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朝文字獄《明史》與《南山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康熙時期發生了兩起較大的文字獄案,一起是康熙初年的《明史》案,另一起是康熙后期的《南山集》案。

明史案起于莊廷瓏。莊廷瓏,浙江湖州人,家中豪富,想寫一部《明史》留名于世,到處搜羅資料。同鄉朱國禎曾著《明史》,有《列朝諸臣傳》等手稿沒有刻印。朱 國禎死后,家道中落,家人聽說莊廷瓏想寫《明史》,就以千兩銀子的高價把《列朝諸臣傳》等先人未刻印的手稿賣給了莊廷瓏。莊廷瓏在朱國禎的手稿署上自己的 姓名,又補寫了崇禎朝 的事跡,就刻印發行了。書中有許多指斥清朝的語言。被罷官的原歸安知縣吳之榮(此人還見于金庸小說《鹿鼎記》中,也算得上是遺臭萬年了。┦莻陰險小人, 看到此書后眼睛一亮,認為這是一塊再入官場的絕妙敲門磚,至少也可敲詐一筆財富。他到莊氏家中進行敲詐,分文未得,便向將軍松 魁告發。松魁移命巡撫朱昌祚處理,朱昌祚又轉交督學胡尚衡。莊氏向胡尚衡行了重賄,將書中指斥清人的文字修改重刻,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吳之榮分文未得,一 氣之下便拿著初版告到北京,由刑部立案追究,掀起大獄。

莊廷瓏已死,開棺戮尸,其弟莊廷鉞受牽連被誅。原禮部侍郎李令哲曾為該書作序,本人伏法還株連了四 個兒子。主審官見其小兒子剛16歲,讓他在口供中減少一歲,并告訴他只要減少一歲,按當朝慣例就可免死充軍了。令哲小兒子悲傷地說:“父兄俱死,不忍獨 生!苯K于未改口供,隨父兄一起赴難。令哲的序中提到了朱氏,指的是朱國禎。吳之榮與南潯富人朱佑明結怨,硬說序中朱氏指的是朱佑明,于是朱佑明父子六人 被吳嫁禍而死。松魁被免官,幕僚程維藩被處死。朱昌祚、胡尚衡向主審官行賄,把罪責推給初審此案的學官,自己免難,學官被誅。湖州太守譚希閔才上任半月, 還沒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以隱匿罪糊里糊涂地被絞死了。凡校書、刻書、賣書以及書中牽連人名者一律喪命。

《明史》案冤死者七十余人,死者妻子大都發配邊疆。 《南山集》案起于戴名世。戴名世,安徽桐城人,自幼聰穎好學,收集明朝史跡,編寫了一部《南山集》!赌仙郊分胁捎昧送l方孝標的不少材料。方孝標做過平西王吳三桂的官,吳三桂叛亂后,他投降>清朝 比較早,得以免罪。后來寫了《鈍齋文集》和《滇黔記聞》,記錄了南明的一些異事奇聞。戴名世感到很新鮮,便把其中的南明事跡采入《南山集》,并以南明桂王 死后次年為清朝定鼎之年。

《南山集》由許多人作序,捐資刊印,刻版寄藏于方苞家中。后來戴名世考中進士,在翰林院做編修。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 御史告發戴名世妄竊文名,恃才放蕩,私刻文集,信口游談,具有濃厚的反清意識。主審官判戴名世凌遲處死,族皆棄市,年幼孤兒發配邊疆。凡作序捐資者一律絞 死。方孝標已死,當開棺戮尸,量刑同于戴名世。其他有牽連的32名官員給予降職罷官處分。整個案件牽連人數多達幾百,僅判死刑者就有三百余人。后來康熙赦 免了一些人的死罪,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喪命。


清 朝初年,滿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民族矛盾。漢族士大夫受清室壓迫,借文字發泄憤恨的情況是有的;明末遺臣故老著書立說,時而流露出山河故國之思,這種情況也 是有的!睹魇贰泛汀赌仙郊范傅钠鹨蚓投嗌賻в羞@種色彩。清朝統治者對這個問題很敏感,為加強思想統治,防微杜漸,一旦發現就嚴厲打擊,后來變得神經 質,又加之官場矛盾,于是發生了一連串的文字獄。其中多無根據,只是捕風捉影濫殺無辜而已。

雍正四 年(1726年),清朝海寧人查嗣庭擔任江西主考官,所出試題用了《詩經》中有“維民所止”一句。有人說他居心叵測,“維止”二字意在削去“雍正”二字的 頭。雍正聞聽大媽,讓人搜羅他的罪過,忿忿地對群臣說:“查嗣庭向來依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經舉薦過他,朕讓他在內庭行走,任為內閣學士,見他語言虛偽,鬼 頭鬼腦,料其心術不正,從來就沒信用過他。后來禮部侍郎缺人,他又受人推薦。今年各省鄉試,朕以為江西是大省,應該有位朝庭大員典拿考試,就派他做了主考 官。他在江西所出的試題含沙射影,嘲笑現實。

