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1996年湖北經濟管理大學財經系畢業生,燕山大學95屆機械工程碩士研究生。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沃爾沃轎車公司董事長,臺州市人大代表。下面是關于他的創業故事,歡迎閱讀:
商機:掘到第一桶金
李書福在介紹他過的人生坎坷旅途時,這樣說:“在戰爭年代成長的人,他就喜歡打仗;在商業時代成長,他就喜歡競爭。一樣的道理,在科學氛圍里面成長的人,他就喜歡科學技術。我們是在臺州一個貧窮落后的窮山村里成長起來的人,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窮,第三當然更喜歡致富了。所以,慢慢地學著人家一步一步地干起來了。
1984年,年僅21歲的李書福憑著籌集到的1萬多元錢,租了5間舊房子,與人合伙辦起了北極花冰箱廠,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在做電冰箱之前,李書福還做過電冰箱零件,跟電冰箱廠打交道比較多。李書福認為,電冰箱沒有什么神秘的,他做電冰箱也是可以成功的。那時候還是賣方市場,只要有產品就能賣出去。在這種大好的經濟環境下李書福的冰箱廠經營得紅紅火火,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一年的營業額有四五千萬元,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大的數字了。
1989年,李書福開辦的電冰箱工廠,產值已經超過1億元。電冰箱廠為李書福賺到了非常大的利潤,可以說是他事業的起步,然而,由于國家政策的調整,李書福不得不放棄了電冰箱的生產。李書福說:“當初國家搞電冰箱生產的定點,我們沒有進入國家的定點生產企業,沒有進入定點廠就不能生產,我們就自動不生產了。停止了電冰箱的生產以后,李福就到深圳讀書,學習經濟管理,兩年的學習讓他如虎添翼。
“漫漫摩托夢”:從建材生產到摩托車生產
從深圳大學念完書回到臺州后,李書福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重整旗鼓。這時的李書福敏銳地意識到,摩托車行業將是一個有著廣闊前景的行業,投資于此肯定會有收獲。可是進軍摩托車行業,國家政策這一道關口必須跨過。怎么辦?李書福決定親自到國家機械部去一趟。
李書福滿懷期望地跑到國家機械部。接待他的負責人冷冰冰地、一臉疑惑地看著他說:“你要生產摩托車?你有多少錢?你有技術嗎?”面對不信任的詢問,一臉窘相、站在屋子中央的李書福壯著膽說自己有5000萬元,技術可以請國外專家。但實際上他只有200萬元。最后的答復是“不行”,這位負責人還讓他回去好好看看國家的產業政策。
碰了一鼻子灰,年輕氣盛的李書福無奈地回到臺州。生產摩托車的希望落空了,李書福沒有氣餒,他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尋找適合自己的事業。經過調查,李書福發現鍍鋁裝飾板材市場前景廣闊,全國已有的2家生產廠,產品質量不理想,他果斷決策,迅速出擊,立即拍板上馬。
1991年,李書福開始了建材的生產,這次選擇可以說是他事業騰飛的起點。李書福這樣回憶道:“建材是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去建材市場買建材發現的,我發現這個材料里面隱藏著很大的利潤空間,這就是商機,那我們就要生產這個產品。中國第一張鎂鋁曲板就是這樣出來的。后來我們生產鋁塑板,也是全國第一張鋁塑板的生產廠。”
就在這時,海南的房地產熱引起了他的注意,但是這次投資卻讓李書福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一年的時間就讓他損失了五六千萬元,然而,倔強的他并不服輸:“我不相信這是失敗,我慢慢還會發展起來的,失敗是成功的基礎!
李書福的事業算是小有成就了,可那個生產摩托車的夢卻依然藏在他的心靈深處。他在苦苦地等待著時機,而時機也悄然而至了。讓人佩服的是,在失敗的時候,面對新的投資決策,李書福的嗅覺依然極為敏銳,摩托車在后來果然成了吉利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一天,李書福得到消息,杭州有一家國有摩托車廠快要倒閉了。他心里一動:何不與這家摩托車廠合作呢?我可以出資金,他們可以出生產權。李書福馬上行動起來,他找到這家國有摩托車廠的領導,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終于達成了合作協議。
1992年,李書福的浙江吉利摩托車廠終于在歷盡艱辛之后成立了。產品一面世,便受到市場的熱烈響應,用李書福的話來說就是:“簡直賣瘋了!”
