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喻志民所在的番茄醬廠停產,他下崗失業了。當時,失落和迷惘困擾著他,上有老、下有小,斷了經濟來源,今后怎么辦。"不能等也不能靠,只有自己拼搏,才會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萬事開頭難。喻志民首先選擇了運動服推銷生意。在那一段時間,他每天都推著車子沿街叫賣,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干了幾個月,一算賬結果連本錢也沒賺回來,創業的失敗使他又一次陷入困境中。
一個偶然機會,他看到中央電視臺7頻道播"關于東北養殖狐貍的"專題,心中有了干的念頭。經過多方打聽,得知甘肅還沒有人養殖過狐貍,還不知能不能養活。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向朋友借了幾千元錢,加上自己的一些積蓄,先后到山東、河北、江蘇等地考察。為節省開支,他風餐露宿,饑一頓,飽一頓,最終下決心引進了50只種狐貍。誰知,50只種狐貍帶回家沒幾天就有幾只死了,這不啻于當頭一棒,急得喻志民嘴上都起了泡。無奈之下,喻志民只好四處找人求教,并購買了許多養殖方面的書一邊學一邊琢磨,就這樣第一批種狐貍總算是活下來了。
2004年,正當養殖業務逐漸展開時,技術和資金周轉難題又擺在了他面前:養殖中出現的新問題無法解決,租賃場地圍墻需要維修,圈養設施需要購置,鮮肉需要設備冷凍保鮮……同時,跟隨一起干的員工看不到前景,陸續離他而去,怎么辦?經過苦苦思索,他暗下決心,不但要干成,而且要干好干大。面對困境,他先賣了一部分狐貍,赴江蘇徐州專門學習養殖技術。在為期3個月的培訓班上,喻志民系統學習了飼料配置、飼養管理、人工授精繁殖、防疫等技術,隨后參加了區就業局舉辦的下崗失業人員免費創業培訓班。培訓結束后,他申請辦理了2萬元的下崗失業人員政府貼息小額貸款,解決了資金困擾的燃眉之急。
隨著狐貍的不斷出欄,喻志民緊皺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了,他決定把重點放在品種引進繁殖、規模擴大經營上。經各方籌資,喻志民在黑河山莊修建了養殖大棚和冷凍倉庫,添置了電腦,通過網絡尋找各地的商機,并引進荷蘭種狐進行改良。養狐規模擴大了,僅北極狐和雪狐就由當初的50只發展到了現在800多只,幼狐成活率達80%以上。同時,他養狐場還吸納安置多名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就業。
幾年的養狐實踐,喻志民深有感觸。他說,從城里當工人到農村養狐貍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轉折,回想當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只有辛苦和汗水,沒有回報和收獲,家里生活全靠妻子支撐,自己長年以狐貍為伴,過著城里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生活,特別是晚上,孤獨感陣陣襲來,讓人流淚。現在曙光就在眼前,失業是不幸的,但只要肯吃苦,敢拼搏,不幸也是一所大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40589.html
相關閱讀: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