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和他的汕頭老家
汕頭潮陽區與市區隔江絕對,不遠處就是入?,看得見各式船只忙碌地運輸功課。
雖然僅隔了條江,可是即使是在潮汕地區,黃光裕的老家——汕頭潮陽區也是被當做異類看待的,說起潮陽,潮汕地區人臉上很輕易嘲笑,說那里是海盜的繁殖地;是經營蠢才的出生地,“在南洋做生意的潮汕人里,潮陽的占了一大半”。
潮陽人做生意:“資本游戲玩耍得極其流利,而且,他們總感到錢能夠搞定所有。”在潮州待了多年的張更義這么說,他也是《潮商》雜志的主編,接觸了眾多的潮州商人。
祖居和教堂
曾化矛用一把英俊的有包漿的古老瓷壺給我泡了杯功夫茶,這里是潮陽銅盂鎮曾厝村,黃光裕數次對外界說起過他的老家。房子里整理得清潔,環屋的卻是漆黑的臭水溝,還有永遠披發著難聞的氣息的廢舊塑料回收廠,曾厝至少有十余家這樣的小工廠。
“能喝上這樣的水還是俊烈的功勞,他幫村里修建了個蓄水池,花了20多萬塊,可是村里有些人還是總覺得他捐款少。”曾俊烈,是黃光裕曾經的名字,他父姓黃,母姓曾,屬于入贅家族。“入贅當然跟我們這邊姓。”曾化矛用再天然不過的語調說。
曾化矛的家在黃光裕家的南首,村里有大面積的這種的“坐北朝南”的所謂“四點金”的民居,這種圍合起來的屋宇排列無比齊整。
論起親屬關聯來,曾化矛和黃光裕的母親曾嬋貞還有點表親關系,不過這也很畸形,曾厝的500多村民大多姓曾。曾化矛對黃光裕的有所懂得,與其說是因為支屬關系,不如說是鄉村里一個一般老者對鄉親村的者的好奇和自滿所致。
1991年,曾俊烈22歲的時候,全部家庭改回了父姓,他變成了黃俊烈——現在他的身份證上還是這個名字。“‘光裕’是后來他在外面起的名字,據說是有高人指導,我們年紀大的人還是叫他俊烈。”
俊烈早幾年回家鄉的時候,村里人不太知道他已經成功到了那種田地,“還是俊烈俊烈地叫他,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就是報紙上登的中國首富黃光裕”。他回村雖然也坐著轎車,但是大家也不奇異,“汕頭1990年就開始滿街跑奔馳,或許5輛里就有一輛奔跑,所以我們還真不知道他有那么富”。
黃光裕愛好泡茶。“這是我們這里的傳統,男人女人都能泡一手好工夫茶,有一年他回來祭祖,正好村里水庫進污水了,他二話沒說就出了幾十萬元,給村里修水利。”不過,很長一段時光以來,黃光裕并不在城市露出他的富饒,“我們村里外出做生意的人十分多,而且各個城市都有,緩緩才傳回來,本來北京、上海、沈陽都有我們俊烈開的店”。
村里的干部們由此才懊悔,沒有喊以往數次回家的黃光裕多捐點款項:“捐款是我們這里的習慣,誰捐的少就要被人背地比手劃腳。”
2004年,黃家的老宅開始裝修,當地在外勝利的經商者,都有將自己的祖宅重新裝修的習慣,“可是黃家的裝修還是很讓我們開眼”。
曾化矛家不遠處就是黃光裕兄弟姐妹4人獨特出資裝修的祖宅,也是四點金的構造,其實這幢色澤嬌艷的住宅自我們進村就留神到了,不同凡響的深紅色外觀使它在村落里傳統的一排排黃褐色住宅中異常背眼,外墻全是大塊瓷磚,墻頭裝飾的全是潮州磚雕,卻沒有用別家習用的戲曲人物,而是瓶花,原來這是這個天主教家庭特別的裝潢。曾嬋貞是忠誠的天主教徒,家里的4個孩子在出身后都受了洗,只管黃光裕和他的哥哥黃俊欽都誕生在“文革”中,“可是這里管得松,當時仍是偷偷受了洗”。
