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傳奇
泰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被稱為“五岳之尊”。原因之一就是古代帝王常到這里封禪祭祀。因為這些過程中需要齋戒,也就是吃素食,順理成章,豆腐成了皇帝們的必吃菜肴。
同樣吃豆腐,他們的規格當然不能跟老百姓一樣,結果造成:
一是泰山豆腐品質堅韌、人口軟滑,兼具南北豆腐的特點,民間也素有“看著明晃晃,是水不淌水”的贊譽。據說,當年秦始皇品嘗了泰山豆腐制作的素齋后,曾開金口贊道:“真乃神豆腐也!贝撕螅吧穸垢本统闪颂┥蕉垢膶S妹~。
二是歷代皇宮大廚挖空心思統盡腦汁翻新菜式,就為讓萬歲爺吃得舒服,像一品豆腐、佛手豆腐、八仙瑤池聚會等豆腐名菜,據說已有數百年歷史。時過境遷,皇帝沒了,泰山豆腐和泰山豆腐菜卻成了當地的兩道金字招牌。而經過歷代廚師的挖掘整理推陳出新,泰山豆腐菜的菜式也從原來的幾十種發展到今天擁有150多道菜的豆腐宴,什么布袋豆腐、蝴蝶豆腐、脆皮豆腐等應有盡有,有滋有味地等著各地美食家和喜歡嘗鮮的游客們光顧。不過,這回咱不說做豆腐宴的大商家,單說一個賣豆腐的小買賣人:泰山腳下的泰安城郊村民王大娘一家,人家那買賣做的,就跟“比賽”一樣。
生意傳奇:
一、敲梆子圍著景區轉。
王大娘家經營豆腐坊是手藝傳承,幾代人都靠做豆腐、賣豆腐為生。民間的小買賣都有“響器”招攬顧客,山東人賣豆腐就靠敲梆子。但從前賣豆腐都是老兩口做,讓三個兒子拿到鄉間去賣。梆子聲一響,就會有三三兩兩的農婦們提籃拿筐,出來買豆腐。而今,這個方式卻成了“風景”—“神豆腐”四海揚名,泰山景區游人如織,游客們臨走時都愿意買幾塊泰山豆腐回家吃,王大娘就讓兒子最先把生意“搬”到景區附近。首先是滿足景區各類餐館—這里的每家餐館,幾乎都打著“泰山豆腐宴”或至少有幾道用本地豆腐做的主菜,同時還在車上打出“五代家傳手藝,專做神豆腐”的廣告,專門吸引游客消費。跟過去只賣給當地居民比,一年多賺十幾萬?此屹嵙隋X,其他販豆腐的也跟著學,有時弄得城里人豆腐都不夠吃。所以,再聽見景區的梆子聲,跑過來排隊的不都是游客,還有相當數量的城市居民,從大老遠開車過來買豆腐的。
二、做豆腐趕時髦,玩起了"DIY"
2008年開始,王大娘又第一個推出新業務:教人做豆腐。原來景區賣豆腐銷路太好,一些買不到的游客就到大娘家里等著“新鮮出爐”。一邊等一邊看,看著看著就動了好奇心,想自己做一把。因此,王大娘干脆自己少做一點豆腐,抽點時間教教“新手”—不過要收學費。而靠教人用豆腐"DIY",王大娘在小半年就賺了4萬多。
三、放棄鮮豆腐,“搶做”干豆腐。
從前人們消費泰山豆腐,主要是指鮮豆腐一項。隨著各地飲食文化的交融,像什么豆腐絲、豆腐皮、豆腐卷、豆腐干等豆腐制品比以前的銷量增加不少。王大娘看出了機會,就讓小兒子放棄跟哥哥販鮮豆腐,另起爐灶,搶先專做干豆腐,2008年就賺了十三四萬。而到2009年,周圍做干豆腐生意的農戶一下就冒出30多家,開始跟他搶市場。在這年,各項綜合一起,王大娘家總共收入40多萬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33413.html
相關閱讀: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