂。
三是作戰中善于揚長避短。清軍根據侵占雅克薩的沙俄軍隊城堅炮利、但人數較少的特點,以及清軍火器較弱,但人數較多的情況,主動揚長避短,不急于在敵炮火下發動強攻,而是在城周圍挖壕,斷其外援,作長期圍困,使其炮火優勢無從發揮,1年后糧彈消耗殆盡,因餓、病和作戰而死者占90%以上。沙沙俄侵略軍雖然選擇了清朝三藩之亂的有利時機侵占雅克薩,而且又有城堅炮利等軍事優勢,但由于他們所進行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因而遭到當地人民堅決反抗,加之沙俄侵略軍入侵戰線拉得過長,補給和后援都難于保障,很快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失敗也就成為其在所難免的結局。
雅克薩之戰是中國清代對外戰爭的一次重大勝利,以下是大學教科書《中國古代史(下)》某版本的原文節選:
“雅克薩反擊戰... 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于尼布楚正式談判。鑒于當時西北地區準噶爾部噶爾丹配合沙俄侵擾喀爾喀蒙古,割據叛亂勢力十分猖獗,為避免兩線作戰,集中精力平定準噶爾,康熙指示談判代表做出讓步。而俄羅斯因軍事上未能得逞,加上遠征克里米亞失敗,戰線過長,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權益,也不得不做出相應妥協。雙方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兩國東段邊界以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分界線,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屬于中國領土,拆除俄國在雅克薩和額爾古納河南岸修筑的據點,撤出侵入的軍隊。清前期簽訂的中俄條約屬于平等條約,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98978.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