據此分析,他平日必有反對當朝的文字記錄,于是派人搜查他的住所行囊,果然查獲兩本反動日記。日記內容悖亂荒 唐,造謠誹謗,捏造了許多根本沒影兒的事,例如說熱河的偶然水災淹死官員八百人等等,純粹是子虛烏有的一派胡言,他竟然公然捏造,還用文字記錄下來。至于 做出的受人請托、代人營求的勾當,更是不勝枚舉。他還記錄了科場關節,又有科場作弊書信,都很詭秘。如果僅以科場題目論罪,天下人必然認為查嗣庭出于無 心,偶因文字疏誤遭受刑罰,為他鳴冤叫屈,F在罪惡滔天,證據確鑿,還有何理由為他辯解呢?你們漢族官員都讀史書、通古今,縱觀歷代王朝,當知沒有任何一 代比我大清朝更“正”。 查嗣庭逆行天意,惡毒攻擊我朝,絕對不可輕饒!”查嗣庭被捕,病死獄中,被戮尸示眾,兒子處死,家屬流放。

查嗣庭之獄,主要“罪證”無非是科場題目。類似情況還有很多,如翰林院庶吉士徐駿詩稿中有“清風不識字,何得亂翻書”一句,犯了清朝大忌。刑部對他的判決書 說:“原任庶吉士徐駿,居心叵測,狂誕成性,在詩稿中影射譏訕我大清,按大不敬律處斬,立即執行,詩稿一律焚毀!贝税敢彩莾H因文字犯忌,沒有其他罪證。

雍 正年間最大的文字獄案是呂留良案。呂留良,浙江石門人,清朝初年曾應試為諸生,幾次參加鄉試都沒考中,氣憤中拋棄仕途,講學鄉里,其子葆中考中進士在翰林 院任職,呂留良卻自稱明朝遺民,不肯屈志歸清。他長期隱居山林,授徒講學,著書立說,名聲越來越大,成為著名的道學先生,地方官多次舉他為官,他始終不肯 出山。后來削發為僧,死于康熙二十二年。呂留良的著作中記載了許多清朝事跡,下筆行文毫無顧忌,尤其對康熙時政指斥頗多。呂留良死后,書稿藏于家中。湖南 靖州人曾靜到州城應試,看到呂留良的部分詩文,文中力倡華夷之別,他很感興趣,就派弟子張熙到呂留良家中求呂氏遺書。葆中熱情接待張熙,把先父遺書全部給 了他,并向他介紹了呂留良之徒嚴鴻逵以及嚴鴻逵之徒沈在寬等人。曾靜、張熙、嚴鴻逵、沈在寬等往來密切,志趣相投,以華夷之別為思想基礎,謀圖反清復明。 當時恰值雍正抑制宗室,猜忌功臣,胤祀、胤?和年羹堯等人先后被治罪,其黨徒造作流言,攻擊雍正不得人心,行將垮臺。


曾靜等人誤信流言,認為反清復明時機 成熟。他們聽說川陜總督岳鐘琪是年羹的部將,兩次要求入京朝見雍正皆遭拒絕,對雍正又恨又怕,正暗自擔心;又聽說岳鐘琪是岳飛的后裔,而滿清則是金人后 裔,岳氏與清朝恰為世仇。于是便策劃了一番,決定借助于岳鐘琪的兵力反清復明,派張熙前往游說。張熙向岳鐘琪投遞一封書信,上面列舉了雍正的九大罪狀:弒 父、逼母、害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好淫、誅忠用佞。力勸岳鐘琪擁兵舉義,光復明室。岳鐘琪收到書信后大吃一驚。為了擒得主謀,他佯裝贊同張熙意 見,與張熙訂盟起誓,同生死共患難,讓張熙請出其師友輔佐起事。張熙信以為真,供出曾靜,岳鐘琪又佯裝迎請曾靜,將二人送往北京,接受雍正親審。曾靜、張 熙一見皇帝,才明白被岳鐘琪出賣,立即伏地認罪,供出了事情的全部真相。雍正傳命浙江總督,查抄呂留良、嚴鴻逵、沈在寬等人家藏書籍,連同所有人犯一起解 送京師審訊。雍正親閱呂留良書稿,研究呂留良的反清思想,認為應該就此案大造輿論,從理論上批駁華夷有別說,在意識形態領域大樹特樹清朝正統觀念。他將已 死的呂留良、呂葆中和嚴鴻逵戮尸,沈在寬凌遲,呂、嚴親族16歲以上男子全部斬首,婦女幼童發往東北邊疆為奴。將此案中曾靜、張熙的口供和諭旨編為《大義 覺迷錄》,頒發全國各地,又讓曾靜、張熙二人親到浙江地區去宣講,當眾懺悔認罪,消彌反清意識,雍正宣布不殺曾靜、張熙,也不許自己的子孫殺他們。官面原 因是他們認罪態度好,而實際上卻是拿他們當工具使。但后來乾隆一即位,看不起這兩個軟骨頭,就以這兩人曾經惡語中傷先帝為由,將他們殺了。

