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流行跨界、多元化投資的創業圈,在漢做茶葉生意的河南商人林時懷顯得有些“固執”,20多年來,他一直在盤茶葉。
這并非保守,而是緣自他在創業路上栽過一個跟頭:從茶葉市場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年輕氣盛的他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山野菜加工產業上,結果交了500萬元的“學費”,還差點浪費了茶葉的發展黃金期。好在,林時懷及時“剎車”,重撿老本行。
經過那場波折,林時懷悟出從商最寶貴的經驗:“不熟悉的行業再賺錢,也不要輕易跟風!贝撕,林時懷穩扎穩打,打通茶葉產業鏈的上下游,開了三家大型茶室,培訓茶藝師。
從賣茶到賣服務老行業新玩法
踏入林時懷位于漢口崇仁路茶葉市場的茶業公司,如同走進了一個茶文化博物館。門口,是一把直徑1米多的宜興大茶壺,店里擺放著黝黑的“寶葫蘆”、原始的整根竹節,古樸而野趣。500多平方米的店面里,擺放著上千款六大類茶葉,就連茶具都有上千種。
圍坐在寬大的原木茶臺邊,林時懷嫻熟地展示茶藝,燒沸水、泡茶。記者端起一杯茶,感覺舌尖有股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斑@是武夷山的大紅袍,產自無污染的高山,輕火烘焙,所以茶葉帶有天然的花香!绷謺r懷說。
坐下不久,陸續有客人上門,有的直呼其名,儼然多年的老友,也有初次進店的新客。大家都像朋友般,坐下,一起慢慢品茶閑話家常。喝完茶,有熟客不問價就直接讓林時懷包了兩斤大紅袍,價值近8000元。而新客往往只是問價,并不出手,林時懷毫不介懷,照舊遞上香茶一杯。“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不管顧客買或不買,我都把他們當朋友!绷謺r懷說,做茶葉是賺不了快錢的,最考驗耐心。一家新的茶室開起來,首要的命題就是如何培養客戶的信任感。底線肯定是講誠信,不能以次充好。其次,好的茶藝師也很重要,只有讓客戶真正了解茶,學會如何品茶,才能培養客戶的忠實度。
林時懷性格直爽,但也不乏商人的精明和眼光,“我做這行快30年了,現在茶行里最缺乏的就是專業的茶藝師,這也是我現在為何要做茶藝師培訓的原因。我培訓的茶藝師,將來如果他們自己想開店,無論需要茶葉還是茶具、茶臺,我這里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如果他們愿意留在我的公司工作,那我就免去他們的學費,為自己將來的擴張儲備人才”。
正如林時懷所說的,創業需要耐心,從當初兩手空空從老家到武漢闖蕩,到今天成為小有名氣的企業家,他整整走了27年。
悲喜山野菜交出500萬“學費”
林時懷走上茶業這個行當,是個順理成章的選擇!拔依霞以诤幽闲抨,那里盛產毛尖,我就是茶農出身。但做生意講究物以稀為貴,老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加上當地的經濟不發達,再好的茶都賣不出好價錢,而且還很難賣出去!绷謺r懷說,他一思謀,與其在老家坐等市場,不如自己出去找市場。1987年,20多歲的他和幾個老鄉結伴,大著膽子跑到武漢。
這次青春大冒險令林時懷驚喜不已,“那時候,武漢的市面上只有綠茶,來自湖北本地和河南,而安徽、福建的茶葉還沒進入。我們的信陽毛尖很受歡迎,售價比在老家高出兩倍,還不愁銷”。
彼時,武漢尚沒有專業的茶葉市場,人們喜歡上商場買商品,覺得更加放心。于是林時懷瞅準了這個銷售渠道,將自己的茶葉鋪進了商場專柜,很快打開了局面,“那時是茶葉的黃金期,幾乎武漢所有商場的茶葉專柜都被我們一起來的幾個小伙伴承包了。后來開始流行超市,我們又把信陽毛尖擺進了超市銷售。那時,我的茶葉進了十幾家超市,一家超市一年能賣個一二十萬元。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一次創業,成功得如此輕而易舉,這讓林時懷變得自信,膽子也漸漸變大了。
1998年,林時懷留心到一個現象:“超市里賣起了來自貴州的山野菜,我覺得很新鮮,在老家根本沒人吃的野菜,怎么一到了城里就成了稀罕物,賣得貴還那么多人買?”