黃家大門當初緊閉,無從進入。“實在這樣終年關著門的不僅僅是他們一家,咱們這里良多人家都是這樣長年在外做生意,屋子建筑得很美麗,然而不住人,請親戚代管,一年只開兩次:清明一次,春節一次,那時候全家回來,掃除房間,而后請親戚友人來喝茶,俊欽、俊烈這兩年再怎么忙,清明也會回來。不外不會親身打掃啦,全村沾親帶故的人都會去幫忙。”
在曾化矛這個飽經圓滑的白叟看來,這種幫忙很應該。“小時候因為他們是外姓人,常常被村里孩子欺負,現在去幫幫忙就當是賠罪啦。”
黃家祖居還有一點異乎尋常,別人家進門橫匾上都是某某堂,某某居,他家卻是“圣家”二字,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圣德古今第一圣,家道長流化萬家”。曾化矛說:“我們幾個老人看了這對聯,覺得有點不妥善,可是說出來估量他們也不會聽。”黃光裕一家早就全部去了北京,就是大家熟習的曾嬋貞夫婦,固然衣著裝扮還不怎么奢靡,“可是他們已經是另外的滋味了,據說他們倆在北京也有自己的公司”。
曾厝在潮汕地區屬于不發達的農村,村里許多房子都租給了當地人辦各種小工廠,說是工廠,倒不如說是工棚,緊挨著黃家的祖宅的圍墻,就勢搭起了幾個塑料棚,前是拆廢料的車間,一個是焚燒廢塑料的,一個是拆舊電器的。“經濟落伍才這樣,當時村里到外面還沒有水泥路,所以村里幾個管事的去北京找到黃家,想讓黃家兄弟出錢修一條通往外面的公路。”( )沒想到事件沒有設想中順利,無論是話少的哥哥還是說話爽利的黃光裕,都沒有一口應承,最后是幾個村里聯合修建通往縣城的公路,各村結合集資,剩下不足的部門由黃家兄弟補足。但是路名還是要叫“國美大道”。這樣,村里開始傳播黃光裕不夠慷慨的風聞,那恰是他登上排行榜成為首富的2004年。
與此同時,在母親照管下,一座投資400萬元的天主堂開始在鄉村對面的農田里興修,平心而論,那是一幢光輝的建造,四周新栽種了不少樟樹,把它和破舊的村落隔分開來,從屬的客堂就有3層樓高,比村里的小學要大一倍多。建成的那天,從北京請來了歌星,節目始終上演到深夜零點,這次隆重的慶典,成為村里至今還偶然談起的盛事。而黃家開來5輛名車,追隨著大批跟從的排場,也使見過世面的村里人終于開了眼界。
曾化矛替他說話:“其實那條路各村捐款的只有幾十萬元,剩下的幾百萬元都是兩兄弟出的,村里的幼兒園和敬老院也是兩兄弟出的。”可是潮汕地區又有這樣的傳統:只要你發達了,就必需捐款,捐多少大家也不覺得多,何況,黃光裕還有中國首富的名頭。
父系和母系:17歲的少年
假如說對黃光裕的印象是漫畫式的,村里人對曾嬋貞印象就出奇的好,認為她說話爽直,肯幫忙。“有恩報仇,有德報德。”她年青時候身材不好,十幾歲的黃光裕騎著車帶她到處找醫生,四周鎮的一名老中醫見他們貧窮,不收錢給她醫治,成果這個老中醫前些年景了黃家的座上賓,時常被請去北京,他的女兒被部署進深圳國美工作,后來自立門戶,成了國美的供銷商,“都是嬋貞支配的”。
在村口賣涼茶的曾慶水和曾嬋貞的弟弟是朋友,沈陽國美開業的時候,黃光裕任命他舅舅負責沈陽片區,曾慶水那時正在沈陽開小店,他說:“我們常常去他那里喝茶,他和我們說起他姐姐來也很信服,覺得黃光裕能有今天,他母親的功績很大。”
