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什么要殺他的舅舅隆科多?在287年前的今天,1727年11月17日 (農歷十月初五),隆科多以大罪五十永遠禁錮。隆科多清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國維子,康熙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因曾經幫助雍正秘密登基,于雍正三年(1727)被處永遠禁錮,次年死于禁所。
隆科多被雍正皇帝公開稱為“隆科多舅舅”。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皇帝晚年的諸位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斗的皇位繼承人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這與他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著直接關系;他最終為雍正皇帝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于此。
胤?剛登基,對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許多事情上都咨詢他的意見,一派君臣和睦相協、同舟共濟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經對他有所責難,并開始有步驟地打擊隆科多。為什么在短短兩年時間內,雍正的態度就轉了一個大彎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權結黨,已對雍正的皇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比如,自比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一語,又稱康熙死日他曾身帶匕首以防不測。這雖是在他快倒臺的時候說的,但難保在平日不會有此類話語流露。還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權力很大,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這些話語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擁立胤?的真相,自然為雍正所忌諱。實際上,當日暢春園的氣氛必然是非常緊張的,步軍統領所統轄的兵力也確實約有兩萬名官兵,而隆科多說他帶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這些話語后來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狀。在罪狀中,胤?認為康熙去世當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邊,也沒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時重提這些話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沒有顧及此前不久他還因為隆科多的擁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興的話可以恩賞,但不允許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挾,就是說明主上無能或者無德,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邏輯。
隆科多同年羹堯一樣,都對其他官員的任命予以干涉,稱“佟選”和“年選”。雖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徑,他任吏部尚書,但選官這種事情一向是皇權所為,你一個臣子居然選起官來了,不僅是擅權,而且有結黨之罪。
隆科多對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動提出辭去步軍統領一職。這一招正中雍正下懷,他早就不想把這個要職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準備讓與隆科多不甚親密的鞏泰來接手這個職位。以準許隆科多辭去步軍統領一職為契機,雍正開始公開打擊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圖理琛等人被派往邊境代表清朝政府就邊境問題同俄羅斯舉行談判。當時,盡管他的地位搖搖欲墜,但他恪盡職守,仔細進行實地調查,態度堅決地要求俄國歸還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許他有討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值得肯定?上В菚r雍正已經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為其他問題把他逮捕回京受審。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談判代表不再堅持強硬立場,對俄國做了許多讓步,當中俄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時,俄國的代表認為俄國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時的隆科多已經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項大罪定為死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19725.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