這讓林時懷動心了。再加上香港路也建起了專門的茶葉市場,攤薄了商超賣場的茶葉銷售份額。于是,他決定賭一把。
他陸續停掉幾家賣場的生意,只保留了幾個茶葉專柜,把主要精力轉而投入到了山野菜生意上,“我在英山辦起了山野菜加工廠,注冊了天堂寨品牌”。
事實上,轉型第一年,天堂寨山野菜在城市銷路不錯,林時懷當時很是樂觀。他索性決定大干一場,陸續將山野菜鋪進了全國各大超市。但很快,最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山野菜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第一年采摘后,第二年產量開始下降,第三年收成更少。產量日益減少,人工成本不斷提高,而我的攤子又鋪得太大,一下子陷入了‘成本黑洞’。勉強支撐到了2005年,企業已無法正常運轉,我只能忍痛‘割肉’,虧了500多萬”。
打通上下游盤活茶生意
走了一段彎路后,林時懷重新回到主場,集中精力做茶葉生意。
事實上,在正式關閉山野菜加工廠前的一年,2004年,林時懷就看中了剛開張不久的崇仁路茶葉市場,并開起了500多平方米的茶香樓量販店,“荒廢了幾年,我發現,茶葉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是單一的綠茶市場,而如今市場口味多元化,紅茶、黃茶、黑茶、白茶、綠茶、烏龍茶六大品類各領風騷,如果我不與時俱進,再固守過去的經營模式,就會被淘汰”。
林時懷的革新,就是做一站式的茶類量販店。他將茶葉品種從過去的單一綠茶擴展到六大類茶,不僅批發茶葉,還“販賣”茶文化,培養茶葉消費市場。此外,他還創新地將生意觸角伸到了星級酒店,采用合作的方式[來源:],在全國的十幾家酒店開起了茶吧,“捎帶”著還包攬了酒店的一次性茶包生意。眼下,他正與澳門一家五星級酒店洽談合作。
正是在與酒店合作的過程中,林時懷又發現了新的商機,“每家茶吧至少需要4名茶藝師,工資待遇較高。我曾經教出過不少出色的茶藝師,形象氣質俱佳。但這一行流動性太大,他們干不了多久,或者自己創業,或者因戀愛而辭職。我就想,能不能開一個專門的茶藝師培訓班,應該會有市場前景。最起碼,我不必再為招茶藝師發愁啦”。
為此,從年起,林時懷先后在寶豐路、歸元寺旁開了兩家新店。其中,在歸元寺的禪茶店,一樓經營茶葉品茶,整個二樓被用來做茶文化培訓。林時懷還選擇和武漢體院以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請專業高級茶藝師教授品茶知識,“如今,愛喝茶的人越來越多,白領可以作為興趣來學,創業者也可以把茶當作一個創業門徑,而成功者更愿意享受品茶帶來的慢生活!绷謺r懷如是說。
林時懷的茶道
做一行愛一行,方能精一行。從當初為謀生而踏進茶業,如今茶于林時懷,更像是癡迷,每年他會踏遍名山大川,尋找舌尖最樸實最本真的茶香味。當工作變成愛好,那就是一種享受。
偶有閑暇,他會與三兩圈內好友相聚,親手泡一壺好茶,大家競猜這壺茶的產地;旧,不必看茶葉,只要察湯色,品湯味,林時懷便能準確報出茶名和產地。
對林時懷來說,生意就是生活,生活處處有生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210933.html
相關閱讀: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