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訓,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辟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重要貢獻;貒箝_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曾先后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研究實驗室,開創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先河。吳有訓說,科學工作,在精細與有恒,來看這位清華物理化學的故事:
抗戰時期,吳有訓教授(1897-1977)一直在西南聯大任教。1940年,地質系學生胡倫積請他題寫贈言,吳有訓欣然寫下:“科學工作,在精細與有恒。”40多年后,胡倫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感慨萬千:“這兩句話在我學習地質科學中,是非常有指導意義的,這是老科學家自己學習實踐的總結,也是老科學家對后輩科學工作者的誠懇希望。”從吳有訓教授的治學與科研來看,這也是他一生身體力行的準則。
吳有訓,于1897年出生在江西高安,191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今南京大學),后于1921年考取官費留美資格、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康普頓教授,并于1926年獲得博士學位。在芝大學習期間,吳有訓接受了驗證康普頓效應的課題,夜以繼日埋頭于實驗室里,進行艱苦的實驗和嚴格的計算、分析、整理,終于獲得了15種元素散射X線的光譜圖。他的實驗不管是在精細度還是在可靠性方面都無可挑剔,形成了對康普頓效應廣泛適用性的強有力證明,引起科學界的關注?灯疹D效應很快得到了學界的認可和接受,1927年康普頓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吳有訓的工作也得到了物理學界的重視,他的名字隨之而聞名中外。
1928年,學成歸國兩年的吳有訓被聘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并先后擔任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與清華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清華執教期間,他注重為學生打好基礎,強調“本系自最淺至最深之課程,均注重于解決問題及實驗工作,力矯現實高調及虛空之弊”。作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吳有訓教授在講授《普通物理學》等基礎課程時注重深入淺出,將最新研究成果引進課堂,激發學生們鉆研探索的精神。他還特別注重實驗科學,在清華創建了第一個物理實驗室,是我國開展近代物理學實驗研究的先驅。他不辭辛勞,誨人不倦,親自指導學生查閱文獻,制備實驗裝置,以嚴謹的作風培養出王淦昌、趙九章、余瑞璜、翁文波等許多優秀學生。
在科研工作中,吳有訓堅持踐行“精細與有恒”。他強調搞科學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精益求精,并且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為了驗證康普頓效應,他進行了上百次實驗,整理了上百萬字實驗筆記。在公布實驗結果后,哈佛大學一位教授提出異議,聲稱實驗無法重復。吳有訓對自己的實驗充滿信心,他核對了所有實驗數據,確定無誤后,親自前往哈佛大學,當場演示了實驗過程。他的動作熟練而果斷,實驗結果準確無誤,博得了在場同行熱烈的掌聲,精細的實驗完全消除了別人的疑慮。
在清華講授第一堂物理實驗課時,吳有訓教授要求學生用一根兩厘米長的短尺度量一段3米的距離,度量一定要準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但要求必須精細,稍有疏忽,就會出錯。他要讓學生明白:在科學實驗中要重視每一個細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吳有訓教授經常教導學生,科學研究的道路并非平坦,要取得成就,必須做到持之以恒。錢三強因為聽了吳有訓關于康普頓效應的演講,決定一定要來清華跟隨吳先生學習。1932年他如愿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吳有訓鼓勵他:“你的愿望很好,只要腳踏實地努力,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錢三強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當年曾獲得吳先生親筆贈言的胡倫積,同樣牢記老師的教誨,遠赴東北,歷任長春地質學院及東北大學教授,一干就是40多年,為我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14446.html
相關閱讀: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
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