曾嬋貞管家很嚴,“那時候他們家很窮,黃光裕的爸爸黃昌義12歲來我們村投奔,后來羅唆入贅曾家,也沒什么活計,就在村里賣豆漿。我們這里是僑鄉,雖然窮,但是家家戶戶都有些海外關系,可入贅來的黃昌義似乎就沒什么關系,最艱苦的時候,別人家有海外寄來的包裹,可是他家就沒什么”。
曾嬋貞的祖上在泰國也是很著名氣的商人,經營大米和布料,依照曾嬋貞的說法,老祖的名氣大到必定地步,在泰國,誰要是掛上仿冒他們老祖的招牌,誰家的店就能火起來?墒悄甏昧,海外的親戚已經疏遠,只留下了一些光榮的傳說,被她用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國美成功后,她曾經很驕傲地對記者說,黃光裕在北京的名氣,終于和她老祖在泰國的名氣一樣大了。
那時候還叫做曾俊烈的黃光裕家中只有兩畝地,村里人還記得他家的貧苦。“嬋貞很爭氣,即便別人欺侮到他們家,她也教導孩子不要反過來去欺負別人,而是要爭氣,不在外面惹禍,對人要禮貌,兄弟姐妹要團結。而且,她素來不打孩子,最多只是說幾句。”
曾慶水還記得黃光裕兄弟在村里的集市上幫他父親賣豆漿收錢遞貨的身影,“在我們這里也很平凡,孩子們從小就要輔助父母親做生意”?墒悄莻小生意小到基本不須要幾個人去做,上世紀70年代末期,汕頭地域開端風行的走私人電、腕表,才把十幾歲的黃家兄弟卷了進去。
作為潮汕人的吳二持還記得那個年代這里的猖狂,鄉鎮上時常看見賣走私表的孩子,拿著一麻袋的電子手表,不一會時間就能換成一麻袋的錢。“只要有這種途徑,很少有人不干這個的。”
而流傳的黃光裕兄弟少年窮困,甚至“撿垃圾為生”——其實也和走私生意有關,曾慶水這點記得很清晰:“曾厝有些能干的人從海上運回來好多電視機、收錄機,說是從*、香港那邊弄回來的,別人再從他們手上收來,把這些來路不明的電器運到城市賣掉。有半年村里家家戶戶都做這些生意,其中有些是舊電器,很臟,可是也有措施從新組裝,村里堆得像垃圾堆,很賺錢,我記得黃光裕兄弟倆就經常騎著舊自行車去各村收舊電器,收來再出手。”那還是80年代初期,黃光裕還只有十幾歲,卻已經成為精明的“下家”,收來的貨全部能出手。1986年,他17歲的時候,就和哥哥帶著一批舊電器出門遠行內蒙古了。“村里像他這么出去做生意的人很多,像他那么大年事出去的也很多,要是他不發大財,大家還真記不得他了。”
這種傳同一直連續下來,銅盂鎮鄰近的貴嶼鎮現在還是海內電子垃圾的處理核心,只是現在收回來的都是國內的電子垃圾罷了。
曾慶水自己也是在那個年代掙到了第一筆大錢,3000元,那還是1983年,他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出門做生意的,“到處開店鋪”。潮汕人不喜歡替身打工,稱為“工字不出頭”,所以有了點錢都是直接做交易。
20多年從前了,曾慶水卻回到了故鄉開涼茶鋪。“店全體給子女照管,本人不樂意再到北方受苦。”他在東北地區開了一家建材鋪,范圍只有幾十萬元,修辭手法,“和黃光裕比起來差遠了”。
在曾厝,黃光裕的父親給人印象并不深,村里人就曉得黃昌義十多少歲就來到曾厝,是由于在老家西臚鎮波美村無奈破足,“土改的時候,昌義那一支的土地被沒收了”。
比擬起在曾厝談起黃光裕還不免謹嚴的談話方法,在波美村,黃光裕就更像公共話題,在大庭廣眾之下,只有說到這3個字,成年男性就會自豪地說,他是六房的嗎,和我要算堂兄弟、堂侄孫之類。盡管他們中的絕大局部人從沒有見過黃光裕,甚至他的父親黃昌義都只見過一兩次。