乾 隆時期也有許多文字獄,比較有名的是胡中藻詩獄。胡中藻是鄂爾泰的學生,鄂爾泰和張廷玉都是雍正的得力軍機大臣,同受雍正遺詔輔佐乾隆。乾隆即位后,二人 發生矛盾,依附二人的官員也分成兩派,互相攻擊,乾隆知道這種情況后曾多次進行調解。后來鄂爾泰死去,張廷玉也退休,但兩派仍然傾軋不已。鄂爾泰是滿人, 黨徒多為滿人官員;張廷玉是漢人,黨徒多為漢人官員。滿漢官員之間互相猜疑,從而發生了胡中藻詩獄。胡中藻是鄂爾泰的門生,為內閣學士,作了一本《堅磨生 詩集》,極力頌揚鄂爾泰,攻擊張廷玉。鄂爾泰之侄鄂昌任廣西巡撫,援引世誼,與胡世藻作詩對答,往復唱和。乾隆很厭惡朋黨門戶之爭,見多次調解無效,就想 借文字獄懲一儆百,剎一剎黨爭惡風。他從胡中藻詩中摘出許多句子,進行曲解。例如,“一把心腸論濁清”一句,說作者故意把“濁”字加于清朝國號之上!澳 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一句,說作者南北分提有意制造滿漢對立。“亦天之子亦菜衣”一句,說天子句中用兩個“亦”字是大不敬等等。此外,又摘出胡中藻主考 時所出試題,內有“乾三爻不像龍說”,說:“乾隆及朕的年號,龍與隆同音,這顯然是有意詆毀于朕!庇种肛煻醪f:“出身于滿洲,歷任巡撫,見此等犯上詩 文非但不知憤恨,反而喪心病狂,與之唱和,真是罪不容誅。”結果胡中藻被抄家,判為凌遲,后改為棄市。鄂昌賜死,連鄂爾泰的靈牌也撤出了賢良祠。

其 他文字獄也是多由文字獄牽強形成的。揚州舉人徐述夔的詩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等句,被牽強為滅清興明。禮 部尚書沈德潛作詩詠黑牡丹,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之句,被曲解為辱罵滿清奪了朱氏江山。二從皆被戮尸。江蘇生員韋玉振行文中僭用了一個“赦”字, 被仗刑三百,服役三年。湖北生員程明湮給人寫壽文,用了“創大業”三字,被凌遲處死,親屬也受到牽連。安徽貢生方芬的詩集中有“蒹葭欲白露華清,夢里哀鴻 聽轉明”一句,被刨墳戮尸,禍延子孫。“清風”、“明月”是歷代文人的熱門話題,作詩行文稍有不慎,就被牽強成罪,橫受誅戮。文字獄的興起給一些挾怨小人 提供了報仇之機,挖空心思在對方詩文中尋字摘句,進行誣陷,獄案一成就是家破人亡,株連親友。


文化為避免文字獄,常常將涉嫌字眼改成其他字代替,或者干脆空起來,往往搞得文理不通,雅韻全無。后來連“胡”、“虜”、“夷”、“狄”等也成了避諱字,書 籍中往往空格不刻。乾隆為此特發一道諭旨,說:“本朝人刊寫書籍,凡遇胡虜夷狄等字常作空白,有的還改夷為彝,改虜為鹵,這類情況很多。揣其本意,無非是 為本朝忌諱,以表示作者的敬慎,其實不知這種作法本身就是相當不敬的。孟子說過舜是東夷人,文王是西夷人?梢娨牡业茸植贿^是方域稱謂,自古以來圣賢們并 不避諱。至于把虜安強加于本朝,那是極其荒謬的。漢、唐、宋、元、明,歷代邊疆烽火不息,常指不能臣服之國為虜。我滿洲原居東海水濱,若說是東夷之人無所 不可,若說是虜就大錯特錯了,F在普天之下都是大清臣民,連窮邊遠徼都不忍視之為虜,豈可把虜字加之滿洲族呢?只有準葛爾違背天命,總是不愿接受王化,不 斷叛亂,或許對他們才可以稱為胡虜?傊笄宄惺芴烀,統一宇內,中外一家,上下一體,境內各族不得互相歧視。從今以后,凡臨文作字以及刊刻書籍,都不得 像以前那樣胡亂避諱,空格改字,否則以大不敬治罪!

文字獄 使廣大文人學者無所適從,于是不少人逃避現實,埋頭于古紙堆中作考據性的學問,從而形成了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個著名學派,即乾嘉學派。乾嘉學派源于明清之際 的顧炎武,起初主張根據經書和史書立論,達到救世目的,到乾隆、嘉慶時期興盛起來,學者們推崇漢儒古文經學的訓詁方法,考證原委,條理闡發,并用于古籍整 理和各方面學術探索。其研究范圍以經學為中心而衍及文學、音韻、史學、天算、水地、典制、金石、校勘、輯逸等等,引證資料多極于兩漢。因為興起于乾隆、嘉 害年間,故稱為乾嘉學派;反對浮華,提倡樸實,故又稱“漢學”和“樸學”。這個學派對中國古籍和史料整理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其研究方法歷代相沿,對后來 的學術界產生過深遠影響。漢學糾正了理學的空疏之風,但也有為考據而考據的繁瑣流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95513.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