也許是摩托車市場的狂熱震撼了某些企業家,于是,他們蜂擁而上,都想從這個碩大的蛋糕中切一大塊。這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到1994年,全國摩托車廠林立,市場疲軟。李書福的吉利受到嚴重沖擊,產量和利潤都大幅下降。在這群雄并起、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中,李書福冷靜地思考、分析著,他發現沒有一家摩托車廠生產豪華型踏板式摩托車。這一發現令他興奮不已,“對,就生產這種摩托車!彼翡J地抓住這一市場切人點,投人大筆資金,組織了一支精干隊伍日夜奮戰。不久,李書福終于開發出豪華型踏板式摩托車。這種摩托車一投入市場,就引起了轟動。訂單如雪花般向吉利飛來。李書福說:“我們開發的是全中國第一輛踏板式摩托車。當然,這個過程有些也是老天決定的,但是你自己不努力,也絕不可能成功。在危機中,李書福終于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帶領吉利飛速前奔。到1998年,吉利集團摩托車產量達35萬輛,不但占領了國內市場,還出口22個國家和地區。
執著:曲折的造車夢
1994年,當吉利踏板式摩托車還如火如荼之時,李書福做出更驚人的決策:造汽車。當他向當地計經委領導表達這個念頭時,立刻受到警告:國務院24號令明確指出不再批準轎車項目。這對李書福無異于當頭一棒:“門”進不去,一切都是白搭。但是他很執著,一定要圓造車夢。
吉利找到的突破口是在1997年收購了四川德陽一個瀕臨破產的國有汽車工廠。本來異地生產也是不允許的,但吉利后來還是設法克服了這個限制。這一年,吉利的汽車項目獲得批準;1998年,吉利在臺州的臨海市建成第一個轎車生產基地。
與吉利集團的企業文化一脈相承,吉利汽車在起步階段雄心很大,最初的目標是要成為中國的奔馳。在吉利內部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當初李書福買了兩輛奔馳轎車,通過分拆仿制了自己的樣車。為了降低成本,吉利造出的第一輛奔馳是頂板采用玻璃鋼的一輛汽車。但這個嘗試被潑了一瓢涼水:當這輛樣車被送到有關部門展示時,對方告知,這樣的汽車是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從天上回到地上,李書福決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先走低檔路線,為中國老百姓造買得起的好車。
吉利第一款投入批量生產并面世的車型是模仿夏利(包括車身和底盤)的豪情兩廂轎車,采用天津豐田發動機公司為夏利配套的四缸發動機。當吉利今天已成為在市場上擁有好幾個不同車型的高速成長企業時,我們很難不去問吉利第一款車的設計師是誰。回答很簡單:鈑金工!實際上,由于豪情樣車是手工敲出來的,所以它的圖紙是在投入批量生產好幾年之后才被后來加入吉利的專業技術人員補齊的。說來也怪,雖然不符合規范的設計程序,生產出來的車畢竟通過了國家強制性安全檢查。
實際上,李書福造汽車并非單槍匹馬,而是得到一大批當初追隨李書福干摩托車的配套民營企業的支持。吉利在進入汽車工業時,為吉利摩托車配套的零部件企業繼續跟進。這些企業不僅投入資本,同時以分工合作、分頭攻關的形式為吉利汽車生產主要的零配件,不僅幫助吉利生產出汽車來,同時還成為吉利汽車低成本的重要源泉。在這個過程中,吉利集團逐漸通過與配套商建合資企業的方式來掌握零部件的供應。事實上,臺州近幾年來已經發展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汽車零部件工業,而臺州產的零部件的價格只是進口產品價格的1/3至1/2。
1998年8月8日,第一輛吉利豪情在浙江省臨海市下線,這標志著第一輛由民間資.
