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19世紀緣何發生人口爆炸?
1801年英國人口是1590萬人,1901年為4150萬人。英國人口在19世紀上半葉增長了1倍,在19世紀下半葉增長了75%。因下水道修建的普及,霍亂在1866年被撲滅,其他借助水傳播的疾病也很快銷聲匿跡。天花在1853年被消除,因為國家實行強制接種疫苗。醫療技術、公共衛生的改進極大降低嬰兒死亡率,延長人們的平均壽命。
隨著化肥和休耕法的普及,農業產量增長迅速。北美谷物和澳大利亞冷藏肉類的進口,更是豐富了英國人的營養。茶葉、咖啡、蔗糖原先在英國是奢侈品,隨著產量的提升成為大眾消費品,同樣增加了人們的營養攝入量。英國人每日卡路里的攝入,隨著食品的多元化、低消費而普遍提高。飲食進步,使人更健康、強壯,這也有力促進人口增長。
2. 四川軍閥時期鴉片稅多如毛
1917年至1934年的四川,軍閥分防區割據,鴉片是籌集軍費的最好方式,使得這段時期鴉片最為盛行。當時煙稅如毛,舉例部分:煙苗稅,根據種煙多少來計算,又稱煙窩捐;印花稅即普通稅,購買鴉片如同購買其他物品,票據上貼有政府印發的印花;起運稅,是買鴉片時在起運的地方應征的稅;落地稅,把鴉片運到出售地,在出售地征稅;過境稅,在經過的地方交的稅;內銷稅,只在本防區銷售鴉片應交的稅;外銷稅,販運鴉片出川應交的稅,在四川出口點或宜昌有征稅點;紅燈稅,煙民吸煙或開設煙館點紅燈供人吸食應交的稅。
還有諸多名目的稅收被歸為附加稅,如重慶市長潘文華要附加市政費一成,放入他私人開的重慶銀行。其他如教育附加、建設附加、民政附加等,總之大小軍閥頭目說了算。另有哭笑不得的懶稅,如果被強迫種煙的農民敢拒絕,就指責農民懶惰而處以稅收一筆。這種亂象,直到1935年中央政府派參謀團和中央軍進入四川,控制住川軍后才大體告終結。
3. “納粹余孽躲在南極”的謠言從何來?
德國在一戰中慘敗,失去了廣袤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導致國內原材料的匱乏。納粹想到了鯨魚脂肪,當時生產人造黃油、醬料、肥皂時都需要鯨脂,德國只能用外匯以不菲的價格從挪威購買。德國遂建立捕鯨船隊,準備大規模獵殺鯨魚。1938年12月17日,“施瓦本”號考察船從德國啟航,它攜帶兩架水上飛機,前往東經20度和西經10度的南極地帶。德國主要目的是尋找一個適合建立捕鯨站的地點,另有建立海軍基地之意,軍方希望遠洋作戰的軍艦和潛艇可以在南極得到補給。
當船于1939年1月19日到達目的地時,發現挪威已于一年前宣示了主權。德國以眾擊寡,一不做二不休扣押了挪威人,徑直宣示主權。德國人將此地命名為“新施瓦本”,建立了一個臨時基地,用飛機拍攝超過16000幅照片。二戰爆發后,德國無暇再赴南極洲。待大戰結束,戰敗國德國的領土要求全失效。不過挪威在1961年簽訂《南極條約》,便失去了對新施瓦本的管轄權。但納粹余孽躲在南極地下基地的謠言一直被流傳,有不少人說自己在南極見到納粹的飛碟和潛艇,甚至有人造謠說英美的特種部隊一直在嘗試攻擊冰川下的秘密基地,這成為諸多文學作品的原材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94340.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