“黃昌義和老婆回來過一次,說是要找些自己那支的兄弟,可是沒找到幾個,所以也沒有翻修祖宅。”這里也有幢輝煌的天主教堂,是曾嬋貞捐款200多萬元的產物。
波美村在黃光裕發達后,差遣幾個頭面人物上北京找過他,想讓他捐款修村里的水庫。“可是那20多萬塊他都不肯出。”黃光裕根本不否認自己是波美村人,兄弟姐妹也從沒有回鄉認過祖。這在波美村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諒解的事情。要知道,修祠堂捐款是已經充裕了的潮汕人的比富方式,“清明節的時候,從廣州、深圳回來的奢華車輛把公路都堵逝世了,按照規則來講,他肯定應該回來祭拜我們這里才是”。
2006年的“榮歸”
2006年6月,潮商大會在汕頭舉辦,當時已經成為中國首富的黃光裕第一次在汕頭的公然場所亮相,受到了熱鬧歡送。張更義非常明白記得黃光裕在那次會議上的景色。“他剃了個光頭,當時汕頭的報紙都用‘酷極了’來形容他,我記得還開了一場公開會晤會,會上的很多中學生一起大叫,你是我們的偶像,局面比明星呈現盛大多了。”后來大家才知道,之所以剃光頭,是因為此時的黃光裕已經開始脫發。
公開見面會上黃光裕確切是獨一的明星,許多同是分量級的潮商搶著和黃光裕合影,交流手刺,稱說他為“潮人驕傲”。一位學生家長問問題,說作為“比爾·蓋茨式”的中國偶像,他能不能給點倡議給孩子們,畢竟是讀書好還是不讀書好?黃光裕說,他的成功是盡力加福氣的結果,如果他讀書了,國美的成績可能會更大。
張更義說,在論壇上,有人問他要是美國的電子產品巨頭百思買進入中國后,國美怎么辦的時候,黃光裕說:“我應當是家電連鎖的祖師爺的祖師爺的祖師爺了。我去美國考核百思買時對他們說過,你在世界上很大,但進入中國市場會變得很小。我不理你,你要5年后才干追得上我,我要理你,很難掌握在競爭中取勝的確定就是你。這就是國美的將來!”
這次潮商大會上,汕頭市領導才知道黃光裕早就屢次回到家鄉,“可是他從來不去見市領導,也不在市區停留,都是直接回曾厝”。
這次不一樣了,汕頭市引導想請黃光裕贊助家鄉發展,至少在這里開幾家國美的連鎖店?墒屈S光裕卻始終沒有決議在這里開店,興許在他看來,這幾年經濟欠發達的汕頭不值得做大規模投資。
曾化矛記得,黃光裕曾在村口的古渡口旁邊許下了欲望,要在練江上營建大橋,籌備投資1800萬元,把曾厝跟對岸的司馬浦鎮銜接起來,并且縱貫廣汕公路,他說不能讓現在的孩子像他小時候那樣游泳過江,有性命危險。
當然,目前這句許諾無法兌現了,練江現在很齷齪,發黑的河流里面,還是有大量孩子在游玩,其中一半是放棄物回收工廠的本地工人的孩子——這點大略和黃光裕童年的時候非常不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2113.html
相關閱讀:2011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史立榮
劉德華:給世界一個微笑
西安東盛集團郭家學的勵志奮斗故事
蓋茨:我從巴菲特身上學到這三件事
“八一勛章”候選人王剛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