本、中國人自主開發設計的汽車誕生。車子下線后,當時的吉利集團召開全國訂貨會,請全國各地經銷商來看。但一輛車也沒有賣出去。李書福沒有氣餒,賣不出去就改,直到能賣出去。1999年,寧波開發區的一個日資企業破產,騰出300畝地。時任寧波市委書記是從臺州調去的,便邀請李氏兄弟到寧波搞汽車。1999年8月,寧波美日公司在北侖港畔打下了第一根樁,到2000年5月17日第一輛美日汽車駛下生產線,歷時才9個月。1999年,吉利生產汽車1600多輛,幾乎都賣出去了。2000年,吉利的汽車銷售量一躍升至10008輛。
吉利集團雖然通過買殼的方式獲得了汽車生產目錄,但吉利汽車6字頭車型的限制,使產品線無法進一步擴大,不能開發和生產真正意義上的三廂轎車。不能開發新車型,或者新的車型無法上目錄,這是一個坎。吉利再次走上了買殼之路。2001年下半年,吉利與江南機器廠合資成立江南吉利,準備生產公司新開發的車型。
至此,吉利控制了臨海、寧波和上海浦東3個汽車生產基地,完成了吉利進入汽車工業的基本戰略架構。3個基地各有各的車型(豪情、美日和華普),檔次依次提高,但它們之間具有一個共同點:原型車都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靠鈑金工敲出來的,圖紙不全,更沒有數模。雖然如此,但豪情不減。例如寧波基地生產的一個車型叫優利歐,據說此名為李書福本人所取,其意為優于夏利與賽歐。于是,吉利初步形成一個不同車型檔次的生產布局。
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吉利豪情和美日系列的4款車登上國家經貿委發布的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產品公告,使吉利集團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吉利名正言順地扛起了民族汽車工業大旗,走上了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道路。
2002年,吉利開始了高速擴張,全年銷售汽車4.78萬輛。2002年年初,吉利汽車已經開始產生盈利。2003年,吉利又投資49.1億元在臺州路橋區建成一個新的汽車生產基地。
轉變:從“李家軍”到正規軍
李書福的企業本是家族企業,兄弟倆打天下。后來兄弟分家:弟弟帶走現金,又到上海浦東再建了一個汽車生產基地(原名上海杰士達公司,現改為上海華普),但因為上不了目錄而不能賣車,最后又賣給了哥哥。
2002年,更重要的是,吉利從這個關頭開始了從家族企業向管理型企業轉變的趨勢。向管理型企業轉變的標志是職業管理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始逐步替代原有人員而進入公司的主要管理崗位。
這一年,李書福針對吉利集團高層進行改組,拿掉了一直擔任公司總裁的哥哥李胥兵,后來又通過資產置換方式,使弟弟李書通離開上海杰士達。從外界請來了徐剛和柏楊分別擔任吉利集團總裁及吉利汽車公司總經理,并與2003年年初挖來上海大眾原總經理南陽擔任集團副總裁。
這種轉變可以從吉利集團決策層的人員構成看出:除李書福任董事長外,吉利集團最高管理層的其他4人都是從2002年以來加盟吉利的職業經理:徐剛,吉利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裁(負責日常經營管理),博士,曾任臺州市黃巖區財稅局局長、浙江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和地方稅務局總會計師,2002年5月加入吉利;南陽,吉利集團公司董事、副總裁(負責規劃、制造、合作),曾任上海納鐵福轉動軸公司總經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2003年2月加入吉利;張,吉利集團董事、副總裁(負責財務、投資、內控),曾任萬家樂集團董事、總會計師和新資源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伙人;展萬金,吉利集團副總裁(負責品牌形象、市場營銷),曾任一汽大眾公司商務總經理、一汽金杯集團董事兼總經理、中國華晨汽車副董事長。
吸收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動力來自競爭壓力。實際上,當吉利在臨;卦燔嚨某跗冢烷_始吸收汽車工業的專業人才。首先加入吉利的一位重要的原汽車人是原天津汽車集團技術部的副部長,在1999年加盟后任吉利的技術副總。同期加盟的還有一批原天津汽車集團的技術工人,成為吉利的第一支汽車世家力量。從2002年開始,這樣的專才在數量上和來頭上大量攀升。例如吉利目前的路橋生產基地總經理余衛原是天津華利公司的總經理。2000年加盟吉利的樂易漢是原武漢工業大學的副教授,負責造型和零部件,他為吉利設計了剛剛上市的美人豹跑車,現在還擔任跑車公司的副總經理。此外,吉利寧波基地還有一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原來天津汽車集團齒輪廠的許工程師,負責變速箱的產品開發與生產。
