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鎖林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崗職工。年近不惑之年的楊鎖林歷經4年的苦心鉆研終于捧回了重大創新成果獎。
2001年的一天,呼和浩特市糖廠下崗工人楊鎖林到一位養豬的朋友家做客,發現對方喂豬全靠從飯店拉回來的泔水,而泔水不經任何滅菌處理就直接喂了豬,這種既不衛生又污染環境的養豬方式,讓平時愛動腦筋的楊鎖林產生了一個念頭:能不能將泔水滅菌后儲存起來。他對餐廚垃圾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從呼和浩特地區的餐館里搜集了大量泔水進行實驗。
楊鎖林上網查閱有關泔水干燥分離的技術資料,又買來制作設備的各種材料,做了一個簡易烘干機。由于泔水處理工藝需經過脫水、分揀、滅菌、脫脂等流程,涉及物理、微生物、電磁、機械制造等相關學科,這對于只有初中文化的楊鎖林來說難度極大。然而,不服輸的楊鎖林并沒有就此罷休,他邊學邊干,遇到技術難題,不是翻書本,就是到一些高校及一些工廠,虛心請教專家教授和技術工人。
楊鎖林又學會了車、鉗、電、焊等機械加工技術,20多米長、2米高的機器設備,包括每一個螺絲都是自己做出來的。直至2006年初,機器設備終于成形了,經過試運行,他對在加工中的設備不斷進行改造,使之更加完善。
楊鎖林前前后后用于試驗的材料足有四五十噸,80萬元資金也被折騰光了。為籌措資金,楊鎖林變賣了兩處宅院,賣掉了妻子的首飾。至今,一家人還居住在糖廠院內30平方米、伸手就能摸到屋頂的雞舍里。
經過6年時間,楊鎖林研發出了一項使泔水變廢為寶的"餐廚垃圾再利用綜合處理系統"。經過貯存脫水、滅菌烘干、脫脂成粒等無害化技術處理,可形成約占垃圾總量20%左右的顆粒狀高蛋白滅菌飼料及生物工業油、沼氣等有益資源。2007年1月,楊鎖林研發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技術"被自治區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活動領導小組授予"重大創新成果獎"。2月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為他下發了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專家稱,楊鎖林的研發成果利國利民,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此創新項目給予高度關注,盡快推廣這個環保項目。
楊鎖林研發的"餐廚垃圾再利用綜合處理系統"由貯存池、脫水槽和存水池、異物分揀裝置、攪拌分離室、發酵細化池和沼氣罐、滅菌烘干、脫脂成粒和成品包裝等部件裝置構成。他通過請教我區的畜牧專家,經反復試驗表明,廢棄泔水通過處理加工成為各種干濕飼料,其蛋白含量高達30%以上,即400噸泔水就能夠提取100噸左右高蛋白飼料,而脫出的廢油脂燃燒后產生的熱能可用于烘干滅菌,烘干過程中產生的蒸氣回收后,可用于廢塑料清洗池的加溫、豬舍取暖及飼料發酵等,既環保又節能。
自治區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評審組的專家認為,目前,呼和浩特市地區還沒有處理餐廚垃圾的企業,如果楊鎖林研發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技術"能夠盡快投入使用,形成規;幚砟芰Γ@對遏制不法商販制造有害食品、阻斷病菌污染源、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都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目前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十分重視餐廚垃圾的處理工作,對泔水無害化處理給予政策支持。天津、上海等地還相繼建廠對餐廚垃圾進行統一無害化處理。據不完全統計,呼和浩特地區每天產生餐飲垃圾達三四百噸,這既是害又是寶。楊鎖林研發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技術",主要通過脫水、高溫滅菌等無害化處理使泔水轉化為高蛋白飼料、生物工業油。如果該項目能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形成規模化處理能力,將減少污染、阻斷病菌污染源,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同時還將形成一條循環經濟模式的鏈式產業,有利于綠色農業、養殖業、食品工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勞動力就業。
項目引來了電氣高級工程師任立新和退休老干部曹明芳的加盟,三人籌資成立了呼和浩特復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建委批復的西郊垃圾廠的辦公場地無法落實到位,公司辦公地點只能設在楊鎖林30平米的住房內。公司成立后花費100萬元購置了10臺設備,由于沒有場地,只能提2臺設備,即使這2臺設備也無法實現流水線式的正常運轉,只能拆卸成幾個部分由人工操作,設備長期在外邊裸露,表面已經銹跡般般。
6年的攻堅戰,楊鎖林耗資80萬元傾注全部心血,終于研制成了樣機,試驗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158281.html
相關閱讀: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