這些汽車工業專業人才加入吉利的主要動機來自要造自己的車的愿望,甚至來自一種要打破中國汽車工業原來格局的義憤,而經濟收入的動機并不是那么重要。吉利賦予了這些專業管理者以很大的信任,例如在吉利目前的產品決策委員會中,只有李書福本人屬于原來意義上的李家軍,而另外3人徐剛、南陽、潘燕龍則均屬于新加盟的專業人士。而供應商決策委員會則是李書福、徐剛、南陽以及一位采購部部長來共同擔任。此外,這些新進人員也在吉利的經營決策委員會中被委以重任。
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進入正在各個層次和各個領域改變著吉利的面貌。例如目前寧波公司總經理蔣書彬,曾任一汽大宇總經理和一汽技術中心副主任,于2002年11月加盟吉利。蔣書彬上任寧波公司總經理一年間,在人員和設備沒有任何變化的條件下把這個工廠的產量從2002年的1.3萬輛汽車提高到2003年的3.8萬輛,這個工廠2004年的計劃產量是7.3萬輛。同時,工廠從2002年的虧損轉變為2003年的1.3億元利潤。而此前吉利曾經為了實現比這個更低的目標,在一年之內更換了5任總經理也沒能達到。寧波基地的現任領導班子成員基本上是外來的專業人士,如一位副總經理是原二汽研究院(技術中心)黨委書記、副院長,到寧波之前在吉利集團擔任質量部部長。
掌控:成本與資本的掌控手中
吉利汽車年報稱,去年吉利共銷出約80200輛車,其中豪情約銷36700輛,華普系列兩款車約6500輛,吉利系列其他車型為37000輛。豪情300兩款車包括基本型、舒適型、豪華型6個價位,按均價計算,吉利豪情36700輛的銷售收入約為13.3億元;美日、優利歐、美人豹37000輛的銷售收入約為27.8億元;華普M203和飚風6500輛的銷售收入約為4.3億元——總銷售收入約為45.4億元。
2003年,吉利控股宣布集團共贏利5億元,其中汽車產業贏利3億元。照此計算,吉利系汽車產業的平均利潤率應在6.6%左右。
李書福在宣講吉利控股的中長期規劃時,也透露了吉利造車的利潤空間:“駿馬工程”到2005年要實現產銷轎車30萬輛,銷售收入180億元,利潤10億元;獵豹工程為到2010年要實現產銷汽車100萬輛,銷售收入400億元,利潤25億元;雄獅工程到2019年要實現產銷汽車200萬輛,銷售收入800億元,利潤40億元。據此計算,到2005年,吉利系6個主要車型的平均利潤率在5%左右。
2003年4月,吉利第10萬輛轎車在寧波基地下線,據此推算,至2003年年底,吉利控股共生產轎車約為16萬輛。據洪少倫介紹,吉利控股轎車銷量平均每年翻一番,比照去年8萬輛、贏利3億元、利潤率6.6%計算,吉利控股自1998年以來靠生產轎車所獲贏利僅僅6億元,營業額約為88億元。
2004年,吉利控股已經宣布要將產銷量提高至16萬輛,這意味著今年吉利系汽車產業可能有5億元利潤,再加上2003年的3億元、2005年規劃中的10億元,這三年間吉利系依靠生產轎車最多騰挪出18億元。這18億元,用于滾動每年造車的成本,都顯得力不從心。更何況,吉利集團近幾年已投和將投的項目頗多:位于北京郊外的吉利大學已投資8億元,目前每年能獲得2億元左右的營業額。上海華普汽車工業園總投資額逾10億元,年內便要全部到位;湘潭九華的中高檔轎車基地已經簽約圈地,總投資額達28.8億元;建了一半的臺州汽車工業城總投資額49.1億元;海南三亞學院總投資10億元,今年9月便要首期招生,耗資20億元的三亞落筆洞旅游項目也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
據吉利汽車執行董事洪少倫證實,吉利汽車賬面上僅有現金1000多萬元,沒有銀行借款。上海華普截至2003年9月17日的報表顯示,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僅達14%,沒有銀行借款。除了股市,李書福還能從哪里掏出錢來?以吉利豪情最暢銷的“降價先鋒”0.993L基本型為例:該款售價32999萬元;比照同為民營汽車企業,同樣傾向于中低端市場的長城汽車(2333,HK),2003年全年業績公告顯示,其銷售與分銷成本占銷售收入比例為4.98%,按此利潤率計算,吉利豪情車獲利約1650元,則生產經營成本約為29706元;如果按照利潤率10%計算,該款車獲利約3300元,則生產經營成本約為28056元。
世稱“殺價天王”的李書福,真的是控制成本的能手嗎?香港國潤控股董事局主席賀學初告訴《財經時報》,他看中吉利汽車產業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吉利有現成的轎車《生產目錄》,有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造車成本低。目前,吉利擁有兩個JL376Q和MR479Q兩個系列的發動機專利,以及變速箱和底盤的專利,能夠完全供應自主車型。李書?刂瞥杀镜脑E竅,即在于解決了初始造車的兩大成本問題。
教訓:商標侵權風波引發對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建設重視
2003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一紙訴狀將吉利告上了法庭。豐田認為:吉利集團的美日汽車商標有抄襲豐田商標之嫌;吉利美日汽車使用的發動機并非豐田8A發動機,但在其廣告語中卻有“豐田動力”的字樣。為此,豐田索賠1400萬元。中國汽車行業知識產權第一案還未開庭,日本豐田就先把消息披露給國外媒體,一時間,商標官司已經被國內外的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為此,吉利方面也發表了7點聲明予以回應:吉利商標是吉利集團獨立創造產生的智力成果,符合我國商標法規定的“商標使用的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具備顯著特征,便于識別”的要求;吉利集團旗下的美日汽車某些型號確實使用了天津豐田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生產的8A型發動機,且渠道正當,來源合法。
2003年11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駁回豐田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判決豐田公司敗訴。盡管官司取得了勝利,李書福說,通過吉利和豐田的知識產權糾紛,我們教訓很深。我們應該非常認真地總結,在以后的工作中和企業的發展中,怎么樣進一步重視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建設,不要再在這些問題上出差錯,這樣可以使自己的企業走得更健康、更好。否則的話,一天到晚糾纏在這些糾紛之中,可能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多的不利,也會影響企業的精力,使我們難以集中力量到產品開發、質量管理、成本控制,以及銷售、售后服務等等企業管理更加重要的工作中去。在吉利大學里,我們的法學院也專門成立了知識產權系,而且我們企業在法務方面,專門把隊伍擴大了。原來我們只有兩三個人搞法務,現在我們擴大了。尤其是在知識產權方面,研究怎么樣更加認真地來對待。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法律事務很多,要用法律來保護企業健康地發展。如果在法律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小心或者不認真,出現了一些紕漏,就會最終導致企業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這就算是其他方面再努力,也彌補不了在法律方面出現的這種偏差所產生的嚴重后果。李書福呼吁,我國應當盡早建立知識產權戰略體系,由XX親自主持工作,并加強全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出臺一些鼓勵發展小型經濟型汽車、確保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打通資金鏈,謀劃巨變
2004年1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國潤控股(H.K.0175)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ProperGloryHoldingsInc。(下稱ProperGlory)的股權發生變更,李書福完全控股的智慧集團持股ProperGlory32%。根據香港聯交所的公告顯示,ProperGlory控股國潤控股(H.K.0175)60.68%。在這次股權轉讓中,吉利控股集團的李書福通過智慧集團持股ProperGlory32%,與賀學初并列第一大股東,而智慧集團為注冊于英屬維爾京群島有限私人公司,李書福是其全資所有者。至此,牽手一年以后,李書福終于曲線在香江借殼,間接持有國潤控股20%權益。
早在2003年3月,吉利就與國潤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成立吉利國潤公司,此后李書福就對國潤控股的控制權逐漸滲透。
2003年9月5日,國潤控股改選董事,吉利控股的一位CFO當選國潤執行董事,隨后在12月18日,吉利控股集團的一位董事副總裁再次當選為執行董事。借殼實為融資。
2005年1月5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國潤控股接到通知,其控股公司的股權發生變化,兩個自然人股東分別一家英屬群島注冊的全資公司轉讓15%和17%的股份。收購了國潤控股的控股股東32%的股權后,這家企業對國潤控股間接控股20%,成為國潤控股的大股東。而這家公司的所有者便是李書福,這意味著李書福運作近兩年的香港借殼計劃正在得以實現。資金鏈條被打通,使得這位中國傳奇民營企業家在新的一年里表現出更為活躍的“猴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265291.html
相關閱讀:值得投資的創業項目
李想:80后創業者的七要點
章光101趙章光:赤腳醫生創造財富傳奇(一)
蒙牛老板牛根生創業故事
創業故事:蘇大“面膜姐”創業月入4萬